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一番掏心掏肺的话讲完,原以为能驱散众人心中的阴霾,哪晓得,空气里却无端多了股诡异的气息,仿若地底深处涌出的暗流,冷不丁搅乱了局面。反对的声浪非但没有平息,反倒如同暴风雨中的海浪,一浪高过一浪,轰鸣作响,将村子的安宁撕扯得粉碎,叫人心疼不已。乡亲们的脸上写满了不解与担忧,眼神复杂得如同田埂上纠缠的杂草,理不清,剪不断。
“乡亲们,听俺说几句心里话!” 性子急躁的李二牛猛地站起身来,脚下的黄土地扬起一小撮尘土,仿佛也跟着微微颤抖。他站在那儿,恰似一棵苍劲的老槐树,身形虽不高大,却透着一股执拗的劲头。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紧紧攥着,青筋暴起,好似刚从地里拔出的老树根。他的声音粗犷有力,穿透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耳膜,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咱们可不能稀里糊涂地被人忽悠了!” 李二牛的眼神锐利如鹰,在人群中来回扫视,仿佛在寻觅着每一个能与他心意相通的灵魂。此刻,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他硬朗的轮廓,他的脸色因激动而涨得通红,额头上的汗珠在橙红色的光线下闪烁,格外耀眼。“你们瞧瞧那些外来的商人,个个衣着光鲜,说起话来比唱的还好听。前些天来村里考察的那几个,皮鞋擦得锃亮,头发梳得油光水滑,一开口就是‘投资前景无限’‘财富滚滚而来’,他们啊,就像田埂上的狐狸,狡猾得很!”
“先给咱们撒点芝麻,让咱们尝点甜头,就以为世道真变了,好日子这么轻易就来了。” 李二牛边说边摇头,那神情仿佛已看透世间所有的把戏。“就说上次,他们带来些小礼品分给村里的娃娃们,娃娃们高兴得不得了,可咱们大人心里得有数啊。哪有那么好的事儿?狐狸尾巴藏不住多久,等咱们放松警惕,他们就开始下狠手,布下天罗地网,想把咱们这些年辛辛苦苦攒下的家底连皮带骨都啃了去!”
说到这儿,李二牛情绪愈发激动,往前跨了一步,几乎踩到前面人的脚尖,吓得前排的王婶忙往旁边躲。“到时候啊,咱们这村子,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怕是要被他们搞得乌烟瘴气,连片干净天空都看不见了!咱村后头那条小溪,现在还清清亮亮的,鱼啊虾啊游得欢实,要是让那些人乱来,指不定哪天就变成臭水沟了,咱还咋洗衣裳、打水灌溉?” 他的声音里满是痛惜与愤怒,仿佛已预见那个不堪的未来。
人群开始骚动,有人点头,有人面露疑虑,但更多的是沉默与不安。李二牛的话,如同锋利的刀,切开了村民们心中的顾虑与担忧,让他们不得不正视眼前的现实。
“俺知道,大伙儿都盼着日子能好起来,盼着孩子们有出息,盼着老了有个依靠。” 李二牛的声音柔和了些,但依旧坚定有力。他微微抬起头,望向村子的方向,目光中满是眷恋。“可咱们不能只看眼前那点蝇头小利,就忘了根本,忘了咱们是谁,忘了这片土地上的根啊!”
他停顿了一下,让这些话在每个人心头回响。“咱们得想想,那些商人走了之后,留下的是什么?是满地垃圾,还是空荡荡的口袋?是孩子们找不到回家的路,还是老人们对着荒芜的田地流泪?就像隔壁村,搞了个什么工厂,一开始热热闹闹,可没几年,厂关了,地也荒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村里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冷冷清清,咱可不能走他们的老路啊!”
李二牛眼眶有些湿润,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俺不是说旅游开发不好,俺也知道外面世界大得很,有很多咱们没见过的好东西。但咱得擦亮眼睛,心里有杆秤,看看这秤砣到底往哪边歪。”
他看向我,那个提出旅游开发计划的年轻人,眼神中既有质疑,也有期待。“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有文化,有见识。但你得明白,咱们这些土里刨食的人,最看重的是啥?是实实在在的日子,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你那些高大上的想法,得能落地生根,得能让咱们的心窝子暖起来才行啊!”
我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丝毫的不悦或辩解。我站在原地,微微低着头,思绪飘回到过去。想起小时候,跟着爷爷在田里劳作,爷爷手把手教我分辨麦苗和杂草,那时的天很蓝,村子很宁静。如今,看着眼前激动的乡亲们,我深知改变一个人的观念,尤其是像李二牛这样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农民的观念,绝非易事。但我也坚信,只要用心去沟通,用事实去证明,总有一天能赢得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这时,一直沉默的张大爷缓缓站起身来,他的背微微佝偻,像是背负着岁月的沉重。他咳嗽了两声,清了清嗓子,声音沙哑却透着厚重:“娃啊,你说的旅游开发,俺不懂啥大道理,但俺想起了个事儿。早年咱村闹饥荒,有个外乡人路过,说能帮咱找吃的,条件是要咱村最肥沃的那块地。大伙饿急了,就答应了。结果呢,地给了他,他却拍拍屁股走了,啥也没留下。咱村为了那块地,费了多少心血,这下可好,竹篮打水一场空。从那以后,俺就知道,轻易许诺的好事,背后多半有猫腻。”
人群中传来一阵低声的议论,李二牛接着说道:“是啊,就像《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东郭先生好心救了狼,狼却要吃了他。咱可不能做那糊涂的东郭先生,被那些花言巧语蒙骗。”
我思索片刻,说道:“大爷们,我理解你们的担忧。但咱们不能因噎废食,就像《塞翁失马》里说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旅游开发有风险,可也有机遇。咱们不能只看到狼,就拒绝所有外来的帮助。咱们可以制定好规则,把控好方向,让旅游开发真正造福村子。”
张大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娃啊,你说的也有道理。只是这事儿,还得从长计议,不能草率行事。”
我的话,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一块大石头,激起层层涟漪,村民们纷纷议论起来。这场关于乡村旅游开发的争论,远未结束,它关乎着村子的未来,也牵扯着每一个村民内心深处对生活、对土地的复杂情感。在时代的浪潮下,传统与变革的碰撞,人性的坚守与动摇,都在这片黄土地上悄然上演,而我们,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艰难地抉择着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