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快穿:女主就要活着 > 第28章 真假世子关我什么事28

陆承文辞官归乡后,在大陆庄旁边的一座小山上建了个书院,规模不大,但看起来却很庄严。

一开始这里动工时,大家都以为,是富贵人家来建别院或庄子,结果听闻是陆承文回乡教书后,周围的村民都自发前来帮忙。

陆长安就使人,在山脚下支起了几口大锅,每日热汤和粗粮管饱。

温知府也抽空过来看了一趟,仔细叮嘱了一番后才走。

陆承文二甲进士出身,又曾官至户部员外郎。因此他办的书院,一朝开始招生,整个大同府里的读书人,能赶来的都来了。

他也秉承着,有教无类的理念,不看出身,只看品性。且只收蒙童,和尚未取得功名的读书人。

但也会在每月抽两日,专门给前来的秀才和举人指导文章解疑答惑。

书院的开办,除了陆长安的资助外,本地士绅也多有捐赠,甚至衢县和开州的府衙,都拨了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的时间过得很快。

几年间,衢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个大同府,考出的秀才和举人数目,也有了增加。甚至在某年的春闱中,一下子出了两个进士。

温知府又开始,在每年的年终奏折中,称赞长安书院的功绩,和陆长安的善举。

终于,在温知府被擢升为户部侍郎的那年,一幅御笔亲题,写有“长安书院”四个大字的匾额,被挂到了书院门口。

陆承文每日都会擦拭匾额,连一粒灰尘都不能落下。

某天清晨,徐管家没在匾额下看到熟悉的身影,才知道陆承文已经不舒服好几天了。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他只是偶感微恙,怎知过了几天后却每况愈下,已经渐渐昏睡叫不醒了。

徐管事连忙遣人,去喊刚回来的陆长安,等到陆长安匆忙赶到时,陆承文还没有清醒。

年轻时受过重伤,后面又殚精竭虑的读书,耗费心血给身体带来的伤害,在此时一并显露。

时光好像又回到了,当初在下河村的时候,陆长安每日守在床前,看从各地请来的大夫给陆承文治病,结果无一例外的都是摇头。

如是过了几日后,陆承文终于醒来,并且精神状态看着很好,脸色也红润了。

徐管事到底是年老,经历的事情多,一瞧便知不好。

在隐晦的和陆长安提过后,就下山去大陆庄,将陆大山他们也叫来,还有书院的老师,也一并都通知到了。

满屋子的人,都沉默不语,听着陆承文一一交代后事。

等都安排妥当后,他就就让众人都离开,只留了陆长安在身边。

陆承文的眼睛已经看不清了,却还是眯着仔细打量,像是要把陆长安的样子刻在心底。

片刻后,他怜惜地说:“这么多年,辛苦我们长安了。”

陆长安心下一片清明,所以才更觉悲伤,哽咽到说不出话来。

看着她的样子,陆承文的眼角也滑下数滴泪水:“等我走后,把那把戒尺一同放到棺中,还有那个小匣子,也一起放进去。”

“长安,不要哭。我这一生啊,从离开下河村之后,就像是赚来的,心满意足,再无遗憾了。”

人生走到尽头时,再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陆承文用尽全部力气也只是将右手抬起了一点,陆长安见状连忙低下头凑过去,感觉到头顶熟悉的抚摸后,忍不住嚎啕大哭。

遵循陆承文的遗言,陪着他躺在棺木中的,是陆长安送的那把戒尺,以及当初下河村小院里,原身放在床下的那个小匣子,里面满满的都是幼年时陆承文买来的头花和头绳。

送走陆承文后,陆长安的日子还是照旧,南来北往的卖豆酱,卖粉条。

只是她每到一地后停留的时间却更多了,到后来,她干脆把生意都交给满丫和陆大郎管着,自己跟着镖行或商号天南海北的跑。

她跟着村里的老媪学过编草鞋编竹筐,也跟匠人学过烧制陶器,甚至在某地遇到个赤脚大夫后就一直跟着,无论那个老头如何嫌弃她愚钝也没离开。

除却每年陆承文忌日时,陆长安几乎都在外漂泊。

等到大黄都不在了后,陆长安才回到衢县。

她在书院的旁边盖了一间小院,院子中央种了一株不知名的小树,过上了每日看书写字,浇树和种药材的养老生活,只是那株树总也不见长,冬去春来好几次也没有冒出过嫩芽。

山中不知窗外事,但书院的消息却很灵通,听说又有贼人扣边,朝廷派了大军前去征讨。

陆长安站在山上,还能看到大军路过时整齐的队伍,和迎风飘展的大旗。

等到满丫和陆大郎再来小院时,她先是对陆大郎说:“守好豆腐脑的生意,有着书院的余荫庇护,族里总能无忧的。其余的给了你们,反倒是会害了你们。”

陆大郎一个劲地点头:“这些道理我们都懂,都懂。长安啊,你要好好保重啊,咱们族里有出息的孩子可还等着你给他们取字呢!四叔家的大孙子,留了一封信去参军了,说要保家卫国。还有二叔的小孙子,也已经是个童生了。长安,这都是托你的福啊!”

陆长安拍了拍他肩膀,扭头又对满丫说:“县城院子的地契早就过到你名下了,其余的事情你都知道,再养一条大黄吧!”

满丫低着头,哭着说:“不养了,大黄就是大黄。”

“那你就养一个大黑。”陆长安开玩笑说。

二人离开后,陆长安将这些年攒下的财物和铺子整理了一番,两成留给了书院,用作后续开销。

剩余的八成,连带着黄豆酱等方子,一起交给了朝廷,以资军费,但说明了要用以军需物资和将士抚恤。

这些事情她做的人尽皆知,很快就经由长安书院传到了各地。

一时间,无数赞誉扑面而来。

朝廷随之封赏陆长安为诚襄伯,并遥领武英殿大学士,又念其父陆承文为官时兢兢业业,后又办学多年,教化乡民的功劳,追赠了“文忠”的谥号。

清风徐来,时光正好,陆长安躺在小院的摇椅上,昏昏欲睡之际就听到发财哇的一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