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伊星之元始 > 大功告成

伊星之元始 大功告成

作者:金欣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4-15 15:27: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山路有些崎岖,秦宇峰骑在一匹马上,满脸的郁闷。

本来他和曲桓山的穿梭机都没了,正绝望着。

可天可怜见,杜五居然出现了。

一下子,柳暗花明。

杜五也是有一架穿梭机的。

于是三个人商量先乘坐杜五的穿梭机到常安附近,再想办法混进常安城。可谁能想到,正商量得欢呢,却被一支十几个人的小队伍撞了过来。

昆阳如今是所有人的焦点,各路豪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里。分属各家的斥候、哨探都在昆阳附近转悠。

这支撞过来的队伍便是弘农郡的斥候。

领头的居然还是个熟人。

公宾公校尉。

公宾一见他们,立刻让手下给他们安排了三匹马。所幸是斥候,一人双马的配置,倒是倒腾得过来。

能救了曲桓山和秦宇峰这三人,能帮了他们的忙,公宾很开心。

虽说腿受了伤,能有马骑,已经烧高香了。可明明本来坐上穿梭机,很快很舒服就能到常安的,眼下却还要受马背上颠簸的苦。秦宇峰一点都不想感谢公宾。

“唉,我说咋那么巧,竟是你们两位。”公宾也骑在马上,看着秦宇峰还在淌血的腿,竟有些想不通:“看两位这般模样,莫不是功败垂成了吧?只是两位逃亡了这么远,还没把这劳什子的太监衣服给换了?他们追得这么紧吗?我这一路过来,没见他们什么人啊?”

“这不是跑进山里才把他们甩脱吗?”曲桓山脑子转得飞快:“可到了山里,便找不到换衣服的地方了,也不能光着吧?”

“唔,唔。”公宾忙不迭点着头,此刻他对曲桓山可是崇拜得五体投地:“曲先生果然不凡,所言一语中的。我是怎么也想不到王邑、王寻号称百万大军,竟会败了。”

曲桓山笑笑,也不太好解释,但是还是有些疑惑,自己不是劝过公宾,去投刘秀的吗?

“你怎么会在弘农?”曲桓山终于忍不住问道。

这一问,公宾着实有些尴尬,总不好说自己不信曲桓山说的话,只得勉强找着借口:“这个……只因我……嗯……来昆阳的路上……嗯……想着先去见个朋友……嗯,是了,在弘农便遇上了郡长王宪王大人。王大人与我在京城见过,也算旧识,知晓我的为人,便力邀我在他麾下效力。我碍于情面,实在推却不过,便就应下了。”

见公宾说的吞吞吐吐,曲桓山大致也有些明白,只得在心里暗叹一声,也是个无福的人,自己好心送的富贵,就平白没了。

“这位兄台第一次见,却不知尊姓大名?”见曲桓山沉默不语,该是没信自己的话,公宾也是觉得脸上有些发烫,赶忙转移话题,对着杜五拱了拱手。

“在下商县人杜吴。”杜五忙也回礼,就按着在刘秀那里报的身份回答。他刚到这里,便是出现在商县。这年头,若是名字是数字的,都是下等庶民,家里不会起名字,才都按着排行来称呼。而当时的人又极重视门第,但凡出身高门,哪怕是个蠢材,也有人敬你三分。若要是个平民,就算一身才华,也只能被人无视。为了接近刘秀,杜五便把五字换成了吴字。

“原来是杜兄,久仰久仰。”公宾很客气,在他心里曲桓山二人都是不凡,能和曲桓山他们在一起的,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秦宇峰在一旁偷笑,这公宾哪里会听过杜吴的名号,就在这里久仰久仰,果然也是个场面上的人。

杜五却是一本正经,显然对这套早已熟悉:“哪里哪里,在下只是个无名小辈,何足挂齿。倒是公兄大名如雷贯耳,一等一的智勇仁义,在下常常听两位兄长夸赞。”

我勒个去,谁这么夸过这姓公的谁就是个王八蛋,秦宇峰用力翻着白眼。

“啊?两位高抬,两位高抬。”公宾却是实诚,只把杜五的话当成了真,笑得嘴都咧到了耳朵根。

“咳,咳。”曲桓山咳嗽两声,稍稍遮掩了些尴尬,忙又转移话题:“公兄要回弘农,我等却待再去常安,莫如就此别过?”

“唔,唔。”公宾点点头,果然这两位对王莽的仇恨非浅,都受伤了,还在想着王莽:“两位若是想和王莽寻仇,倒不必急着回常安。我家郡长一向心系大汉,早与更始皇帝那里往来密切。此番昆阳大战,王莽主力尽覆,常安守备薄弱,我家郡长必会趁机起兵。到时义旗高举,关中群豪响应,大军北上,常安不日可破。三位与我同行,报仇岂不安稳?总比三位人单势孤的好。”

“这……”曲桓山沉吟了一番,公宾所言倒确是正理,也不好推脱,便不再犹豫,点头同意了。

一群人便向弘农进发。

汉军经昆阳一战,威名赫赫,令天下豪杰闻名色变。

更始皇帝刘玄意气风发,派定国上公王匡率军北上,攻取洛阳,又令西屏大将军申屠建、丞相司直李松去夺武关。

汉军兵临武关城下,析城人邓晔、于匡在南乡起兵,攻打武关以应汉军。

武关腹背受敌,都尉朱萌出城投降。

弘农掾王宪本就是个迎风飘摇的墙头草,对任何事情向来不问对错,只看风向,听公宾报告,说王莽兵败,又见此时情势,立刻便与汉军联络。

邓晔便令王宪为校尉。

王宪打着汉军的旗号,起兵北上。

一路之上,各地城关望见旌旗,便开门迎降。关中各县大姓望族纷纷起兵,跟着王宪往常安进发。不知不觉中,王宪身边竟拢聚起几十万人马。本来只是被授了校尉就心满意足的王宪一下子抖了起来。

四十万精锐几乎已是王莽的全部身家,一下子全没了,驻守常安的军马不多了。

万般无奈之下,王莽只得下诏赦免城中囚徒,将武器分发给他们。

王莽与被赦免的囚徒歃血为盟:“有不为新室者,社鬼记之!”

发过誓后,更始将军史谌带领囚徒军出城迎击汉军。这支乌合之众刚刚过渭河桥,还未见到汉军的影子,便都扔掉了武器,一哄而散,全然不顾刚刚立下的誓言。

王莽虽是恨得咬牙切齿,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拿出最后的家底,令数万北军出城迎战。

王莽给领兵的九位将军每人赏赐了四千钱,又扣押了将士的亲眷做人质。

才这么点钱,还要扣押家人,北军顿时士气低落,全无斗志,只到了华阴回谿,凭借要隘死守。

不日邓晔、于匡率汉军到了华阴回谿。

一场血战,北军大败,残军退守渭河口。

无军马拦阻,王宪率军第一个到了京师。

此时的京师就如同一个被脱了裤子的妓女,只能任人摆布,再无半点反抗之力。

王宪所率虽都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但毕竟胜在人多。

很快常安城便被攻破。

汉军如潮水般涌入常安。

只一个昼夜,驻守京城的残兵几乎消耗殆尽,皇宫也被攻破。

皇宫内外烈焰冲天,浓烟滚滚,成了一片火海。

王莽带着人退守到皇宫内的渐台。

一千多官员依然跟着王莽,所有人都敬畏地看着王莽手里握着的突击步枪。

自从不久前有妖人假扮太监刺杀王莽,宫里便传开了,王莽乃天授明君,持有神器,威力甚大。这神器看着就象北斗星图的形状,王莽把这神器称之为威斗。

除了这威斗,传闻中王莽还有一艘能驭空飞行的神舟。

既然有神器,哪怕现在情势再差,也是能够力挽狂澜的吧?

王莽知道这枪的威力确实不小,但对着已经糜烂至斯的局面,也没什么大用,只是为了拢住这些追随自己的臣子,自然不会说破。他只盘算着能够多抵抗一些时辰,好为自己多争取些筹码。自己怎么说也是堂堂一位亡国之君,哪怕被擒拿了,或者最后关头捧着玉玺投降了,也该会被礼遇。到时候只要见到更始帝,嗯,可能一代帝王不太好轻易碰触,但是更始帝也是有太监伺候的,到时候先夺舍个太监,然后再相机夺舍了更始帝,天下依旧是自己的。

曲桓山和杜五跟着大军冲进了常安。秦宇峰没来,他的伤还没好,留在大营里休息。他们之前谢绝了公宾要将他们推荐给王宪的好意,只做了公宾的亲兵。此刻听闻王莽正带人退守渐台,他们心急如焚,只想立刻去到渐台。他们就怕他们到了渐台,看到的是王莽毫发无损的尸体。

那就出大问题了。

如今渐台有一千多号人,京城里人更多,一片混乱。王莽若是彻底灰心,夺舍了哪个,便就完了。再要找出王莽,恐怕就实在难以分辨。到那个时候,还真不好收场。难道自己三个就只能待在这里,四处打量哪个才是王莽,时时监视着莫要出现异常吗?

可公宾的目标和他们不一样,他似乎急着要去一座道观。

汉军以绿林军为主,绿林军本就多是盗匪流贼,更何况此时的大军里有沿途投机的各处豪族兵马。这批人眼里哪有什么道德、规矩,一入了城,看着城里的花花世界,眼都红了,只顾着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刹那间,昔日繁华的常安城变成了人间屠场,化为了阳世地狱。

公宾是久居常安的,倒没有纵兵行凶,只是好象那道观对他很重要,须得立刻前去,只恐被乱兵害了。

曲桓山想起了那天在那座破庙见到的那个道士。

虽然也很好奇到底是什么人也这么想对付王莽,但事有轻重缓急,此时情势刻不容缓,曲桓山只得与公宾作别,和杜五一起前往渐台。

渐台是观星的所在,是皇宫里最高的建筑,四面环水,倒是不惧四周的大火。

王莽的羽林卫守在渐台上,以弓弩箭矢压制汉军。

箭矢密集,羽林卫又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汉军一时倒也难以攻下。

到处都闹哄哄的。

曲桓山和杜五到了渐台,见这番情景,心里倒是略略一宽。羽林卫尚有斗志,王莽该是还活着的。

四周都是浓烟,遮天蔽日。

两人决定借着浓烟的掩护,用飞行服飞进渐台。

寻了个无人注意的所在,还未飞起,杜五便扯住曲桓山,神态极严肃地道:“曲先生,到了渐台,见到王莽,您千万莫要与他动手,我来就行。”

“怎么?”曲桓山笑笑,有些不以为意:“你怕我斗不过他?就算我拿不下他,他要伤我,恐怕也不容易。”

“曲先生身手高强,我自然是佩服的。只是若与他动手,难免身体会有接触。而只要身体有了接触,便就有夺舍的可能。”杜五无奈地摇摇头,晃了晃手里刚捡的一柄开山钺:“我是生化人,虽然也怕夺舍,但我的力气却比您们都大,用这兵刃,他近不得我的身,很难夺舍了我。”

哦,曲桓山点了点头,有些后怕。如此看来,自己之前和秦宇峰就这么大喇喇刺杀王莽,着实有些鲁莽。也亏得这皇帝的身份太过重要,王莽才没想舍掉那副身躯,来夺舍自己。可眼下的情形就很难说了。

二人飞上天空,瞅准渐台上最高的殿宇,悄悄降落在屋脊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交战之中,无人注意到有人自天而降。

渐台的守军本就不多,此刻都云集在战场上,王莽怀抱威斗,在内室坐着,身边已无护卫,只两个太监伺候着。

刚进内室,看到王莽,杜五便挥起开山钺扑向王莽,速度极快。

王莽见有人突然闯入,实在没有什么准备,只来得及胡乱抬手开了一枪,自然没有什么准头。

杜五晃身躲开,略近了王莽,便一斧劈向王莽。

一旦近身,枪便没什么用了。王莽扔了威斗,抄起一旁的匕首,揉身想滚进杜五的怀里。

可杜五招式娴熟、力大如牛,斧影翻飞,愣是将王莽逼开。

人,只凭冷兵器,再厉害也不会是生化人的对手。

只听当啷一声,王莽的匕首终究被斧子磕到,直直飞了出去。

王莽一个趔趄,斜斜退了几步。

斧光再闪,王莽胸口裂出一道很深的口子,倒在地上,鲜血直流。

一旁的太监顿时吓得失声尖叫。

王莽勉强支撑起身体,伸出手,颤颤巍巍向一旁的太监够去。

那太监倒是忠心,一边尖声凄厉地高呼陛下,一边已然跪下想要扶住王莽。

王莽的手刚触到太监,身体便一栽歪,眼里再无半点光彩。

杜五眼一冷,手一挥,斧光再起,那太监的脑袋立刻飞了出去。

“走。”大功告成,杜五扔了开山钺和曲桓山往外面奔去。

羽林卫的箭矢渐渐稀疏起来。

终于有汉军踏上了渐台,紧接着便是一个、两个……越来越多的汉军冲到了渐台之上,与羽林卫短兵相接。

羽林卫一个一个倒下,人数越来越少。可剩下的羽林卫犹死战不退,甚至不顾刀剑加身,以命搏命,愈发凶狠。

唰,一个羽林卫目露凶光,手中的剑猛地向下剁去。

眼看剑下那人就要丧命,却有一支长矛横空而来,挡住利剑,护住了那人。

“杜兄弟。”那人叫了一声,却带着哭腔,正是公宾:“杜兄弟,帮我,帮我,我要杀了王莽。”

杜五手持长矛,逼开那个羽林卫。

一旁曲桓山扶住公宾颤抖的肩膀,忙问道:“公兄,怎么了?”

“死了,死了,都死了。”公宾哭得稀里哗啦:“我师父被王莽杀了。”

“你师父?”曲桓山一愣:“怎么回事?”

“我师父……他……他……”公宾带着哭腔,以手捶地,断断续续地说着。

公宾的师父是个道人,复姓西门,名君惠。这西门君惠尤擅谶纬之术,在京城却是大大有名,平素多与一些高官名臣往来,常以谶言说王莽必败。于是便有一些对王莽不满的显贵与西门君惠走在一起,密谋刺杀王莽。之前见曲桓山武艺高强,便是这道人命了自己的弟子公宾寻曲桓山来行刺杀之举。其后虽是事败,但西门君惠却不死心,又去联络卫将军王涉,计划发动政变。王涉听从其计,与国师公刘歆、大司马董忠、司中大赘孙伋联络通谋,阴谋发动政变,废黜劫持王莽,投降汉军。

本来这谋划倒也不能说必定不成,可同谋的孙伋却突然变卦,向王莽告密。王莽立刻下旨将董忠斩首,尸体剁为肉泥,又挖了个大土坑,放好醇酰、毒药、匕首、荆棘,将董氏宗族所有人等悉数推进土坑,一个不留,全部活埋。

王涉、西门君惠畏罪潜逃,中道被杀。

国师公刘歆自尽。

“我已经杀了孙伋。”公宾腰间别着一颗血肉模糊的脑袋,涕泪纵横:“我还要杀了王莽,帮我,求求你们,帮我。”

“放心,你的大仇已经报了。”曲桓山搂着公宾一耸一耸的肩膀:“王莽已经被杜兄弟杀了。”

公宾听了,抹了抹眼泪,拖着杜五找到王莽的尸体,割下王莽的头颅献给王宪。

常安被攻破没多久,各路汉军到来。

王宪本是个惯会左右逢源的,那些追随他的各路豪强又哪里会是什么忠肝义胆的人。

于是手握几十万大军的王宪王大将军终于成了一个笑话。

后到的汉军将领赵萌、申屠建、李松、邓晔等人给这位王宪王大将军安了个私藏玉玺、居心叵测的罪名,直接让人砍去了王宪的脑袋。追随王宪的各路豪杰非但无动于衷,反而开始拍起了邓晔等人的马屁。

公宾师门被灭,虽大仇得报,但又见王宪死了,不由心灰意冷,从此退隐江湖,再无半点消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