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江眼底露出震惊:“妈!你连这个都知道?太神了!”
“神什么神?我清楚他的德行才会问你。”李青香表情淡然,“不来往也好,免得日后赌输了就回家要钱。”
上辈子刘大齐赌输后,哭哭啼啼回家借钱,她没借,实在是先前借的五百没还,后头不敢再借。
既然断了来往,刘大齐输再多的钱,也不可能让陈云回家来找他们。
这是好事。
陈富贵长长地叹了口气:“就算回来了也不能借,赌博这种事不能惯着,他敢赌,就让他自己想办法去。”
李青香忽然看向邱惊雷,告诫他:“惊雷!刘大齐要是去找你借钱,千万别答应。”
二女婿老实,怕他好心,被刘大齐骗了。只要钱到了他手里,想要回来恐怕很难,前世她已经证实过了。
虽然不知道刘大齐会不会这么干,但许多事已经改变,必须给邱惊雷提个醒儿。
邱惊雷点了点头:“我没钱,一个月工资才四十二块,得养活一大家子,哪儿有钱借给大姐夫。”
陈富贵叮嘱:“不管他怎么在你面前诉苦,都别答应他,赌博钱不能借,借了就是害了他,会让他越陷越深。”
“放心吧!我们家的确没钱,钱都还债了。”陈风抢先邱惊雷一步说道,“大姐夫知道我们家的情况,怎么可能去找惊雷借钱。
他口袋只有饭菜票和五块钱零花,其余的一分都没有,全交给我了。”
姚思安惊诧地看看邱惊雷,再看看陈风,羡慕不已:“二姐!你太幸福了,二姐夫这么听话,实在难得。”
说完,转头看着陈德江:“以后你也要学二姐夫,把工资都交给我,我给爸妈寄回来。你要敢不交,我就让爸妈给你打电话。”
陈德江就坡下驴:“交,一定交,都是你的。”
李青香当着姚司令和姚母的面,很认真地重申了一遍这个问题:“你们结婚后,德江的工资给家里交一半就好,多的你们自己留着。
你们也有自己的小家庭需要经营,不必全顾着我们,我和你爸不止他一个孩子。家里除了你二姐,我没怎么上心,其他人我敢说,我很对得起他们。
我都想好了,你三姐每年都有给我们钱,保持不变就行。雪儿大学毕业,肯定不会不管我和你爸,德海要是能考上大学就继续读,考不上,将来就在家里种田。
田地有人种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自己吃的米不用花钱买,地里还有菜,粗茶淡饭,足够了。”
“妈!你怎么没管我了,不是带着我做手工挣钱了吗?”陈风不同意李青香的说法,“我是没钱,可我有力气,以后老了,洗洗刷刷的事归我。”
姚思安没心没肺地打趣:“妈妈!这么看的话,老了还是挺享福的。有儿有女还有钱,有米有粮还有菜,小日子过得美滋滋。”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笑了。
“哈哈哈!说的是,我和你妈的日子是挺美,知足了。”陈富贵笑得最大声,似乎在极力掩饰心里对大女儿的失望。
李青香微微一笑:“我养的儿女,该给我的就得给,累死累活一辈子,好不容易将他们养大了,成家了,不孝顺我怎么行?”
上辈子太溺爱两个儿子和大女儿,把他们养的一个个都成了白眼狼。这辈子学乖了,不再溺爱他们,该怎么着就怎么着,一视同仁。
爱咋咋,她不惯着。
姚母看着女儿,眼底露出担忧,缺心眼的女儿好在是遇到了亲家母这样开明的婆婆,要是遇到刁钻的,估计被人卖了还得帮人数钱。
“是,孩子大了,该孝顺就得孝顺。”
姚司令不反对李青香的观点,他也希望女儿能孝顺自己,人之常情,没什么好反驳的。
吃过晚饭,陈风和邱惊雷带着孩子回去了。家里有客人在,住不下,反正离的不远,走着就到了。
李青香给了不少回礼,有鸡蛋,红枣和红糖,叮嘱陈风:“你脸上气色不好,用红枣煮鸡蛋,加点红糖,三两天吃一回。
挣钱是重要,身体也重要,惊雷不吃肉,也可以这样煮了给他吃。妈还指望老了靠你们照顾呢,可得养好身体。”
听言,陈风心里酸涩的厉害,眼底多了些白雾。
老妈越是表现的平静,不在乎,就说明她心里很难过。疼爱了那么多年的孩子,说不认他们就不认他们了。
还要跟家里所有人都断了关系,也不知道大姐是怎么想的。
“妈!你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和惊雷的。”
“你大姐的事也别放在心上,她爱怎么闹腾就怎么闹腾,随她去。”李青香牵着洋洋,“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别多想。你们回去吧!洋洋留在家里。”
邱惊雷看了看大女儿一眼:“不留也不行,洋洋不爱待在家里,更不喜欢跟建设睡一个床铺,爱跟几个姑姑挤。”
洋洋朝他翻白眼:“爸爸!哥哥长大了,我也长大了,他是男的,我是女的,当然不能睡一起。
我才不要跟哥哥睡,他总爱裹被子,我总是被冻醒。要是冻病了怎么办?我又得喘,太难受了,我不要。”
摸摸洋洋的脑袋,李青香笑:“好,不回去,就在外婆家里待着。”
邱惊雷也笑,大女儿翻白眼的样子太可爱了,瞧着特别有趣。
邱建设坐自行车的横杠,陈云抱着小女儿坐后座,回礼挂在自行车龙头上,鸡蛋陈风提在手里。
瞧着他们一家四口都上了那辆二八大扛,李青香不得不感叹这个年代制造出来的产品质量过关。四口人加一块儿不少份量,愣是驮着走了。
洋洋拉了拉她的手:“外婆!爸爸妈妈走远了,咱们回去吧!”
李青香答应了一声,带着孩子进屋。
陈富贵陪着姚司令喝茶聊天,已经商量好了,他们明天就得回去,不能多耽搁时间。
主要是路上的时间有点长,必须提早回去。
两个孩子的事也商量好了,哪怕没有正式提出来商量,基本上两方的意见都相互知道。
陈家不反对陈德江入赘,也不反对孩子跟姚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