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回到古代积功德 > 第26章 制造水泥计划

回到古代积功德 第26章 制造水泥计划

作者:遇挫折不后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5 19:06:06 来源:小说旗

罗强抱着两块大石头回到了张华的院子里。看着罗强满头大汗,风尘仆仆的样子,张华赶快安排他去吃些东西并休息一下。自己则对着罗强拿回来的两块大石头端详了起来。

这两块石的个头不小,每块都重好几十斤,也亏得罗强身强力壮的才能抱着这么大的石头,又这么快的回来,普通人恐怕抱着一块大石头都走不了多远。

张华全神贯注地看着这两块石头,没错,应该就是石灰石。这两块石头呈现出浅灰色的外观,表面略带一些粗糙的纹路。石头的质地相当的坚硬,张华尝试着用硬物敲一些碎块出来然后捣成粉,但是费了好大的工夫才捣得到一点粉末,自己就累得气喘吁吁,看来这种体力活还是不适合自己做。

等到罗强吃完饭回来,张华让罗强看了自己的成果,一小撮的石粉。然后问罗强有什么办法能把石头捣成粉吗?如果在后世,借助机械,将石头碾成粉末轻而易举,但是在这里,一无工具,二无动力,只能靠大力士双手了。

罗强自然不会有什么新奇的想法,想了一会只是说:“只能打一个大铁锤,然后对着石头不停的敲打,应该可以打成石粉的,但是有些花时间和气力。这种粗活,不是公子你干的,让俺来做吧。”

张华的计划是先捣得一些石灰石粉,然后就找随地可见的粘土,加上煤灰(煤炭燃烧后形成的灰白色粉末,一般人家使用后当垃圾弃置,容易收集),然后按不同的配比送入窑中进行高温煅烧。形成熟料后,通过石磨将其研磨成细小的颗粒。然后就可以对其性能进行检验,从而找到最佳的配方。

确定配方后,就可以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小规模的生产。水泥这种秒杀当代其他建筑材料的产品一但形成口碑,又物美价廉,肯定是供不应求的,那时再开始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

然而现在的情况,计划生产就是空中楼阁,现在连石粉都捣不出来,只能把此事交给罗强来做,看看什么时候有一定数量的石粉,才能进入下一步的试验工作。

张华只能说:“那这样吧,明天你跟我进城,找一家打铁铺,让他们按你要求做出一套铁锤铁板什么的。然后你这几天辛苦一下,把石头把我打碎了再打成粉,那些石粉我有大用。”

“俺这边专心打石头了,公子你身边岂不是没人使唤了?而且万一有人要伤害你也没有个保护的。”罗强说。

“现在的我还是个小人物,要什么人使唤?而且也不会有人针对我的,你安心办事吧。”张华又说:“之前不是跟你说过,洪灾是有办法预防的。这个石头捣出来的石粉,后面做出来的东西,对河流的堤岸是一种很好的修筑材料,可以有效的抵御洪水。不过这东西要多次试验才能成功,现在我们开始第一步吧。”

罗强听了,登时觉得责任重大,便点头说:“公子既然如此说,俺一定做好将石头捣碎的事。这两块石头够了吗?要不我再去采一些石头回来。”

张华则笑着说:“靠你一个人能采多少石头?我打算趁农闲时,请一些村民帮我采石,后面捣石粉的事,也会由专人来做的,你现在只需要将这两块石捣碎成粉,有一些石粉给我做个试验就行。”

张华又想:这个院子里那几间破房也要修,一并请村民做行了,现在还没有到收割庄稼的时候,正好让村民农闲时赚点工钱。

到了临近休息的时候,系统提示今天四个订单额度都还没有使用。张华才发现今天还没有取过单,他当然不可能轻易的浪费掉系统订单,便在系统中选了四个订单都是生活必具的药品。取了这些药品出来备用,这才安心休息。

第二天,张华又把张越及刘勇、陈有金、张黑子找来,说雇佣人手修房屋的事。刘勇首先叫了起来,说张华盖房让他来帮忙就是,说什么雇佣,要什么工钱?陈有金也说,张华家的事,他们应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张越和张黑子等人也纷纷说是。

张华阻止了众人,然后说:“几位叔父和兄长待我以真心,我是知道的。但我不会让你们白出力,更不可能要你们的钱。我也不瞒你们,我在城中结识了一个富商,在他那里赚了一些钱,足够修这几间房子了。而且,除了修房屋外,我还有一个采石的计划,是长期需要人手干活。”

张华就把准备开采石头的事跟几人说了,刘勇本来想抢先说由他来做,但是想到之前张华把田地租了给他的事。目前田里正在长的庄稼,这一造的收成都是张华的,但他刘勇一早就拍胸口说会给张华照顾好庄稼,一切田地的事无需张华来操心。因此刘勇是无法抽太多时间出来做其他事的,想到此,他嘴角便只是嚅动了一下就没有说话。

刘勇没有发声,但是张黑子很快就大声的把采石的事揽了下来。他拍着心口说采石的事交给他办就行,他会找来一批同乡兄弟,长期为张华采石,至于工钱也不需要,包个两餐饭就可以。

刘勇要给张华照顾庄稼,张越新近担任了乡的里正不能分心太多,陈有金则有家室要照顾,无法天天在外给张华干活,所以单身的张黑子的确是最佳人选。

于是张华便谢了张黑子,说:“黑子哥你肯来做,那是最好的了,但是我也不可能让你们白干。这样吧,来采石的兄弟,先按每天每人十文钱的标准发放,这是基本工钱,然后你们开采的石头运回来,按重量计算,每石我再给你五文钱,多采多得,你再把这钱按做工人的表现派发下去。另外伙食我这边自然是要包的,每天两餐都是干饭,你看如何?”

张黑子听了大喜,但还是说不需要这么多的工钱,应该减少一些,张华则坚持要给,最后就按这个谈好定了下来。

张华为了庆祝,便在系统中取了两份大餐出来,与刘勇张越几人好好的享用一番。

之前在劳役时,这几人都吃过张华的餐品,但当时要量不要质,吃的都是一些量大质次的东西。这次张华精心挑选了两个单,都是一式有两三份,而且为精品的美食,张越等人吃过后自然赞赏不已。

陈有金更是感动得要哭了,原来仙家弟子张华取出的东西居然如此美味,当初在县里做劳役时,却为了众人都能吃上一口,把自己应有的享受换成众人的饱腹。

张华一边与众人吃喝,一边盘算着成立采石施工队的成本与收益。

如果有十个人采石,用上工具及板车来运输,每天应该能开采石头回来十五车约五十石左右,基本工资是一百文钱,计件工资是约二百五十文钱,每天人工费用支出三百五十文钱左右,伙食及工具等按一百五十文计算,也就每天五百文钱的支出。

目前张华手上有一百四十多两银子,一两银子换一千文钱,他现有的资金能支撑大半年左右。又因为搭上了黄荣这条线,每隔十天左右就可以卖一次药给他,可赚四十两银子,所以张华完全有能力开采石头的。

当然,黄荣那边也不可能长期吃药,两三个月内,无论是有效还是无效,估计他都会停药。所以估计最多赚他三四百两银子就没下文了。因此还得要另外开拓财源,希望半年以后,水泥的研制会有一些成果吧。

于是张华拿出五十两银子来做启动资金账户,正好陈大牛也识字会数,便由陈大牛暂代账房职位,管理开支账户。

张华让陈大牛先支五两银子给张黑子,让他准备工具和人。然后再拿出银子购买修复房屋的材料,如砖块瓦片等,木材则可到后山树木砍伐,无需购买。

张华安排好这些事务后,张越也主动的说:“华哥儿修房屋是一件大事,采石我虽然不知您有什么具体的用处,但是华哥儿做事必有你的道理,所以这两件事,我会给您盯紧的,华哥儿你安心去县城上学吧。”

刘勇和陈有金也表示有空会来帮忙,张黑子更是信誓旦旦说一定给张华做好,陈大牛也表示会守护好账户。张华拱手向各人表示感谢,众人就离开各自办事了。

把事情都处理好后,张华便跟家里的人告别,出发回县城,罗强则用箩筐挑着那两块大石头跟在后头。此时,村里很多人热烈的欢送着他们的离开,又对罗强挑着一担大石跟随在张华后面,感到奇怪。

与之前用手抱着石头走回来不同,这次罗强用箩筐挑着,所以走得很轻松。张华与罗强两人很快就回到吴城县的县城。

然后两人就马不停蹄的赶到县学所在,县学在县城中偏南处,与县城的孔庙比邻而居,位于孔庙东侧,坐北朝南。

张华二人来到县学附近,他望着县学,只见县学为宫殿式合院建筑,南接流经县城一条小河涌,东临县城大街尽头,环境有些幽静、清雅。

县学主体建筑自入口至尽头,依次排列有兴儒门、文昌阁、明伦堂等。其他建筑相应排列于轴线两边,如左、右校士馆、土地庙、阅卷所等。明伦堂后是一个更为开阔的场地名为射圃,其作用跟后世的学校操场差不多。侧边有连接先师殿后的崇圣祠,四周围墙高耸,院内假山花木,环境宜人。位于明伦堂后的训导署和教谕署又自成院落,更为幽深清静。

张华抬头望去,只见县学最外一座庄严的门楼耸立在眼前,最上面刻着“县学”两个工整的大字。门楣之上的飞檐在阳光中微微闪耀,给人一种肃穆之感。门上方则有小一点的“兴儒门”三字,门前有两个门差在守着门,不让闲人进去。

走近兴儒门,张华让罗强在路边等候,他自己则想进去报到,刚走近县学门口想跟守门的衙差说话,就听有人呼唤他的名字。

“张公子!前面可是张华张公子?”

张华在门口停了下来,望向声音那边,只见一个年轻伙计打扮的人,匆匆从街道对面奔跑过来,走到张华身边后停下说:“可是张华张公子?”

张华拱手回应道:“正是,这位兄台有何贵干?”

那伙计喜着说:“可把张公子您等到了,我是黄家商行的伙计小方,东家老爷指派仁老爷给公子找住宅,仁老爷在对面给张公子找到了一间小院子,又派我在这边守着,说张公子来上学时就要带您过去看一下是否满意。现在张公子您是否方便过去观看一番?”

张华心想先把住的地方落实下来也好,便叫了罗强过来,跟着那叫小方的伙计过去看院子。

在街道的对面的小巷子,有一间不起眼的小院子。院子被一圈低矮的石墙包围,墙角长着几株古木,枝叶繁茂,为院子遮挡住了大部分的阳光。院子里有一座简陋的小屋,屋前的空地上种着几盆花草,看上去有些破旧。

张华对这个院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小方打开院子大门后,便赶快进来看下院内实景。

他绕着院子走了一圈,又进了院子里的屋里看了一番,小院子的屋子外面看虽然简陋,但屋里布置得井井有条。一进门,便是一个小小的客厅,客厅中央摆着一张八仙桌,桌旁有几张木椅,桌椅子都显得有些老旧。

客厅的左边是一间厨房,厨房里有一个土灶,灶台上放着几个已经有些残旧无法使用的砂锅和铁锅。靠近门口的地方有一个木制的水桶,桶是空着的没有装水,不过厨房外有一口小水井。厨房的角落里堆放着一些干草和木柴,显然是用来生火的。

客厅的右边是一间卧室,卧室里放着有一张床,不过床上没有席子和被褥。

屋子的最里面是一间书房,书房中有一张长长的书案,案上摆放着笔墨纸砚。书房的墙壁上挂着几幅破落的山水画。书房的一角还有一个矮小的木柜,柜门半开,露出里面的一些旧书籍和卷轴。

而院子的靠门一侧还有两间房,房里较为凌乱,不过收拾一番后正好用来放杂物和给罗强居住。后面就算张华增加了人手,也有预留有居住的地方。

整个院子虽然不大,但每个角落都透出一种朴素而雅致的气息。这间小院子的确是张华的最佳安身之所。

张华感觉不错,便向小方询问了这个院子的来历和租金。

小方告诉他,这个院子原本是县学一位老先生的住所,老先生已经去世,又没有后人,被旁系亲人继承下来,一直空着没人住。直到黄荣派了黄仁来租房子,黄仁干脆就向那屋主买了下来,然后用来租给张华居住。

租金黄仁按比市面的价格稍低一点,以每月九百文钱进行收取,让张华享受优惠又不至于欠黄家的人情。

张华之前也有了解过租房行情,这样的小院子一般是千文左右一月,现在黄家便宜一点租给他,问题不大。不由对黄荣的为人大加赞赏,不愧是城中数一数二的大商贾,做事滴水不漏。

于是张华便谢过小方,说:“这个小院子我很满意,黄老板既然这么有诚意,我就接受了,这个租金该怎么给你们?”

小方则回应说:“小人只是负责引公子过来看房屋,租金的事,仁老爷说了不要急,后面他会过来跟公子您商谈的。公子您如没有什么问题,就在这租契上画个押,小人就可以回去覆命了。”说完小方拿出两份租契,递给张华。

张华接过后看了一下,没有什么问题,便在契约的最后签了名,并还了一份给小方。

小方恭谨的接过租契并收下放好,然后就向张华告别出了院子。而张华和罗强又细细的观看了院子一番,这里,将是他以后在城中的住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