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快穿:女主就要活着 > 第24章 农门贵子关我什么事24

在延和帝的催促下,内阁很快就拟好了旨意,经邸报发至各地,延迟女子和男子的成亲年龄,禁止缠足,严禁阻碍寡妇再嫁,废除立女户的严苛条件等等。

旨意明文下发后,朝堂上就出现了反对之声。

当日在大殿上,许多官员保持了沉默,有人是欣然接受的,而有些人则是怕,在那种情况下站出来说反对,自己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这些不赞成的人,开始在前朝发难,借口种种原因,推迟和阻碍政令的实施,甚至还有官员弹劾长安。

那日长安回府后不久,延和帝就派了太医来,转了一圈就走了,然后就传出她积劳成疾,染恙需要静养的消息。

发财不放心,长安说:“没什么可担心的,要知道,咱们这么多年的买卖,我和那些官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比他们同延和帝的还要紧密。”

“延和帝尚且要等到亲政后,才能把画的大饼端出来,而我让他们赚到的银子,可都是实打实的。”

从一开始,长安就没有把希望,全部放在延和帝的身上。

她的几个工坊,都建在了民风禁锢之地,几年的时间下来,不说民风完全开放,但也有越来越多的女人不被困在后院,而是能出来做工了。

至于长安选定的那些分销商,背后也都是世家和勋贵,利益就是他们之间最结实的纽带。

再加上这次的事情,东海陈家到底是受了她的人情,世家之间都是连枝同气的,所以他们是不会出来拆台的。

如今跳脚的那些人,除了读书读傻了,脑子被裹住的,就是想踩着长安立名声的,都不足为虑。

长安在家休息,也乐得清净,不在乎外面的风风雨雨。

可魏老大不能当作听不见,他现在是工部清吏司的主官,是正五品官员,每日也是要上朝的。

有人弹劾长安,魏老大在朝堂上不作声。

下了朝之后,他一出宫门就把官服脱掉,扯住对方就是一顿打。好歹也做了那么多年的木工,打一个文弱官员,还是不在话下的。

延和帝知道后,就勒令魏老大给人家赔钱道歉,然后回家反省。

魏老大在家中反省,但依然没忘打听消息,知道有谁还在弹劾长安后,就跑去对方家里,白天黑夜的跟着人家,时不时说上几句,没有良心的人就不该做官。

王月娘也会跟着一起去,他俩到底是圣上的亲戚,上门去做客,也不会被赶出来。

她也不做别的,就是和对方的妻子母亲唠嗑,说些女人的辛苦,说为人妻的艰辛,说男人不懂得体谅妻子,也不知道心疼自己的娘,简直就是大不孝,还不心疼女儿,更不配当爹。

这方法虽然简单粗暴了些,可效果还挺明显,至少没人再在朝堂上,找长安的不是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政令的推行就畅通无阻了,总是有官员不认可的。

对这些故意拖延,阳奉阴违的地方官员,长安就不会冷眼旁观了。

她让发财去看了一圈,到底有多少府县还没干实事,还真发现了几个顽固之地。

都是宗族势力过大的地方,且族中的话事人都是老顽固,冥顽不灵的那种,当地的官员也很头疼。

对这样的人,那就不用讲究脸面了。

长安让魏老二去了一趟,说要在这里建豆酱工坊,但是一看到那些人连皇令都不听,就不太敢在这里做买卖了。

又雇人去酒楼和戏园子里,说本来圣上的姨母,是要在这里建豆腐工坊,让穷苦老百姓来做工的。但因为那些人不同意善待女子,公然反抗朝廷的禁令,所以人家不敢来了。

这些话一传开,底层百姓们就不满意了,你们家大业大的,不缺豆腐工坊,但他们需要啊。而且都知道长安开工坊,多是招女工,那样的话,家里男人和女人就都有钱挣了。

很多乡里的耄耋,和小乡绅们,就去找到当地大族,贴脸问他们为什么要抗令呢,难道就是不让族里的女孩们过得好,也见不得乡亲们赚些钱吗?

乡里的舆论压力,族中的分歧,再加上官府的威压,宗族势力再大,也扛不过过的,只好先妥协,表示族里不敢反对,只是之前的族长老糊涂了,新族长一定配合官府的政令。

对这种舆论宣传,魏老二做的得心应手,不只是买卖覆盖到的地区,连怀庆三府都没落下。

那里的人,本来就感念长安,因此在推行政令时,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没受到什么阻碍。

就这样,在拉拢了世家和勋贵,又获得了底层老百姓的响应后,这些政令终于得以顺利实施了。

中原腹地和江南道的繁华之所,是最难啃的地方,但也是最早看到成效的。

一直和长安合作,在江南道做分销的商号,来京里见长安的时候,就提到了几件事。

如今当地的一些家族,都不给女孩子缠足了。还有允许族中的女子不嫁人,那些女子会结伴做纺织品,或是棉布,或是买了毛线做钩针,只要每年从赚的钱中拿出两成,交给族里就可以了。

长安听完后,心里很高兴,不能用未来的眼光,来评判这种给家族交钱的行为,但事情只要比之前有所改善,那就是进步。

赚了钱后给族里交一些,反过来也能得到族里的庇护,总比以前被逼着嫁人,生死皆由他人,一点自主权也没有的好。

等来人离开后,长安躺在摇椅上,看着院中飒飒作响的竹林,想到了她去找太后时的场景。

就在武安侯府和东海陈家的官司,闹得沸沸扬扬之时,长安就知道,她一直等的机会到了,甚至比延和帝亲政后的时机还要好。

所以她找到太后,想让她劝延和帝召集大臣和家眷,一起来断是非。

太后有些担心她:“这样的政令,你想过自己以后吗?”

长安飒然一笑:“当然知道,历朝历代的变革者,没有几人能得善终。”

“但我还是要试试,因为我想做这件事,而且现在也有能力,去做这件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