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13章 山青水亦秀? 村雅韵长留? 众志驱阻碍? 名传美誉悠

每至一处,我恰似将自家珍藏的珍馐美馔端出待客,面上堆满了笑,双眸熠熠生辉,那光芒中满是对茅山涡村汹涌澎湃的爱意与自豪。我不由分说地拉住旁人的手,热络得如同阔别多年的老友,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茅山涡的绝美。

“您瞧瞧,咱们茅山涡的山呐,那叫一个青得纯粹!春日里,漫山遍野的绿意,仿佛是给巍峨大山披上了一层毛茸茸、软乎乎的绿毯。风一吹,绿浪便一波推着一波,那景致,简直美到了骨子里!山上的野花五彩斑斓,红的似火,燃烧着生命的热烈;粉的像霞,晕染出梦幻的绮丽;白的如鹅毛大雪,纯净而圣洁。一到花季,那馥郁的香气能飘出好几里地,勾得人心里直痒痒。再讲讲那水,清澈得见底,捧起来便能直接畅饮,水底的石头纹理清晰可见,小鱼小虾自在穿梭,一举一动都看得真真切切。夏天的时候,孩子们都像欢快的小鸭子,扎进水里嬉戏玩耍,那银铃般的欢笑声,能传遍整个村子,让人心生欢喜。” 我越说越激动,双手在空中肆意比划着,恨不得将那如诗如画的山水瞬间呈现在旁人眼前。

“还有咱茅山涡的人,那好客劲儿简直没话说!甭管您是偶然路过的外乡路人,还是特意到访的贵客,只要踏入村子,保准家家户户都热情地拉您进屋,好酒好菜伺候着,就跟对待自家最亲的人没啥两样。村里的老人们,肚子里装满了数不清的故事,那些古老的传说,那些过往的事儿,一讲起来,仿佛能打开一扇通往另一个时空的大门,能让您听得如痴如醉,舍不得挪动半步。咱这文化底蕴呐,深厚得如同千年古井,深不见底。从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像竹编、木雕,每一件成品都精美得让人惊叹,那可都是咱的无价之宝,是祖祖辈辈用汗水与心血凝聚而成的结晶。” 我讲得情真意切,眼眶都微微泛红,而听的人也被深深打动,仿佛我的话语有魔力一般,将他们的心也拽到了那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咱们茅山涡啊,可不只是有实实在在的土地,更有那熠熠生辉的魂灵!” 我这话一出口,就如同在人家的心窝里种下了一颗充满魔力的种子,让人忍不住想要奔赴那里,去亲身感受那份来自大山深处的质朴与纯真。我一趟趟不知疲倦地奔走,一回回不厌其烦地诉说,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晓,茅山涡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地名,它是一群人共同编织的绮梦,是他们用辛勤汗水浇灌出的希望之花,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绽放。

在村头那棵饱经沧桑的老槐树下,我清了清嗓子,声音浑厚有力,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真挚劲儿:“乡亲们呐,听我好好唠唠咱那茅山涡村,那可是个被老天爷格外偏爱的风水宝地。” 我抬手遥指远处的山峦,阳光倾洒在山上,勾勒出一道金色的轮廓,如梦似幻,“山青水秀,老屋老树错落其间,一股子古朴醇厚的味道扑面而来,比那名家笔下的画儿还要美上几分。我啊,心里头装的,可不只是想着怎么把这地界儿打扮得花里胡哨,我是打心底里想啊,咱们得齐心协力,让这村子真正活起来,活出它独有的魂儿,让那些老辈儿留下的好东西,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就像咱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越来越红火。”

“大伙瞅瞅我,平日里看着不言不语的,可我这心里头的热乎劲儿,比那烧得正旺的火盆还要暖人。” 我重重地拍了拍胸口,眼神坚定地看着乡亲们,仿佛要用目光穿透他们的心灵,“我心心念念的,是咱茅山涡村的根儿,是那份儿与土地紧紧相连的深厚情分。我要说让村子重生,可不是简简单单地盖几栋新房子就了事,是要让咱的心,让咱的文化,跟这山山水水紧密相依,一起鲜活地站起来,向着更广阔的天地大步迈进。”

“我啊,就像那田地里默默耕耘的老黄牛,不声不响地拉着犁,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当当地往前走,心里头有股子执拗的劲头,认定了的事儿,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咱们跟着我,一块儿把这村子拾掇得漂漂亮亮、有模有样的,让外人一看,嘿,这茅山涡村,可不一般呐!”

面对乡亲们的疑惑和好奇,我就像那经验丰富的老农对着自家田里茁壮成长的苗儿,一五一十、详详细细地诉说:“咱们这地界儿,山青水秀,干净得就像清晨草尖上那晶莹剔透的露珠,还没被那些纷繁复杂、花花绿绿的商业买卖给玷污了。还有那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活,金贵得很呐,那是咱的根,也是咱的魂。就说咱村的李大爷,他那竹编手艺堪称一绝,编出来的篮子、箩筐,精巧得如同艺术品,又耐用得很,城里来的人见了,都爱不释手,恨不得立马买回去当宝贝收藏起来。再看咱村里人,一个个眼里头都闪着光,那是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是想往好日子里奔的冲劲儿啊!”

“我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咱们要是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把这好山好水好手艺,还有咱那份满腔的热情,都完美地揉到一块儿去,咱茅山涡村,早晚能成为那远近闻名的香饽饽,不光村里人脸上有光,就连外头的人听了,都得竖起大拇指,赞叹咱这儿是个有故事、有韵味的好地方。”

我说话的时候,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眼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就像是在描绘一幅世间最美的画卷。大伙儿听着,心里头那个暖啊,就像是在寒风凛冽的冬日里,喝了一碗热气腾腾、香甜可口的米汤,暖到了心窝子里。都知道,我这话,不是空口说白话,是真心实意,是一门心思地想带着大伙儿一块儿奔向美好的前程。

嘿,说起来啊,咱们这茅山涡村的事儿,历经了多少个烈日的炙烤,熬过了多少个繁星点点的漫漫长夜,我这心窝子里的热乎劲儿,还有那高瞻远瞩、看得比天还远的眼光,愣是把城里头那些个旅游大腕儿、投钱的金主儿给打动了,让他们心里头也热乎乎的。就说那次,有个城里来的投资商,一脸怀疑地看着我说:“你们这村子,看着是挺原生态的,可开发起来,能有多大的潜力?” 我哈哈一笑,拍着胸脯说:“您可别小瞧了咱这地儿!您知道桃花源的故事吧,那可是文人墨客心中的理想之地。咱茅山涡,虽说没桃花源那么出名,可论起山水风光、人文底蕴,一点儿也不差。咱这儿就是现实版的桃花源,只要开发得当,保准能让游客流连忘返。” 那投资商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还有一回,村里的王二婶忧心忡忡地找到我,说:“娃啊,咱把村子搞成旅游地,会不会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给弄没了?” 我拉着王二婶的手,耐心地说:“二婶,您放心。咱开发村子,可不是瞎搞。您看那丽江古城,人家开发得那么成功,不也把古城的韵味保留得好好的嘛。咱茅山涡也能这样,把老祖宗的手艺、文化都展示给游客,让更多的人知道咱的宝贝。这样,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仅不会没,还能传得更远更广。” 王二婶听了,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这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一次,为了修建一条通往村子的公路,要占用一些村民的土地。有些村民舍不得自家的地,闹起了情绪。我一家一家地去做工作,跟他们说:“咱这公路修好了,游客才能进来,咱的东西才能卖出去,日子才能越过越好。就像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的就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咱们现在也是一样,舍小家为大家,以后村子富了,大家都能受益。” 经过一番努力,村民们终于想通了,公路顺利开工。

咱们茅山涡村,就在这磕磕绊绊中,一步一步朝着美好的未来迈进。我相信,只要咱们坚守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就一定能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到属于我们的立足之地,让茅山涡村的名字,传遍四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