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17章 茅村旧道长,学舍雨风狂。远客携光至,新程绽瑞光

在那略显破旧的村小学教室里,清晨的阳光就像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迫不及待地穿过满是斑驳痕迹的窗户,在课桌上欢快地蹦跶着。这一缕缕金色的光,给原本简陋灰暗的空间,添上了一抹暖烘烘的亮色,仿佛在轻轻诉说着新一天的希望。

教室里,老旧的课桌椅安静地排列着,它们就像沉默的卫士,见证了一届又一届孩子的成长。仔细瞧瞧,每张课桌上都留着孩子们独有的 “印记”。那些歪歪扭扭的名字,像是孩子们用童真写下的独特 “涂鸦”,笔画里藏着他们天真烂漫的模样;还有那些简单的算术题,有的数字写得歪七扭八,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孩子们曾经绞尽脑汁思考的场景。教室的墙角,一把扫帚孤零零地靠在那里,它因为常年于灰尘 “战斗”,早已变得毛糙不堪,扫帚的末梢杂乱地散开,活像一位打了败仗的士兵,疲惫又无奈,默默回忆着清扫教室的那些日日夜夜。

王老师,这位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教师,笔挺地站在讲台前。他的手里,紧紧握着那根磨得锃亮的教鞭,这教鞭可不一般,它陪着王老师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经历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来来去去。教鞭的末梢因为频繁使用,已经微微卷曲,可在王老师眼中,它就是自己教育生涯里最忠诚的 “战友”。讲台的一角,那本点名册安安静静地躺着,页面早已被翻得卷了边,上面工整地记录着每个孩子的出勤情况。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藏着王老师对学生们满满的关爱,那些勾勾叉叉,就像是他和孩子们之间独特的秘密暗号,记录着孩子们在学校的点点滴滴。

此刻,教室里刚刚结束一场关于孩子们未来出路的讨论。家长们围坐在一起,每个人的眉头都皱得紧紧的,仿佛能夹死苍蝇,脸上写满了愁容。村头的那条小路,一直是孩子们上学路上的 “拦路虎”。一到下雨天,路面就变得泥泞不堪,到处都是深深浅浅的泥坑。孩子们常常一脚深一脚浅地在泥沼里艰难前行,每走一步都要费好大的力气。等到了学校,他们早已浑身沾满泥巴,头发上、衣服上、鞋子上,全是泥点子,活脱脱像从泥塘里钻出来的小泥猴。“我说,这路再这么下去,咱孩子都快成泥娃娃啦!天天这么遭罪,可咋整啊!” 一位身材微胖的家长忍不住抱怨道,脸上写满了无奈,重重地叹了口气,还轻轻摇了摇头。“可不是嘛,昨天我家那小子回来,我还以为他去挖煤了呢!全身黑不溜秋的,洗都洗不干净。” 另一位家长苦笑着附和,边说边无奈地耸了耸肩。

村里的农田,由于一直缺少新技术的 “加持”,产量始终上不去。那些农作物就像总是考不及格的学生,蔫蔫的,没有一点精气神。家庭经济难以改善,不少孩子都面临着辍学回家帮忙务农的困境。还有那破旧的教室,每逢刮风下雨,状况就百出。屋顶就像个破了洞的水缸,雨水 “滴答滴答” 地直往下漏,教室里摆满了大大小小接雨水的盆子和桶,“叮叮当当” 地响个不停。孩子们只能像受惊的小鹌鹑一样,挤在角落里上课,眼睛里满是对学习环境的无奈和对知识的渴望。“这教室,一下雨就成‘水帘洞’,孩子们咋能安心学习哟!” 一位头发花白的奶奶心疼地说道,眼眶里微微泛起了泪花,满是对孩子们的担忧,她用粗糙的手轻轻抹了抹眼角。这些问题像沉甸甸的大石头,压得每个人都喘不过气,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话语里既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有对当下困境的深深忧虑。

王老师静静地听着,心里感慨万千。他轻轻接过话头,窗外的微风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撩动着他斑白的发丝。他微微仰头,目光透过那扇满是岁月痕迹、有些模糊的玻璃窗,望向远方的田野。田野里,几个孩子正赶着牛羊,他们的吆喝声隐隐约约地传来,仿佛是一首充满乡土气息的民谣,带着质朴和纯真。王老师的眼神里饱含着岁月的沉淀与不灭的热情,缓缓开口说道:“确实是这样,咱们都知道,村里的娃们,每天天不亮就得从热乎乎的被窝里爬起来,帮家里干完农活,手脚沾满泥土,小脸被寒风吹得红扑扑的,就像一个个熟透的红苹果。就说村东头的二牛吧,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得先去喂猪、割草。那猪圈里的猪一看到他,就 “哼哼唧唧” 地叫个不停,像是在催他快点。二牛忙得像个上了发条的闹钟,一刻都不停歇。好不容易忙完家里的活儿,又一路小跑着来上学,鞋子上沾满了露水和泥巴,到教室门口还得使劲儿跺跺脚,那架势,就像在跟泥巴说‘你可别跟着我进去捣乱’。可即便这样,他们眼睛里对知识的渴望,比天上的星星还亮。咱们做老师的,肩上扛着的,不只是这根教鞭,更是孩子们心中那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咱们得成为那束穿透黑暗的光,告诉他们,哪怕身处世界最偏僻的角落,知识的灯塔也能照亮前行的道路,为他们指引方向。”

说着,王老师缓缓走下讲台,脚步沉稳而坚定,每一步都像是在丈量着他对教育事业的坚守。他来到孩子们中间,微微蹲下身子,他那粗糙得像老树皮一样的大手,轻轻抚摸着一个孩子的头。这孩子,衣服上还打着补丁,却一脸认真地看着老师,眼神里透着对知识的渴望。王老师眼中闪烁着温柔而坚定的光芒,仿佛能看穿每一个孩子内心的迷茫与期待。他脸上的皱纹,一道一道,那是无数个日夜在黑板前辛勤耕耘、在田间地头劝学留下的印记,但那份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却让他看起来比任何人都年轻、都充满活力,仿佛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不是沧桑,而是荣耀的勋章。

“就说咱班的小明吧,家里穷得叮当响,爹妈都想让他回家帮忙种地,可这孩子就是不放弃,每天借着月光读书。为啥?他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有一回我去他家家访,大晚上的,就看见他趴在院子里的石桌上,借着那点微弱的月光,聚精会神地看书,那认真的模样,让我心里特别感动。咱们要做的,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让他们学会在逆境中寻找光明,在挑战中勇敢前行。” 王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像温暖的春风,轻轻拂过孩子们的心田,给予他们无尽的力量与勇气。孩子们围坐在他身边,眼睛睁得大大的,听得入神,那一双双明亮的眸子里,仿佛此刻已经燃起了希望的火苗,就像黑暗中闪烁的点点星光。

村委会的那间屋子里,气氛热烈得如同熊熊燃烧的篝火。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声此起彼伏,就像一群热闹的小麻雀在叽叽喳喳。李振国,这位深受村民敬重的带头人,稳稳地站在屋子中央。他的背后,墙上挂着一幅有些泛黄、边角卷起的茅山窝地图,那是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每一条小路、每一块农田都承载着村里的故事。墙上还贴着几张旧奖状,是村里前些年参加镇上农业比赛获得的,虽然有些褪色,但依然散发着往昔的荣光,就像一位位老英雄,默默讲述着曾经的辉煌。屋子中间,那张掉了漆的会议桌周围坐满了人,大家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讨论中。桌上的搪瓷茶杯,杯口都有些掉瓷了,里面的茶水早已凉透,却没人顾得上喝一口,所有人都沉浸在对村子未来发展的热烈探讨中,仿佛那茶杯里的不是茶水,而是被遗忘的时光。

李振国缓缓点头,眼神中流露出温柔而坚定的光芒,逐一凝视着每一个人的脸庞,那眼神仿佛能穿透心灵,与每个人进行着无声却深刻的交流。“婉晴的话,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引领我们穿越迷茫,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她提醒我们,教育是那把能点燃未来希望的火种,但这份光明需要与经济的繁荣携手共进,才能照亮更广阔的天地。教育能让孩子们有知识、有见识,可经济发展好了,咱们村子才能有更好的条件,让孩子们的未来更有保障。”

他微微抬起手,指了指墙上的地图,那手指的方向,划过村里的农田、山林,还有那条蜿蜒曲折、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的小路。“大伙看看,咱这茅山窝,地底下可藏着宝贝呢!咱村后头那片山林,土质肥沃得都快冒油了,我听说隔壁村种药材发了家,咱为啥不行?咱们可以请专家来指导,学习人家的种植技术。还有这前头的大片农田,除了种粮食,能不能搞点特色种植?像草莓、蓝莓这些城里人爱吃的东西,种出来了还能直接卖给城里的超市,价格也能卖得高些。再把村里的路修一修,让外面的车能进来,咱的东西也能运出去,这样一来,村子的经济不就活起来了嘛。”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每一个字都像是精心雕琢的宝石,闪耀着智慧与决心的光芒。

这时,村里的 “开心果” 三愣子突然从人群里钻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一个破草帽,上面插着几根五颜六色的鸡毛,活脱脱像戏曲里的武将,威风凛凛又带着几分滑稽。他大摇大摆地走到屋子中间,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大伙听我说,我有个超棒的主意!咱村不是有好多老房子嘛,咱们可以把它们改造成‘乡村鬼屋’,我来当‘鬼屋老板’,专门吓那些来村里旅游的城里人。到时候,我就穿着一身破衣服,脸上抹上锅灰,往那老房子里一躲,等游客一进来,我就‘嗷呜’一嗓子,保证能把他们吓得屁滚尿流,哈哈!” 说着,他还模仿起鬼叫的声音,那声音尖锐又夸张,脸上的表情也十分狰狞,眼睛瞪得像铜铃,舌头伸得老长,还故意跳起来,双手在空中乱抓,活像个张牙舞爪的怪物。那夸张的表情和动作,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有的人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边笑边用手拍着桌子;有的人笑得直拍大腿,身体都直不起来了,整个屋子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三愣子,你可真是个活宝,这都能想得出来!” 人群中有人笑着喊道,边笑边用手抹了抹眼角笑出来的泪花。

李振国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他拍了拍三愣子的肩膀说:“你这想法虽然有点离谱,但也算是个思路。说不定咱们真能把村里的老房子利用起来,搞点特色旅游项目。咱们可以再想想,怎么把这个想法变得更靠谱些,说不定真能吸引不少游客来呢。”

就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村外突然传来一阵刺耳的汽车喇叭声。众人疑惑地望向窗外,只见一辆崭新的小轿车缓缓驶进村子,扬起一路尘土,就像一条在沙漠中飞驰的巨龙。车停稳后,从车上下来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他手里拿着一个公文包,四处张望着,似乎在寻找着什么,那模样,就像一只迷失在森林里的小鹿,眼神里透着一丝迷茫。

“这是谁啊?咋从来没见过?” 有人小声嘀咕道,伸长了脖子,想要一探究竟。

“难道是来投资的大老板?” 另一个人猜测道,眼中满是期待,仿佛看到了村子发展的新希望。

村民们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不速之客身上,心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这位神秘的中年男子到底是谁?他的到来又会给茅山窝村带来怎样的改变?故事仿佛又翻开了新的一页,更多的悬念如同神秘的面纱,等待着被一一揭开…… 此时,村里的大黑狗不知从哪儿窜了出来,围着那辆小轿车不停地打转,一边转还一边 “汪汪” 大叫,好像在向这个陌生的家伙发出警告。而树上的几只喜鹊也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似乎也在对这个突然出现的人议论纷纷,给这充满未知的场景增添了几分神秘又有趣的色彩。

“嘿,这狗叫得这么凶,不会把人家吓跑咯!” 三愣子又冒出来一句,引得大家又一阵哄笑。在这笑声中,那神秘男子慢慢朝着村委会的方向走来,身影在阳光下逐渐清晰,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微笑,似乎在打量着这个充满烟火气的村庄。村民们也纷纷站起身来,准备迎接这位不速之客,一场新的故事即将在这里展开。 当男子越来越近,大家发现他的眼神中透着和善与睿智,似乎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或许将与茅山窝村的未来紧紧交织在一起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