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厨是村里请的,猪是邱惊雷大姐家买来杀的,这个年代办酒席,猪肉是大头。不宰一头猪,酒席都办不下来。
大家肚子里都没啥油水,饭量十分好。
有肉不一样,人人见了,觉得东家客气,酒肉管够。
李青香和陈富贵到时,全村人都围过来看,瞧见满满两箩筐东西,个个惊叹不已。
“老天!做了四篮子馒头,明天抛馒头够我们捡的。”
“还做了一瓮米酒?太大气了,这是希望女儿女婿家幸福长久。还有豆腐,鱼,肉,鸡,米,面条,青菜,炮仗。”
“啧啧啧!亲家母亲家公!你们实在是大气,送女儿进新屋,不但送了家具,还送来这么多东西,太难得。”
“陈风真是好命,嫁给惊雷就已经很好了,还摊上一对疼爱她的父母,听说她家里的窗帘是亲家母做的?手真巧,那窗帘是我见过最漂亮的。”
“人家命当然好了,娘家带着她挣钱,男人又有工资,公公婆婆对她也好,从来不会随便骂她一句。哪里像我们,动不动就被婆婆谩骂指责,搞不好还要撺掇男人来揍一顿。”
“咱们村除了她,就没谁过的这么顺心。现在房子也盖了,就等着儿子长大娶儿媳妇了。”
邱父换上了新棉袄,坐在门口的一把崭新藤椅上,看见陈富贵,慢慢地站起来迎接。
“亲家公亲家母来了!洋洋也回来了!这孩子长高了,脸上有肉了。”邱父心里高兴,精神也好了不少,说话的痰音还是有点重,“来来来,里面请!”
邱惊雷过来接下陈富贵手里的自行车:“爸!妈!进屋,进屋坐。”
得知父母来了陈风笑着从厨房跑出来:“爸!妈!你们来了。惊雷!把箩筐卸下来,搬进我们屋里去。”
“诶!”邱惊雷答应着,手脚麻利地干活。
邱建设凑到洋洋面前:“洋洋!哥哥有自己的床了,我带你去看看。”
以前他很羡慕妹妹在外婆家有自己的床,现在他一点都不羡慕,他也有自己的床,而且妈妈帮他布置的很漂亮。
床上垫着的不是稻草,而是棉被。哪怕是旧棉被,睡上去也很暖和。
两孩子走了,邱父招呼陈富贵坐下喝茶。
堂屋没有八仙桌,摆着的是一张方桌,这是邱父家里搬来的。陈富贵眼底露出一丝不忍,新房子,居然没有一张像样的八仙桌。
这张方桌摆着,有点格格不入。
没办法,他不止生了一个女儿,已经买了两套家具,再买两套,荷包受不了。媳妇挣的钱有别的用处,不能都拿来买东西送人。
邱母提来热水壶,拿来茶杯,茶叶,给陈富贵和邱父泡茶,其他客人还没来,就他们两个。
陈风装了一盘瓜子花生,水果糖放在桌上,还从箩筐里拿出一封江米条拆开摆在盘子里。
邱父拿起一块尝了尝,不住点头:“亲家母手艺好,这江米条做的好吃,里头还有花生和芝麻,瞧着金贵。”
“是,我媳妇做啥都很拿手。”想起李青香给他看过的存单,陈富贵感觉不管说出多夸张的话,都没办法夸赞他媳妇的好。
“亲家母是个能人。”邱父也夸赞,“这段时间我媳妇跟着做手工,没少挣钱,特别是大儿媳妇会的那种,更挣钱,连带着家里的两个女儿都学会了。
咱们全镇,也就亲家母能找着这样的活计,村里不知道多少大姑娘小媳妇眼红。僧多粥少,总得紧着自家人,亲家母好主意。”
媳妇被人夸,比自己被人夸还受用,因为这么能干的人是他陈富贵娶回来的,旺他们陈家。
两位亲家公商业互吹,邱母去后厨帮忙干活。
后厨打了一个临时灶,大灶要在今晚十二点去老屋引火过来才能烧,晚上招待客人的饭菜要在临时灶里做。
好在家里以前做木工时产生了不少刨花,边角料。邱惊雷还去市里的木材加工厂买了一板车的废料回来,准备办酒席用。
大厨已经来了,正在泡米蒸米饭。
今晚估计有六桌,米饭蒸了一大木桶,足足用了三十斤米。
米也是邱惊雷从市里用自行车驮回来的,他那自行车比啥都好用,正好在市里上班,买点啥方便的很。
陈风啥都没操心,菜单是大厨开的,邱母在边上安排,邱惊雷执行。
她每天就加班加点整理搬家,洗洗刷刷,要不就坐下来钩织假衣领子。
白菜,芋头、大白菜、花菜、球菜、蒜苗、胡萝卜、白萝卜、芹菜、葱、白地瓜这些地里种的,陈风也没去家里的自留地要一颗半颗,全都是跟村里人买的。
邱惊雷放出口风要买蔬菜办酒席,村里许多人自动找上门来,要多少都行,只要他们地里有就卖。
家家户户地里种了不少菜,拿去市里卖又不划算,能卖给他们家,也算是给家里增加了一点收入。
邱母看他这么操作,没说什么,毕竟自留地有限,家里种的那些估摸着不够办两场酒席,到时她也在村里买点。
厨房后边的廊檐下,堆了不少蔬菜,全是村里人送来的。已经过了秤,给了钱。
“惊雷!不用急,等你喜事办完再给也是一样的。”
“是呀!就这么点菜,不给也没关系的,没多少钱。”
“让你家陈风给我点手工活就好了,我这些芹菜全送给你。”
“这事他做不了主,你也别为难他。那手工活是他老妈分配的,他是男人,不管这些。”
邱惊雷微微点头:“是,手工活的事我说了不算,找我也没用。我怕记性差,把斤两记错了,当场结清,省心些,不够我再买,再给钱。”
大家笑着接过算好的钱,一个个满意离开。不管怎么样,有钱拿总是好的。
论理,陈风和孩子们的地都跟家里合在一起,去地里摘菜也不是不行。陈风觉得那样不好,太为难婆婆。
真的要去摘菜,婆婆不能拒绝,只是他们把菜都摘了,婆婆接下来要办两场酒席,又该上哪儿去弄菜?
不如他们自己买,不占家里一丝一毫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