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娇难得睡了一个好觉,醒来已是日上三竿。
她走上甲板,看着波光粼粼的河水,心情出奇地平静。
身后传来脚步声。
“今日下午申时船大概就能靠岸了。你届时要去哪里?直接回郑府吗?”
是贺崇明。
“当然不回郑府了。
我听说我那正直的父亲因为我把二叔送去了狱中一事感到十分生气,准备将我送去家庵呢。我就不回去碍他的眼了。
而且当初我是背着污名走的,在这个污名没洗脱之前,我是不会回去的。”
说罢,她转过身,看向贺崇明。
“舅舅的商行在京城也有店铺,他很早就在这里购置了房子。
我先去舅舅家住着,过段时间,舅舅舅妈要带安哥儿要来京里读书,到时候我们再一起住。”
“这段时间谢谢贺大人的照顾了,日后祝大人心想事成,步步高升。”
贺崇明听到此,心里一紧,他突然伸手拉住了阿娇的胳膊。
“娇……娇娇,我可以这样喊你吗?
我昨日说的话都是真心的,并不是一时冲动。
我知道你很厉害,也有很多种办法达成你的目的。
可这个世间,向来对女子多有苛刻。尤其一个孝字当头,更是压的人喘不过气。
我不想看到你被这样的世道为难和束缚,也不想看到你孤军奋战,直至伤痕累累。
我想护你在身后,与你共进退。
以后你有什么开心之事可以与我分享,我会为你高兴;受了委屈可以向我倾诉,我去为你出头。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日升月落,春去秋来,我只想与你同舟共济,白首不离。
娇娇,求你给我这个机会,好吗?”
面前的男子面冠如玉,一双深邃而明亮的眼睛,如幽潭般清澈见底,又似寒星般璀璨夺目。
看着这样一双眼睛,本来已到嘴边的拒绝的话,阿娇怎么也说不出来了。
贺崇明满眼期待的看着美丽的少女。
终于,女孩抬起头,轻轻颔首说:
“好。”
——————
郑府。
白氏在看着琪哥儿读书。
她慈爱地看向自己的儿子,眼里的满意藏也藏不住。
自己可真争气啊,一举得男。
以后的荣华富贵就系在这个宝贝的身上了。
白氏的日子过的很舒心。
现在满府上下都以她马首是瞻,老爷和老太爷对她满意的不得了,就连老夫人都要避她的风头。
她的父亲虽已远离朝廷权力中心,但毕竟也是有爵位在身。
有父亲在背后撑腰,郑府就没人敢给她脸色看。
就连那唯一碍眼的商户之女如今也要被打发去家庵,再也没法回来了。
她就是这郑府里说一不二的存在。
她可真厉害,她想要的到最后总能拿得到。
白氏正沉浸在这岁月静好里,就看自己身边的王妈妈匆匆走了进来。
“夫人,听说丰城二房的夫人要来京了。她是为了她涉盐税案的丈夫来求老爷的。你看,她会不会把那些事说出来?”
白氏面上满是不屑:
“卷到盐税案里就是必死无疑。老爷哪来的本事帮他?到时候忙帮不上,她再说这些事,那就是狗急跳墙,是污蔑。没人会信的。要不了多久,她就会灰溜溜地回去了,成不了大气候。放心吧。”
“那万一那丫头跟她联起手来,会不会……”
“一个要去家庵的人,不值当我思量。”
“可……”
“好了,王妈妈。你都打扰到琪哥儿读书了,别说那些乱七八糟的人和事了。只要有琪哥儿在,我们就不会有事。”
白氏不想提起这两个人,于她而言,不过蝼蚁而已。
郑怀远下值回来,看到的便是一副妻贤子孝的画面。
他感到非常欣慰,真的很庆幸自己能娶到白氏,一定是自己上辈子积攒的福气。
“老爷,听说二弟妹要来京里了。你可想好要怎么帮她了吗?”
白氏给郑怀远端了一杯茶,问道。
郑怀远面露难色,
“听说巡抚贺崇明今日便回京了。他手里掌握了大量的证据,还带了关键人证回来。
此人被称为铁面阎王,很难接近。
只怕二弟此次怕是凶多吉少了。
等二弟妹来了,你多多安抚于她,日后多照顾她和孩子几分也就是了。”
说着,他将白氏揽进怀里,
“也是冉娇那丫头不好,还要累得你为她善后操心。
真是辛苦夫人你了。”
“只要是为了老爷和这个家好,我再苦也愿意。”白氏乖顺地靠在郑怀远的怀里,眼底的厌恶却丝毫不加掩饰。
——————
贺崇明下了船,先是将阿娇送回了何宅,紧接着便径直入宫向皇上复命去了。
他将所有查到的官商勾结、贩卖私盐、逃避盐税的证据和线索悉数写于奏折之上摆在皇帝面前。
乾元殿内,烛火摇曳。
皇帝将奏折重重摔在龙案上,青瓷茶盏应声而碎。
“两淮盐税竟亏空五成!”
身着明黄常服的帝王猛然起身,鎏金香炉里沉水香被衣袖带得火星四溅。
“扬州知府私放盐引八千张,漕运提督纵容私盐船过闸三十七艘!
这群蠹虫是把朕的江山当盐场给分了!”
“怪不得当初朕让你南下整顿盐税之时,朝堂上反对声音那么多。
原来是怕动了他们的钱袋子!
这些蛀虫,朕要将他们通通处死!”
“皇上息怒,此次盐案,共查处贪墨官员一百三十二名,罚没白银八百五十余万两,均已悉数充盈国库。
另外,臣在查案的过程当中发现了一些有关雍王案的疑点。
容臣详禀。”
皇帝面色一敛,坐了回去,仔细地听着贺崇明的禀报。
良久,皇帝平静的语气下压抑着怒火:
“不臣不弟,狼子野心。死了都不消停。
我倒是要看看他还能使出什么手段。”
说罢,又转换了一番心情:
“此次盐案,爱卿居功甚伟。朕定要好好嘉奖于你。”
贺崇明立马跪下:
“启禀陛下,在此次办案过程当中,有一个人表现得极为出色,屡屡立下奇功。她总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给予微臣诸多至关重要的助力。
若没有她,微臣恐怕早已遭遇不测,性命难保。更无法将证据完好无损地带回来向陛下复命!
为此,臣想用自己之功想为此人请一大功。”
皇帝很是感兴趣:
“哦,此为何人?能得爱卿如此夸赞!
想来定是位有真本事的能人异士了。
如此能人,朕必定重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