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75章 涡村文韵扬,薪火洞中藏。 商议同发展,遗风岁月长。

在咱茅山涡村的心尖子上,一座文化中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拔地而起。这可是全村人齐心协力的成果,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承载着大伙对老祖宗传承的深厚敬意,说是咱村的宝贝疙瘩,那可一点儿都不为过。打从它建成那天起,村子就跟过年似的,热闹得不行。男女老少,就像被无形的磁石吸引着,没事儿就往那儿跑,仿佛那就是全村的快乐源泉。

一走进文化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奶奶洞展区。这里面的老物件摆放得错落有致,在暖黄灯光的映照下,散发着古朴的光泽,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有带着神秘纹理的石器,仿佛还残留着女娲炼石补天的炽热温度;还有刻着奇异符号的骨片,仿佛在静静诉说着远古时代的神秘故事。村民们每次来到这儿,都忍不住伸手轻轻抚摸,那粗糙而微凉的触感,就像摸着自家孩子的脸蛋,满是宠溺与眷恋。

再看看那讲堂,宽敞明亮得如同秋收时村里用来晾晒粮食的大晒场,轻轻松松就能容纳好几百人。每次开讲,村子里就像炸开了锅。男女老少,扛着、拎着自家的小板凳,从村子的各个角落匆匆赶来。大家脸上挂着笑容,眼睛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眼巴巴地盯着台上,生怕错过一个字。讲师都是村里精心挑选出来的,要么是见多识广的老李头,要么是跟着城里专家学了一肚子学问的年轻后生。他们讲课的时候,操着一口地道的庄稼话,讲的都是实实在在、接地气的内容。从老祖宗在山林里狩猎的艰辛,到灾年里求生存的智慧,再到如今靠着勤劳和科技让日子越过越好的经验,深入浅出,让人一听就懂,心里透亮得如同夏日里清澈见底、能看见鱼儿嬉戏的河水。

“大伙瞧瞧,咱老祖宗以前为了填饱肚子,能在深山老林里蹲守好几天,就为了逮一只野兔,那股子坚韧不拔的劲儿,咱可不能丢!” 老李头站在台上,手里拿着一根磨得发亮的木棍,一边比划一边大声说道,声音洪亮得像洪钟。

台下的王婶子听得直点头,小声跟旁边的人说:“可不是嘛,听了这些,咱心里更有底了,往后教育孩子也知道该咋说了。”

还有那图书馆,一推开门,满满当当的书籍就像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林,摆满了一排排高大的书架。村里的孩子们,一放学就像脱缰的小马驹,撒欢儿地往这儿跑。他们小脸蛋红扑扑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一头扎进书的海洋,那模样就像馋嘴的小猫闻到了鱼腥味。大人们也不甘落后,晚上没事的时候,也喜欢约上几个邻居,慢悠悠地晃到图书馆,戴上老花镜,翻上几页书,时不时还跟旁边的人讨论几句,都说这能给咱庄稼人增长见识,比啥都强。

“你看这书上介绍的种庄稼新技术,要是咱学会了,明年的收成肯定能翻一番。” 张大叔一边翻着一本农业科普书,一边兴奋地跟旁边的人分享。

到了周末,文化中心更是热闹非凡,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亲子活动丰富多彩,这边一群孩子和家长围坐在一起,小手沾满泥巴,正兴致勃勃地捏着泥巴,嘴里还念叨着要捏出个像女娲娘娘一样的神像;那边几个心灵手巧的妇女带着孩子在编草鞋,细长的草在她们手中上下飞舞,不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双双精致的草鞋,孩子们新奇地穿上,蹦蹦跳跳,笑声不断;还有的角落里,大伙扯着嗓子唱山歌,悠扬的歌声在文化中心回荡,唱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孩子们笑得脸蛋红扑扑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大人们也跟着开怀大笑,那笑声仿佛能传出十里远。外乡人来了,都被这热闹的氛围感染,站在一旁,眼睛里满是羡慕,嘴里不停地夸赞:“你们这村子,既有文化味儿,又有人情味儿,来了就不想走。”

咱这文化中心,就像一根坚韧的纽带,把全村人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大家伙儿聚在这里,唠唠家常,学学知识,感情越来越深厚。大家都说,有了它,咱村的日子更有奔头了,心里头比喝了蜜还甜。

小石头和二狗子,这俩小子以前可是村里出了名的 “小刺头”。他们就像两只好斗的小公鸡,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动不动就掐架。不是争树上最后一个果子,就是抢着去河里捞最大的鱼,闹得村子里鸡飞狗跳。可如今,在文化中心的熏陶下,他们就像脱胎换骨了一样,成了这儿的红人,当起小导游来有模有样。

每次带着游客参观奶奶洞,小石头走在前面,机灵得像只小狐狸,嘴巴甜得像抹了蜜。他讲起奶奶洞的故事,绘声绘色,眼珠子滴溜溜地转,手在空中不停地比划着,一会儿模仿女娲补天的动作,一会儿形容洞中的神秘图腾,仿佛那些故事他亲身经历过一样。

“各位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你们看,这洞壁上的纹路,像不像一条腾飞的巨龙?传说这是女娲娘娘留下的,保佑咱们村风调雨顺呢!” 小石头眉飞色舞地讲着。

游客们听得入神,不时发出惊叹声。有人好奇地问:“你们以前在村里调皮捣蛋,现在怎么变得这么乖啦?”

小石头笑着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以前不懂事,就知道自己瞎玩。现在明白了,咱村有这么多宝贝,得让大家都知道。心里头就想着把咱村的文化传承下去,这股子劲儿比啥都强。”

二狗子跟在后面,平时看着笨笨的,像个闷葫芦,可一讲起奶奶洞,眼神就变得温柔起来,就像在讲自己家最珍贵的宝贝。他说:“以前不懂事,老跟小石头闹别扭,现在想想,真傻。现在我俩一起努力,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咱村的好,知道奶奶洞里的故事,这份情谊比啥都重要。”

他俩这么一搭档,文化中心就更热闹了。大家听着他们的故事,心里暖烘烘的,都觉得这俩小子能放下过去的矛盾,一起为村里出力,真是难得。小石头和二狗子的转变,就像一阵清风吹过村子,吹散了往日的阴霾,带来了满满的希望和温暖。

如今,奶奶洞的文化传承越来越出名,就像一阵旋风,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关注。媒体记者们,扛着长枪短炮,像过年走亲戚一样,一批接着一批地赶来。他们不停地拍照,闪光灯闪得人眼睛都花了。嘴里还念叨着:“这可是个大宝藏,一定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

那些大学问家们,穿着笔挺的西装,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也纷纷慕名而来。他们走进文化中心,看到那些老物件,眼睛瞪得像铜铃,惊叹不已。拿着放大镜,这儿瞅瞅,那儿看看,那认真的劲儿,比咱种地还上心。

“这骨片上的符号太神奇了,说不定隐藏着上古文明的密码,得好好研究研究。” 一位学者激动地说。

更厉害的是,连一些国际组织都注意到了咱们,说咱这 “奶奶洞文化传承计划” 是个了不起的项目,想把它作为范例,推广到其他地方去。这下可好,咱村的名声,怕是要传遍全世界了。

可茅山涡村的乡亲们,心里头一点儿都没飘。他们就像地里沉甸甸的稻穗,越是饱满,头越低。大家都明白,奶奶洞里的宝贝,可不是咱自家的私藏,那是老祖宗留给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村里的爷们儿,一个个都实在得很,心里装着大局,想着怎么把这份荣耀和智慧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咱们。他们就像田埂上默默耕耘的老黄牛,不求回报,只想着为后人多留下点什么。

他们开始积极地寻找合作伙伴,不管是城里的学者,还是远方的朋友,只要愿意来,他们都热烈欢迎,那热情劲儿就像迎接新媳妇一样。村头的李大叔,为了接待一位从远方赶来的专家,天不亮就起床,杀鸡宰羊,忙得不亦乐乎,嘴里还念叨着:“咱可得把客人招待好,让人家好好了解咱村。” 他们相信,好东西就得大家一起分享,这样才能让奶奶洞的故事传得更远,让那份勇气和智慧照亮更多人的心灵。

随着村子越来越出名,来的人也越来越复杂。有一天,来了几个商人,眼神里透着精明。他们找到村里的干部,开门见山地说:“你们这地方风水好,文化底蕴深厚,咱们想投资建个大型度假村,到时候肯定能赚大钱,大家一起发财,怎么样?” 这话一出口,就像一颗石子扔进了平静的湖面,在村里激起了千层浪。大伙围坐在一起,议论纷纷。有人心动了,觉得这是个发展村子的好机会;有人却担忧,怕过度开发会破坏了老祖宗留下的根基。村干部们愁眉不展,一时也没了主意,只能看着大家,缓缓地说:“大家都说说,这事儿该咋办呢?”

这时候,一向沉默寡言的赵大爷站了起来,咳嗽了两声,说道:“大伙都知道,咱村子就像一棵大树,奶奶洞的文化就是树根。要是为了一时的利益,把树根挖了,这树还能活吗?建度假村,听起来是好事,可要是把咱的根挖没了,以后拿什么留给子孙后代?”

赵大爷的话,像一记重锤,敲在了大家的心坎上。原本热闹的场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年轻的村长想了想,开口说道:“赵大爷说得对,咱不能只顾着眼前的利益。可人家商人也是一片好意,咱们也不能把人家拒之门外。我看啊,咱们能不能和他们商量商量,在不破坏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搞一些合理的开发,既能让村子发展,又能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东西。”

这话一说完,大家又开始议论起来。有人觉得可行,有人还是持怀疑态度。这时候,小石头突然站了起来,大声说:“我觉得村长说得对!咱不能因噎废食,就像种地一样,不能因为怕虫子咬,就不播种了。咱们可以想办法,让度假村和文化中心和谐共处,一起发展。”

二狗子也跟着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对…… 对,我也觉得行。咱不能放过这个机会,也不能丢了老祖宗的东西。”

看着两个曾经的 “小刺头” 都这么说,大家的态度也慢慢发生了转变。最后,村干部决定和商人们好好谈一谈,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经过几天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商人同意在建设度假村的过程中,严格遵守保护文化遗产的规定,不破坏村子的原有风貌。同时,还会投资一部分资金,用于文化中心的维护和升级。村子里也会成立一个监督小组,确保开发过程不会对文化遗产造成损害。

这个消息一传开,全村都沸腾了。大家都为这个结果感到高兴,觉得既保护了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又为村子的发展找到了新的方向。

从那以后,茅山涡村变得更加热闹了。文化中心里,游客们络绎不绝,听着小石头和二狗子绘声绘色地讲述奶奶洞的故事;度假村那边,来自各地的游客们享受着乡村的宁静与美好。村子里的人们,一边忙着农活,一边参与到文化传承和旅游服务中,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而奶奶洞的故事,也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传遍了大江南北。它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照亮了茅山涡村,也照亮了每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人的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