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快穿:女主就要活着 > 第18章 农门贵子关我什么事18

在去往归化城的路上,长安就让发财沿路注意,看看有没有手艺人,还真让它找到一家篾匠。

这家篾匠跟着来了后,被安置到草场旁的工坊里,已经开始编竹篓了。

牧羊人也开始放羊了,纺织工和织机都被安置在了工坊,都由跟来的护卫们守着。

当初在找纺织工的时候,管事就说可以去江南寻人,长安没同意。

将羊毛梳理干净,捻成线后,再用纺机织成股,其实并不难。

难的点在于,羊毛如何去油脱脂。猎户曾经在家里鞣制过兽皮,用的是明矾,但现在长安让工人用草木灰净毛。

草场和工坊的管事,是打过交道的内侍胡全,就是当初去接长安她们入京的那个公公。

胡全听说要用草木灰洗羊毛,虽然有些怀疑,但还是照做了。

安排了工人,又找了老牧民,多次试验后,才找到了最佳的配比,处理过的羊毛,在纺成毛线后洁白无异味。

和工坊一起建起来的,还有染坊,两个紧挨着。

染坊里除了朱砂这些矿物染料,长安还让人将茜草等植物煮熟后,也都调配好,用来给毛线染色。

给毛线染色的工艺很复杂,这次是真的从江南找了人来。

这人的家里,有祖传的染坊,后来被挤兑的关了门,魏老二找去时,一说身份,对方就拖家带口,连夜跟着回来了。

各色毛线都处理好后,胡全就连连夸赞,说没有白跑那么远请人。

现在这里的一切,都是长安在幕后指挥,胡全负责管理琐事,而出面做买卖,打理一切生意往来的,是魏老二。

魏老二是个人精,又常年在码头做活,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关键是能伸能屈,人品又不坏,不会一朝得势就为非作歹。

在和新帝商量了一番后,长安决定让魏老二来时,就告诫他:“老二,有些话我只会说这一次,你现在不明白没关系,记在脑子里,每晚睡前想一想。”

“让你出面负责买卖,不是让你去做商人,咱们不能做与民争利的事情。你要记住,不该是你的,不要伸手要。新帝才即位,身边的亲信还没有培养出来,所以才让你来。”

“你得明白,之所以等到现在,才去建这些工坊,是因为十二皇子是新帝了。这个买卖,不是咱们家的,准确的说,是我和圣上的,懂了吗?”

借新帝的势,所以要给新帝分钱,甚至还要让新帝占大头,长安觉得那是应该的。

可这并不意味着,她赚来的钱,就是给魏老大和魏老二的。

魏老二只是个打工的经理,她和新帝才是不好露面的老板。

长安选择把工坊设在这里,也是为了不惹人注意,不会一开始就被高门显贵们发觉,定北将军会为新帝守好这里的。

她知道,这些生意一旦能赚钱后,那些人就会闻着味儿过来,到时候免不了会有一番拉锯。

所以她在等,等合适的时机,给新帝刷刷名望。

然后再等着盟友来找她,拉上一波,才能对抗另一波,才不会成为任人索取的钱袋子。

在修建工坊的时候,长安就让魏老二去归化城招工了。

到底是边城,招来的女工占大多数,各个都很有力气。

此外,还招了有伤残的人,都是离开了军营,从士兵变回老百姓的人。

一开始这些人还不敢来,觉得没有工坊会要缺胳膊少腿的工人,怕被拐了去挖矿,后来将军府听闻此事,来拜访过长安后,那些人才放心的来了。

事情看似繁琐,但在长安的安排下,进展得很顺利。

牧羊的工人将羊毛剪下后,送到羊毛工坊加工处理,然后再由纺织工将其纺成毛线,毛线会被送到染厂,上色处理后,再送到钩针厂,勾成毛衣手套和袜子这些成品。

这样的流水线模式,不仅大大缩短了成品的时间,还能做到各工序之间的保密,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也能够被及时发现。

秋风渐起时,新帝就收到了长安的暖心套装。

羊毛的帽子,围脖和手套,还有合身又舒服的毛衣。

新帝现在除了上朝听政外,最主要的还是在上书房上课,然后再批由内阁呈上的奏折,遇到不懂的,或是觉得不合适的,就宣官员们来给他说说。

于是,这日被宣来的内阁大臣们,就看到新帝的手上戴着一对露指头的东西。

新帝见众人都看他,就举着手说:“这个是手套,是把羊毛纺成线,然后勾成的,戴在手上又暖和,又不妨碍写字。”

然后就吩咐内侍,给各位大人都送一副手套,老大人们戴上后,也都觉得很暖和,于是又跪谢圣上。

宫里的大殿都有地龙,炭盆也是不间断,但坐在那里写字,批奏折,还是会手凉和腿冷,腿上能穿厚些,但手就只好用暖炉了。

几人还在看这手套时,新帝就叹了口气,说:“咱们在这大殿里,有炭盆,有手套。可朕一想到冬日里,还有那么多老百姓挨着冻呢,就觉得心里不安。”

不等大臣们称罪,就继续说:“也许是日有所思,所以朕前些日子梦到先帝了,先帝看朕很伤心,知道朕的苦恼后,就说祖宗会保佑的。”

“果然,昨晚朕又梦到先帝了,先帝告诉朕,今年冬天江南道会遇极寒的天气,汝宁府,河南府和怀庆府三地,会有前所未见的雪灾,告诫朕一定要早作防范。”

元平帝还在的时候,就曾和近臣们提起,他梦到了他爹,看到他爹把玉板指给了十二皇子。

当时这话传到众臣耳中时,很多人都觉得,是元平帝给十二皇子镀金呢,毕竟他非嫡非长,岁数也小,看不出来贤不贤,就只好找个借口,让大家同意立他为太子。

如今又听新帝这样说,在场之人就有了一种微妙的感觉,心想这俩不愧是父子,话术都是一样的。

但新帝都这样说了,几个辅政大臣也不能反驳,好歹是关系到社稷民生的大事。

于是内阁商议后,就在邸报上通告江南各府,注意寒冬防灾,稳定粮价,确保粮仓的充盈。

同时新帝又给怀庆三府下了旨意,一定要做好应对雪灾的准备,一旦有大雪来临,必须要组织百姓们避难。

邸报被传到各府,旨意也送到了具体的三个州府,朝臣们在关注之余,其实并没有几个人真的重视。

然而等到入冬后,各地的灾情不断,尤其是怀庆三府的雪况之巨,让看奏报的内阁大臣们都觉得后怕。

此时所有朝臣都在庆幸,幸亏是预防的早,措施也得当,房屋有大片的倒塌,粮田也被毁损,但没有造成巨大伤亡,百姓们也没有流离失所的逃难。

众人才惊觉,原来先帝和新帝,说的都不是托词啊,是人家的爹真给托梦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