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17章 朝晖照沃台? 众志似城开? 共赴桃源路 明朝绮梦来

这议论声,恰似夏夜的虫鸣,一阵高过一阵,热闹非凡。然而,若你静心细听,便能听出其中满是乡亲们对未来日子的美好期许,以及对我和志愿者队伍由衷的感激之情。我伫立在高高的台子上,清晨的阳光轻柔地洒落在身上,暖意融融。目光向下一扫,台下是一张张熟悉且亲切的面孔:有皱纹纵横却笑容灿烂的老人,那皱纹恰似岁月镌刻的史诗;有年轻力壮、眼神中透着聪慧的小伙,活力如同初升的朝阳;还有怀抱孩子、满脸憧憬的妇女,她们的眼神仿佛孕育着新生的希望。我的内心,恰似饮下自家酿造的醇厚米酒,热意一直蔓延至心窝深处。脸上不自觉地浮现出笑容,这笑容里,饱含着感动与自豪,恰似那老槐树下悠然乘凉的老汉,每一道皱纹都深藏着岁月的故事,让人一看便觉踏实、亲近。

“乡亲们,这不过是个开端,咱们才刚踏上征程!” 我眼中闪烁着光芒,那光芒仿若能穿透厚重的云层。话语中满含深情,“往后的日子漫长,前路亦遥远。但我心中笃定,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茅山涡村这片土地,明日必定比今日更加繁荣昌盛,更加光明耀眼!咱们一同努力,要让日子如同漫山遍野的桃花,一年更比一年娇艳,一年更比一年甜蜜!”

话音刚落,会场上瞬间炸开了锅,掌声如爆竹般 “噼里啪啦” 响成一片,那声响仿佛能冲破云霄。这掌声,宛如与往昔的苦日子彻底告别,决绝而果断,没有丝毫迟疑。它更是我们对新生活的坚定承诺,坚实有力,胜过田间的锄头,比老槐树的根系还要扎得深沉。前排的几个小孩子,也跟着大人们用力鼓掌,小脸涨得通红,小手拍得泛红,每一声掌声,都饱含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听来让人心里暖烘烘的,暖意直达心底。

“乡亲们,今日,我要跟大家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感谢每一位支持我、信任我的乡亲!” 我微微仰头,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激动。接着说道,“我心中满是感激,那种暖意如同春日里蓬勃生长的新芽,源源不断地往外冒。回想往昔,我们之间或许有过矛盾,有过争吵,但这就如同庄稼地里难以避免的风雨。就拿上次讨论修路的事儿来说,张叔和李伯因路线规划争得面红耳赤,可后来,为了村子能早日通路,两人又聚在一起,对着图纸研究到深夜,他们所为何事?不过是为了让大家出行更加便捷罢了。正是这些风风雨雨,让我们的心贴得更近,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最为珍贵 —— 那便是我们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团结一心的力量。此刻,我站在这片土地上,告诉大家,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跨越不了的艰难险阻,没有抵达不了的远方!我们携手共进,任何难题都能迎刃而解,任何美好都能触手可及!”

村民们紧紧围坐在一起,一圈又一圈,眼中闪烁着光芒,既有感动的泪花,又有对未来的憧憬。王大爷颤抖着双腿,缓缓站起身来。他身着一件洗得有些褪色的深蓝色布褂,手中拄着一根被磨得光亮的拐杖,眼眶泛红,犹如熟透的柿子。“我啊,你小子说的句句在理。咱们村子能有如今这番模样,全靠你咬牙坚持,也靠大伙儿齐心协力。从前啊,我这老糊涂了,总担心外面的繁华世界会冲淡咱们的根基。记得有一回,村里来了几个穿着时髦的游客,我还生怕他们带来不良风气,硬是拉着孙子躲在家里。现在看来,是我老王想多了。咱们得一起,像守护田里的幼苗那般,守护这片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让它焕发出比太阳还要耀眼的新光彩!”

“王大爷这话,真是说到咱心坎儿里了!” 小李小伙子双眼明亮,恰似初夏炽热的骄阳,从人群中站起身来,挥舞着拳头说道,“俺从小就坚信,只要心中有梦想,脚下有道路,这世上便没有办不成的事。茅山涡村,它可不只是个简单的地名,那是我们的根,是我们大伙的心头挚爱,一提起来就觉得无比荣耀!俺啊,就想把浑身的力气都使出来,为咱村子添砖加瓦,让它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俺也是这么想的!”、“算上我一个!”…… 村民们纷纷响应,那声音如同田间的微风,一阵阵地拂来,带着温暖与力量,汇聚成一股能够撼动山河的强大合力,听来让人心潮澎湃。

我望着眼前这一幕,心中的暖意如同六月的骄阳,愈发炽热,一股豪情在心底油然而生。我深深吸了一口田间送来的清新空气,喉咙里的话语如同自家田地里茁壮成长的庄稼,一股脑儿地往外涌:“乡亲们,咱们手挽手,肩并肩,把汗水当作滋润心田的甘霖,去浇灌我们心中的希望。用我们的智慧为生活点亮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茅山涡村的未来,将会因为我们这股拼搏的劲头,如同金子般闪耀光芒。我们要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后世的孩子们提及我们时,都能竖起大拇指,称赞我们这些老一辈是如何敢想敢干,如何坚定不移地守护这片家园,追逐梦想永不放弃的!”

话一落地,掌声如夏日的雷阵雨般铺天盖地而来,震得人心潮起伏。在这片黄土地上,我和乡亲们的心,犹如地里盘根错节的根系,紧紧缠绕在一起,不分彼此。我们一同前行,眼中展望的是那如金般灿烂的明天,脚下踏的是坚实的道路。这一步步,走得稳健有力,心中的喜悦如同饮下自家酿的米酒,甜润而温暖。我们就这样手挽手,肩并肩,向着更加红火的日子,昂首阔步地迈进!

就如同《史记》中记载的将相和的故事,廉颇与蔺相如,一文一武,起初因地位和误会产生嫌隙。廉颇自恃战功赫赫,对蔺相如多有不服,而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大局,一再忍让。最终廉颇醒悟,负荆请罪,二人携手为赵国的稳定与繁荣贡献力量。在我们茅山涡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张叔和李伯为修路之事的争执,恰似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他们后来的合作,就如同廉颇蔺相如的和解。这一切,都是为了村子这个 “大局”,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

又想起愚公移山的典故,愚公面对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带领子孙日复一日地挖山。他坚信只要持之以恒,终能移走大山。我们在建设茅山涡村的道路上,不也正需要这样的愚公精神吗?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只要我们像愚公一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迈向美好生活的步伐。哪怕会遭遇外界的质疑,就如同愚公移山时智叟的嘲笑,但我们坚定信念,不为所动,向着心中的目标勇往直前。

此时,人群中走出一位中年妇女,她叫秀婶。秀婶眉头微蹙,说道:“话是这么说,可咱村子穷了这么多年,想一下子翻身谈何容易。就说咱村里的年轻人,都想着往外跑,外面的世界诱惑太大了。上次我家那小子,就差点跟着外面来的一个什么创业团队走了,说是能赚大钱。我这心里头,真是怕啊,怕咱们村子留不住人。”

听到秀婶的话,人群中一阵沉默。这时,一直没吭声的赵老师站了出来,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说道:“秀婶,这事儿我也想过。咱们村子要发展,确实得留住年轻人。但咱们不能光靠喊口号,得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希望。就像咱们现在搞的这个生态农业项目,要是能做出成绩,让年轻人看到在家乡也能有好的发展,他们自然就愿意留下来了。当年,陶行知先生放弃大城市的优渥条件,投身乡村教育,不就是为了给乡村带来希望,改变乡村的面貌吗?咱们也得有这样的决心和行动。”

我点了点头,说道:“赵老师说得对。咱们村子有这么好的自然资源,只要合理开发利用,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就拿咱们村后的那片山林来说,以前大家只知道砍树卖钱,却不知道它还有更大的价值。咱们可以发展生态旅游,让游客来体验咱们这里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这样一来,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咱们茅山涡村。”

村民们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一场关于村子未来发展的热烈讨论就此展开,大家各抒己见,有的提出要改良农作物品种,提高产量;有的建议修建文化广场,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还有的提议成立合作社,统一管理和销售农产品。在这热烈的讨论声中,我看到了村子的希望,也看到了人性中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在面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时,我们茅山涡村的村民没有退缩,而是选择团结在一起,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不仅是对家乡的热爱,更是一种对生活的坚守和对未来的信念。我们深知,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只有紧紧握住彼此的手,才能在风雨中站稳脚跟,向着光明的未来奋勇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