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77章 晨阳照古村,耆老叙情真。 婉晴携童往,探幽梦有痕。

春日的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暖烘烘的太阳像个守约的老友,不紧不慢地穿过轻纱般的晨雾,将缕缕金光轻柔地洒下。茅山窝村的青石板路被铺上一层亮晶晶的薄纱,整个村子沉浸在一片静谧又欢喜的梦幻氛围中。

村头那棵老槐树,年份久远得仿佛从村子诞生起便已存在,树干粗壮得两人合抱都费劲。它宛如一位忠诚的守护者,静静伫立,见证着村子的岁岁年年。此刻,在繁茂枝叶的阴凉下,几个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汉围坐在一起,肩并肩、背靠背,热络得如同一家人,毫无隔阂。

新来的年轻教师李婉晴,身姿轻盈地站在他们中间,青春靓丽得恰似春日里初绽的花朵,与周围饱经沧桑的老汉们形成鲜明对比。老汉们一瞧见她,笑得眼睛眯成缝,眼里满是亲切与喜爱,活像见到自家许久未见的闺女。

“李老师啊,今儿个天气好,咱得给你唠唠咱村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事儿。” 老张头率先开口,嗓门大得像敲锣,边说边手舞足蹈,用满是老茧的手比划着,“咱这儿的杨二郎,那可是出了名的孝顺。为救他娘,提着斧头,嘿,一下子就把压着他娘的大山劈开了!这孝心,比天高比海深呐!” 他说得绘声绘色,脸上的皱纹都跟着生动起来,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一旁平日里沉默寡言的老李头,也被这热烈氛围感染,忍不住插嘴:“是啊,李老师,咱这儿的人从小就被长辈念叨,百善孝为先。杨二郎的故事,我们从小听到大,每次听心里都热乎得很,像大冬天喝了碗热姜汤。” 他边说边点头,眼神坚定而自豪,仿佛穿越岁月,看到先辈们传承孝道的过往。

几个老汉你一言我一语,用质朴带着浓浓乡音的话语,把杨二郎劈山救母的故事讲得活灵活现。每句话都透着田间地头的泥土气息,饱含着对生活、对传统的热爱,让人听了既感动又温暖,仿佛故事里的场景就在眼前。

李婉晴静静站着,听得入神,清澈的眼眸里闪烁着感动与新奇的光芒,被这份淳朴和热情深深打动。她心里清楚,从踏入村子的那一刻起,自己就已成为村子的一员,将与这些可爱的乡亲们携手,守护这片充满爱与希望的土地,让先辈们的精神代代相传。

“婉晴啊,你听我说,” 村长李大伯神秘兮兮地凑过来,眼睛亮得像星星,透着股神秘劲儿,“那高高的悬崖上头,藏着个天大的秘密,据说能通到天上呢。” 他拉着李婉晴的手,粗糙的手掌传递着温热,悄声说,“咱村里老一辈的人都传着,只要心诚如金,踏上那十八个石阶,就能瞧见瑶姬娘娘的影子,飘飘忽忽跟真的似的。这可不是瞎编,是老天爷给孝心重、胆子大的娃子最大的奖赏!”

李大伯说这话时,脸上的皱纹都跟着抖动,虽满是岁月痕迹,但眼睛亮得能照进人心里,让人不由自主地信服。他这人朴实得像田里的土,平日里踏实劳作,默默为村子付出,可讲起这些故事,认真得让人不得不信,仿佛这些传说就是他亲眼见证的历史。

“咱村里的人都信,孝心能感天动地,勇气能叫人刮目相看。所以啊,婉晴,你也得记着,不管走到哪儿,孝心不能忘,勇气不能丢,说不定哪天,你也能在那悬崖上见到瑶姬娘娘,得份天大的福报呢!” 李大伯语重心长地叮嘱,眼神里满是期许,仿佛把传承村子精神的希望,也寄托在了这位年轻教师身上。

听了这话,李婉晴心里痒痒的,她本就对老辈传下来的东西格外稀罕,一听到这样的故事,眼睛放光,好奇心像猫见了鱼,恨不得立刻去探寻个究竟。

她琢磨着,得自己去走一趟,看看那传说中的奶奶洞到底啥样,也给娃们带回点 “真家伙”,让他们明白啥是真正的胆大心细,啥是认准了就不回头的韧劲儿。她深知,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生活中的历练、先辈们的精神传承,对孩子们的成长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李婉晴平时在村里就像大姐大,对孩子们掏心掏肺,教书也用心用情,课堂上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孩子们都爱围着她转。这回,她铁了心要带娃们走一趟不同寻常的路,让他们亲眼看看啥是勇敢,啥是坚持,让这些道理从书本跳进他们心窝里,生根发芽。

然而,村里并非所有人都支持李婉晴的想法。村里的 “精明鬼” 王二婶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她双手叉腰,扯着嗓子喊:“李老师,你可别瞎折腾。那悬崖多危险呐,万一出了事可咋整?咱村里的娃可金贵着呢!”

李婉晴笑着耐心解释:“王二婶,我会做好安全措施的。而且这对孩子们来说,是难得的成长机会。现在都讲素质教育,不能光让孩子们死读书啊。”

“素质教育?能当饭吃吗?” 王二婶翻了个白眼,“咱村里好不容易有个学校,就盼着孩子们多学点知识,将来走出大山,别再像我们一样土里刨食。你这带他们去冒险,万一磕着碰着,谁负责?”

这时,老张头站出来帮腔:“二婶,你这就不懂了。咱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丢。让孩子们去感受感受,说不定能出息呢!”

“老张头,你就会惯着这些娃。” 王二婶不乐意了,“我可跟你说,我家小虎要是去,出了事我跟你没完!”

村长李大伯赶紧出来打圆场:“二婶,李老师也是为了孩子们好。咱们可以一起想办法保证安全嘛。现在不都在搞乡村振兴,咱也得让孩子们有点新思想,不能光守着老一套。”

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中,李婉晴心里有点着急,但她知道不能放弃。她想起了《小马过河》的故事,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只有自己去试试才知道。这次带孩子们去探寻奶奶洞,不也如此吗?只有亲身经历,孩子们才能真正成长。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婉晴早早来到学校操场,孩子们也陆陆续续到齐了。她站在台阶上,目光坚定地看着孩子们,大声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特别的地方,那里有咱们村子古老的传说,有先辈们留下的勇气和智慧。你们怕不怕?”

“不怕!”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声音响亮得在操场回荡,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写满了兴奋与期待。

“好,那咱们出发!” 李婉晴一挥手,带着孩子们浩浩荡荡地向村外走去。一路上,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老师,咱们要去哪儿啊?”“老师,真的能看到神仙吗?” 李婉晴笑着一一回答,耐心地给他们讲述杨二郎的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脚步也愈发轻快。

走着走着,前方出现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两旁杂草长得比人还高,在微风中沙沙作响。有的孩子开始有点害怕,脚步不自觉地放慢。李婉晴察觉到了,她走到队伍前面,弯腰拔起一根杂草,鼓励道:“同学们,看看,这就像我们前进路上的困难,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就能拔掉它,继续前进。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 孩子们再次齐声高呼,小小的胸膛挺得高高的,跟着李婉晴继续向前走去,向着那神秘的奶奶洞进发,去探寻属于他们的成长之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