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回到古代积功德 > 第99章 回城

回到古代积功德 第99章 回城

作者:遇挫折不后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5 19:06:06 来源:小说旗

第九十九章 回城

随着大良乡的各项事务都步入正轨,张华意识到已无需他继续驻留于此,毕竟村中及工厂里一般的问题,这边的人都能应付了。想到县城还有许多要事待办,他决定尽快启程返回县城。这日傍晚,张华召集黄盈及陈云等人宣布:\"大良乡的事务已安排妥当,明日我们便启程回城。\"话音刚落,黄盈顿时怔住,正在吃点心的陈云也停下了动作。

\"这么快就要走?\"黄盈不自觉地攥紧衣角,明亮的眼眸中流露出一丝不舍。她环顾四周熟悉的景致,想起与张华村中月下漫步、庭院梧桐前观星的点点滴滴,心头泛起淡淡惆怅。

陈云匆忙咽下点心,难得正色道:\"其实...我觉得在这儿读书更易专心。\"说话间,他偷偷瞄了眼桌上那叠尚未开封的纸牌,又赶紧补充:\"当然张兄的正事要紧!\"

张华明白二人已喜欢上这里的生活,现在要启程返城肯定有些离愁。他温言安抚二人,最后从系统中取出众人都喜爱的美食来享用,权作临别前的狂欢。

翌日清晨,大良乡村民在张越等人的带领下,早早聚集在村口为张华送行。此前张华已经把村中及工厂的事务向张越等人交代妥当,后续只需按计划执行即可。临行前,张华又与众人寒暄一番。待五辆马车的乘客都登车后,他朝车夫下令:\"出发吧。\"随即向送行的人群挥手作别。

车夫拉起缰绳,扬起马鞭,车轮吱呀呀地转动起来。黄盈将脑袋探出车窗,晨风吹散了她鬓边的碎发。那些熟悉的屋檐、晒场、还有她和张华常去的小溪,甚至那座巨大的工厂,都在视线中渐渐远去。正出神间,手背忽然传来温热的触感——是张华的手掌轻轻覆了上来。

\"等我在县城办完事,这边的房屋也该能入住了。\"张华的声音混在辘辘车声中,\"到时我们回来办入伙宴,正式入住后给你留一间最好的厢房。\"他顿了顿又笑道,\"不过那时也该向你爹提亲了,最好的厢房还是留作我们的婚房吧。\"

黄盈耳尖顿时染上红晕,低头轻应了一声,心中如小鹿乱撞,又羞又喜。返程时是两人共乘一辆马车,这让他们有了更多说悄悄话的空间。

车轮缓缓碾过乡间的黄土路,穿过郁郁葱葱的密林后,马车队平稳地向县城方向行进。汲取了来时的教训,张华特意嘱咐车夫放慢速度,这样避免了车辆的剧烈颠簸,能让众人乘坐得舒适一些。

正是因为车辆行进平稳,所以张华与黄盈在车厢里,能够甜蜜的说着情话;而陈云和罗强在他们的车内,二人一边斗嘴一边摆开军棋厮杀,玩得不亦乐乎。

\"公子,小姐!看见城门了!\"前面的车夫突然高声喊道。黄盈慌忙坐直身子,却见张华嘴角带笑,指尖还勾着她的一缕发丝。远处,吴城县的青灰色城墙已隐约可见,城门楼上悬挂的旗帜,在风中轻轻飘展。

车队缓缓驶至县城门前,只见城门处有不少百姓排着队准备进城,几名持枪兵卒则在严查准备入城的人。城墙上张贴的告示赫然写着\"严防流民滋事\"几个大字。

领头的车夫刚要停车排队,一个络腮胡守城兵队正便快步迎上前来:\"可是黄家商行的车驾?\"他认出了车厢上鎏金的黄氏商行徽记,便上前确认,见到前车驾车的正是熟识的车夫后,两人便打起招呼来,接着这队正立即挥手高喊:\"放行!是黄氏商行的车队!\"

沉重的城门吱呀打开一道缝隙,五辆马车依次入城。陈云掀开车帘望着城内的街道,忽然叹气道:\"张兄,我这就要回兄长那边了。\"张华下车走到他的车辆边,拍着他的手臂说:\"改日我去县衙找你,我还有更好玩的游戏,到时再让你见识一番。\"陈云闻言眼睛一亮,但想到要回县衙,仍不免失落。此时李雄李杰兄弟过来与罗强换车,后面由他俩护送陈云回去。

临行前,陈云在车厢里一直伸头到车窗外向后望,还不忘高声喊道:\"记得这游戏要让我第一个玩,可别先教会罗大傻子!\"

目送陈云的马车远去,张华转向黄盈轻声道:\"我们也该回去了。\"黄盈微微颔首,张华随即朗声道:\"起行!回黄府。\"

车队进入城内后,因为县城的街道平整,车速反倒能快了起来。不多时,黄宅那气派的朱漆大门便映入眼帘。门前早已站满了等候的仆役,为首的管家一见到马车停稳,立即快步上前,脸上堆满笑容。

\"小姐可算回来了!\"管家殷勤地掀起车帘,声音里透着亲热,\"老爷和夫人这几日天天念叨,说想小姐想得紧呢。\"他的目光在瞥见牵着黄盈下车的张华时明显亮了几分,语气更加热络:\"张公子一路辛苦了。得亏公子这段时日里护着小姐。\"他的态度与张华第一次来的时候,不知差了多少倍。以前是一副傲慢的样子高高在上,现在则是眼角眉梢都带着恭敬。

在管家的热情引领下,张华和黄盈穿过外宅的月洞门。沿途遇到的丫鬟小厮纷纷行礼问好,张华也一一颔首回应。走过曲折的回廊时,两侧的花木修剪得格外齐整,显然是特意打理过的。穿过最后一道雕花门廊,便来到了黄荣夫妇居住的内宅正厅。

厅内檀香氤氲,黄荣端坐在主位的太师椅上,双手搭着扶手,腰背挺得笔直。宋氏则坐在一旁的红木圈椅上,手指不停绞着绣帕,眼睛频频往门口张望。

当张华和黄盈的身影出现在雕花门廊处时,宋氏\"哎呀\"一声就站了起来,双手张开,衣袖上的金线刺绣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我的儿啊!\"她声音都带着颤,眼眶瞬间就红了。黄盈三步并作两步扑进母亲怀里,宋氏一把搂住女儿,手指轻轻抚过她的发髻:\"让娘好好看看,瘦了没有?在乡下可吃苦了?\"说着又捏捏黄盈的脸蛋,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

黄荣虽然仍端坐着没动,但握着扶手的手指已经微微发白。他目光灼灼地盯着女儿,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见张华上前,他轻咳一声,故作严肃地点点头:\"回来了就好。\"可那声音里的欢喜劲儿,连厅外伺候的小丫鬟都听得出来。

张华恭敬地行了个长揖:\"小侄拜见伯父 \"起身时,正对上黄荣那双闪着精光的眼睛。

黄盈在母亲的怀中撒娇一阵后,想起母亲有孕在身不宜久站,便小心翼翼的把宋氏扶着坐了下来,此时认真观察母亲的身形,发现她腹部已已微微隆起,应是腹中孩儿发育良好。黄盈像只欢快的小鸟般在母亲身边转来转去,又向母亲问东问西,忽然蹲下身来,调皮地将耳朵贴在母亲隆起的肚子上。

\"让我听听弟弟的心跳!\"她眨着明亮的眼睛,突然惊喜地抬头:\"娘,我听到了弟弟的心跳声!\"

黄荣听了欢喜得呵呵大笑,宋氏则慈爱地抚摸着女儿的发髻,笑骂道:\"傻丫头,这才几个月,哪能听得见?\"但眼中的宠溺之情溢于言表。

张华上前又向黄荣夫妇祝贺了一番,之后转向一旁的黄仁和徐良等人拱手:\"多日不见,诸位别来无恙。\"

黄仁捋着胡须笑道:\"张公子这一趟下乡,气色倒是更好了。\"徐良也抱拳还礼,口说托张兄弟的福,一切还好,粗犷的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

黄荣看着眼前其乐融融的场景,摸着胡须连连点头。虽然分别不过月余,但此刻重逢的喜悦让厅内充满了欢声笑语,仿佛连空气都变得温馨起来,一家人的笑声在厅内回荡。

众人落座后,丫鬟们奉上清香四溢的雨前龙井。张华轻抿一口茶,关切地问道:\"岳父大人,不知近来县城赈灾情况如何?\"

黄荣闻言,脸上露出欣慰之色,捋着胡须道:\"多亏陈县令雷厉风行,此次赈济之事办得极为妥当。\"他说着放下茶盏,手指轻叩桌面:\"县衙不仅开仓放粮,更在四城门设了粥棚。那些流离失所的灾民,每日都能领到两顿热粥。\"

宋氏接过话头,温声道:\"最难得的是,陈县令还命人在粥里加了姜片驱寒。前些日子我去城南看过,那些妇孺总算不用忍饥挨饿了。\"

\"如今水患已退,\"黄荣继续道,\"约莫有三成灾民陆续返乡。县衙给每户发放了粮种和返乡盘缠,还派了差役沿途护送。\"他说到这里,忽然意味深长地看了张华一眼:\"说来,这些举措里,很多都是采用了你的建议。\"

张华连忙谦逊地摆手。黄仁在一旁笑道:\"张贤侄不必过谦。你提议的那个'以工代赈'的法子,陈县令可是赞不绝口,现在全县都在推行呢。\"

厅外夕阳西斜,将众人的影子拉得老长。谈及灾情缓解,在座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出欣慰的笑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