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 一声令下,村子瞬间热闹得像炸开了锅,仿佛一群麻雀被惊扰,叽叽喳喳讨论个不停。王二蹲在田边,眼睛瞪得像铜铃,直勾勾地盯着土地,嘴里念念有词:“咱这地,肥得流油,种有机菜指定行!就像那勤劳的蜜蜂,找准了蜜源,肯定能酿出最甜的蜜!” 这家伙,一门心思要种有机菜,不用化肥,不撒农药,简直是要和传统农业来一场 “决斗”。
每天天不亮,王二就像上了发条的闹钟,“嗖” 地从床上弹起来,扛起锄头就往地里冲,把土疙瘩敲得细碎,就盼着种子能像襁褓中的婴儿,舒舒服服地扎根。菜苗冒出头后,他更是宝贝得不行,整日守在地里,浇水只用山泉水,看着那菜叶子一点点长大,绿得跟翡翠似的,油亮油亮,心里就美。“等这菜长成喽,吃一口,满嘴都是大自然的味儿,城里人肯定稀罕!就像久旱逢甘露,他们不得抢疯了!” 他逢人就这么念叨,眼里闪着光,满是憧憬。
那边,赵四相中了村后头那片山林,打起了绿色家禽的主意。一大早,他就扯着嗓子,把自家的鸡鸭鹅赶到山里,嘴里吆喝着:“去吧,敞开肚皮吃虫吃草,长得壮壮的!你们就是咱村的‘致富小天使’,可别偷懒!” 这些家禽在林子里撒欢儿跑,时不时还 “嘎嘎”“咯咯” 叫几声,像是在回应主人:“放心吧,老板,我们肯定好好干!” 到了饭点,赵四一吹口哨,它们就扑棱着翅膀,成群结队地跑回来,那场面,就像听到集结号的士兵。
赵四下的蛋,个头不大,蛋壳透着微微的粉色,拿在手里还热乎乎的;炖的汤,刚揭开锅盖,香气就飘满了院子,那叫一个鲜,那叫一个香,邻居们闻着味儿,都忍不住探过头来问:“你家这是弄啥好吃的,咋这么香!是不是偷偷藏了啥宝贝?” 赵四得意地笑:“这可是我的‘绿色宝贝’,吃了能让你们年轻十岁!”
还有的手巧得像织女下凡,翻箱倒柜找出老手艺,编篮子、绣鞋垫、做剪纸,样样拿得出手。村里的张婶,把年轻时用过的竹篾刀找了出来,坐在院子里,双手麻利地摆弄着竹条,嘴里哼着小曲儿。不一会儿,一个精巧的竹篮就初见雏形,那竹条交织得紧密又匀称,编好后,她还在篮身上精心绣上几朵小花,打算把这山里的好东西,变成大家伙儿手上的宝。“咱这手艺,可不能丢,说不定还能靠它发家致富呢!就像那老树根,看着不起眼,可雕出的作品价值连城!” 张婶笑着对旁人说。
大家伙儿啊,就像那山上的松树,根连根,心连心,一股脑儿地往前奔。可这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有一回,王二的有机菜遭遇了病虫害,看着那绿油油的菜叶上布满了虫眼,王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这可咋办?不用农药,难道眼睁睁看着我的宝贝菜被虫子吃光?”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村里的 “智多星” 李大爷站了出来:“别急,咱可以用防虫网,再养些害虫的天敌,以虫治虫,这可比农药环保多了!” 王二一听,眼睛一亮:“对啊,我咋没想到呢!李大爷,您可真是我的救星!”
解决了病虫害,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农产品丰收了,可销路却成了难题。“这么多菜和蛋,卖不出去可就全砸手里了!” 赵四愁眉苦脸地说。这时,我站了出来:“咱们可以试试电商直播,现在城里人就喜欢咱农村的绿色产品,咱们把产品的优点展示出来,肯定能吸引不少顾客!” 大家一听,半信半疑:“这能行吗?咱都是土包子,哪会弄这些高科技玩意儿?” 我笑着说:“别怕,我教你们,就像学走路一样,一步一步来,肯定能行!”
在我的带领下,大家开始学习电商直播。一开始,状况百出。王二面对镜头,紧张得说不出话,好不容易挤出几个字,还结结巴巴的;赵四则手忙脚乱,不是忘了介绍产品,就是把价格说错。但大家没有放弃,经过几天的练习,终于渐入佳境。“家人们,看看咱们村的有机菜,纯天然,无污染,吃了健康又美味!还有这绿色鸡蛋,营养丰富,老人小孩都爱吃!” 王二对着镜头,自信满满地介绍着。
随着电商业务的开展,村里的农产品销量越来越好,可新的矛盾又出现了。由于订单太多,大家忙得不可开交,有人开始抱怨:“这么累,挣的钱也没多多少,还不如不干了!” 面对这种情况,我召集大家开了个会:“咱们现在就想爬山,爬到一半,有人累了想放弃。可如果放弃,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只要咱们再加把劲,翻过这座山,就能看到更美的风景!咱们可以分工合作,提高效率,还能多挣些钱,让日子过得更好!” 大家听了,觉得有道理,纷纷表示愿意继续努力。
解决了内部矛盾,外部也有挑战。隔壁村看到我们村发展得好,心生嫉妒,在网上散布谣言,说我们的产品质量有问题。这可把大家气坏了:“他们这是眼红,故意抹黑我们!” 我安慰大家:“别着急,咱们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把产品质量做好,再用事实回应他们。咱们可以邀请顾客来村里参观,让他们亲眼看看我们的生产过程。” 于是,我们举办了乡村旅游活动,邀请顾客来村里体验采摘、喂养家禽,品尝农家菜。顾客们来了之后,被我们村的美景和绿色产品深深吸引,纷纷表示会继续支持我们。
经过这些风风雨雨,我跟咱们乡亲们,那感情是越来越瓷实了,就跟自家地里长出来的老槐树一样,根连着根,叶挨着叶。我啊,再不是那高高在上的领路人,咱们也不是光听吆喝的庄稼汉。咱们成了一块儿地里刨食的兄弟姊妹,风雨来了,咱们肩并肩挡;太阳出来了,咱们笑哈哈地一块儿晒。咱们成了同喝一井水,共耕一片田的亲人。
咱一块儿熬过了那黑云压顶的日子,也一块儿在丰收的时候,笑得比那地里的高粱还灿烂。看着咱这村子,从废墟里一点点站起来,变得比从前还要水灵、还要精神,那心里头啊,暖得跟喝了娘亲手熬的粥似的,甜滋滋,热乎乎的。
风里来,雨里去,咱们肩并肩,一块儿扛过了多少难熬的夜,一块儿迎来了多少个灿烂的晨。那笑声啊,是打心底里冒出来的甜,比地里的西瓜还解渴;那泪水啊,是洗尽尘埃的甘霖,让咱的心田更加肥沃。
这一遭遭的,让咱们的心贴得更近了,就像是那老屋的土墙,年头越久,泥巴越粘,情分也就越厚。咱们啊,现在是真真正正的一家人了,不管将来路多远,多难走,只要咱们手拉手,心连心,就没有啥过不去的坎儿,咱的家乡,咱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咱们一块儿看着咱这村子,从满目疮痍到慢慢活泛起来,就像看着自家娃娃一点点长大,心里头那个美,比啥都强!这变化啊,是咱们用汗水浇出来的,也是咱们心连心、手挽手拼出来的。现在啊,咱们这村子,就像是那凤凰涅盘,飞得更高,看得更远了!
咱村里的老李头,那可是个典型的庄稼汉,皮肤晒得跟老树皮似的,一道道皱纹里藏着多少年的风霜雨雪。他平日里话不多,可一开口,嗓门儿大得像敲锣,隔老远都能听见他那爽朗的笑声,就像是在这寂静的村子里扔了个响炮,把人的心都炸得热乎乎的。
老李头这人,心眼儿实诚,对谁都掏心掏肺的。他总爱穿那件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的蓝布衫,袖口卷得高高的,露出晒得黝黑的手臂,那上面布满了岁月留下的痕迹,也是他勤劳的见证。每次聊起我,老李头的眼里就闪着光,那是一种由衷的敬佩和感激。
有一回,大伙在村里的大槐树下乘凉,老李头几步走到我跟前,一把拉住我的手,粗糙的大手像砂纸一样磨着我的掌心。“我啊,” 他拉着我的手说,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你就像是咱村里头那股子清风,吹散了多年的沉闷。你一来,咱这村子就像活了过来,有了生气,有了盼头。没有你的时候,咱们啊,就是守着这片黄土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苦哈哈的日子。可你一来,带着新点子,新希望,咱们就像是找到了方向,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咋说都说不完。”
说到这儿,老李头会停下,喘口气,然后笑眯眯地看着我,那眼神里全是信任和支持。“你就像是咱们村子的灵魂,没了你,咱这村子就像少了魂儿似的,干啥都提不起劲儿。但有你在,咱们就有了主心骨,有了奔头,有了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信心!”
听了老李头这番话,我眼眶不禁湿润了,心里满是感动。我知道,这一路走来不容易,但有乡亲们这份情谊,再大的困难我也不怕。接下来,我们得好好规划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是联系电商平台,还是和周边城市的超市合作;还要组织手工艺人参加各类展览,把咱村的手工艺品推向更大的市场…… 未来的路还长,可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村子的明天定会如那绚丽的彩虹,五彩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