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30章 村聚议兴途齐 心破困无 众谋驱旧碍 同绘锦村图

走进村委会那间摇摇欲坠的老屋,我施施然迈向大桌子的最前头。此时,晨光恰似利箭,穿过斑驳的窗棂,细碎的光影肆意洒落在我身上,将我的身影勾勒得硬朗挺拔,仿佛给我披上了一层熠熠生辉的金色战甲。我深吸一口气,让那带着泥土芬芳的气息充盈肺腑,而后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屋内每一位乡亲。我的眼神中,既有对亲人般的温情脉脉,又透着久经风雨的沉稳与坚毅,开口说道:“乡亲们呐,今儿个咱们齐聚于此,可不单是为了寻个避风挡雨之所,更是要齐心协力,亲手绘就咱自家那如梦幻般五彩斑斓的好日子蓝图。”

说到这儿,我微微一顿,抬手轻轻拍了拍面前那张满是岁月痕迹的桌子,那触感就像抚摸着一位并肩作战多年的老友。“外头那些闲言碎语,恰似寒冬腊月里凛冽的刀风,刮在脸上,刺在心里,让人不寒而栗。可咱得铭记,正是这些接踵而至的难处,才铸就了咱茅山涡人如钢铁般坚硬的骨头,如烈火般炽热的心气儿。咱们呐,就是要用这双布满老茧的手,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让外头的人都瞧瞧,咱茅山涡的人,绝非那柔弱易折、随风倒伏的麦穗,而是深深扎根于厚土,傲然迎风、枝叶招展的参天大树!”

王婶眼眶泛红,恰似熟透的樱桃,她的手轻轻摩挲着桌边,手指沿着岁月雕琢出的木纹缓缓移动,那模样仿佛在与一位久违的老伙计深情对话,刹那间,那股深埋心底的倔强劲儿又回来了。“我家那口子昨儿个还念叨呢,咱茅山涡这地界儿,打从老祖宗那会儿起,就是块谁也咬不烂的硬骨头,像极了那‘铜豌豆’。想当年,天干地裂,烈日似火,村里的河沟全都干涸见底,裂开的大口子仿若狰狞的巨兽之口,似要将大地生吞活剥。可咱们呢?一个个如同田野里最坚韧的石头,硬气十足!肩并着肩,心连着心,愣是用一滴滴辛勤的汗水,把那干裂得仿佛要冒烟的黄土地,润泽出了一片片绿油油的希望。那时候啊,咱们哪是在与天斗,分明是在和自己的命运殊死搏斗,斗出了咱茅山涡人的骨气与坚韧,这话儿,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狠狠地砸在人心窝子里,暖得让人眼眶发热,疼得叫人刻骨铭心。” 王婶说着,声音微微颤抖,眼中闪烁着往昔奋斗时那熠熠生辉的光芒,仿若两颗璀璨的星辰。

李大伯坐在角落里,头点得如同捣蒜一般,他清了清嗓子,那从嗓子眼里蹦出的话语,厚实得就像田地里最质朴的石头。“对喽,咱庄稼人,啥苦没尝过,啥难没趟过?这回的事儿,就好比老天爷冷不丁扔过来的一块硬邦邦的大石头,可咱不能被它轻易绊倒,得把它当成那打磨利刃的老青石,越磨咱的骨头越硬气,心越往一处聚,劲儿越拧成一股绳!” 李大伯边说边攥紧了拳头,那有力的拳头仿佛能击碎世间一切艰难险阻,既像是在给自己加油鼓劲,又像是在向眼前的困难发出最豪迈的挑战宣言。

小张那年轻的脸庞上,写满了不服输的倔强,恰似一头初生牛犊,无畏无惧。他 “噌” 地一下站起身来,眼里燃烧着炽热的火焰,大声说道:“说得太对了!咱们茅山涡的汉子和娘们儿,岂能被这点子困难吓倒?咱得让外头的人看看,咱们不光能咬着牙挺过这道坎儿,还能在这一片破瓦烂砖之中,硬生生地砌出一个更加鲜亮、更加带劲儿的家来!咱得用实际行动证明,风雨再狂暴,咱们这儿的晴天,比哪儿的日头都要亮堂,等雨后彩虹一现,定能闪瞎他们的眼!” 小张说得慷慨激昂,脸颊因为激动而微微泛红,恰似天边被夕阳染透的云霞。

我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眼里的光芒如同春日里刚破土而出的嫩芽,生机勃勃,透着一股势不可挡的劲儿。“小张啊,你这话可说到点子上了。咱们不光要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还得把这股子不屈不挠、心往一处想的精气神,当作咱地里最金贵的种子。咱们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这可不单单是为了收拾好眼下这乱糟糟的摊子,更是为了明天那满满的盼头,为了咱茅山涡,那个能让大伙心窝子都热乎起来,比啥都亮堂的美好家园!”

随着我这几句掏心掏肺的实诚话飘出嘴边,整个屋子仿若被冬日里那第一缕最温暖的阳光瞬间照亮,暖洋洋的气息弥漫开来,直透人心窝子。那股子劲儿,硬邦邦的,如同田地里最坚实的土疙瘩,让人心里头踏实得很,觉着啥难处只要大伙齐心协力,都能一块儿扛过去。咱庄稼人的心呐,就是这么实诚,这么能扛事儿!

老李,村里头的老把式,他的眼里藏着无数的山河岁月,脸上那一道道沟壑纵横的皱纹,皆是日子亲手刻下的深刻记号。他悠悠地吐了口气,声音里带着黄土的厚重与岁月的深沉,宛如古老的歌谣在耳畔回荡:“我听着你,大伙都喊你阿强吧,你说的话啊,就像那深山沟里清澈见底、叮叮咚咚的泉水,畅快地流进了老汉的心窝子里。咱们茅山涡的娃子们,祖祖辈辈守着这片黄土,在风风雨雨中一路蹒跚走来,啥大风大浪没见识过。可这回啊,咱们在一门心思琢磨着怎么让日子过得红火些的时候,没注意到,家门口那扇原本能挡风遮雨的门板,不知啥时候竟有了条缝儿,守家的心气儿,也在不知不觉间松动了那么一丁点儿。”

老李微微皱起眉头,眼神仿若那深耕田地多年的老牛,带着深沉的思索,一一看过围坐的乡亲们,每个人的脸上此刻都刻着凝重的思量。“咱们可不能让这一时的疏忽,成为娃儿们心里头永远抹不去的伤疤。咱们要做的,可不单单是把这个窟窿给堵上,更要往他们心田里播撒下警醒的种子,告诉他们:不管日子如何变迁,前路多么漫长,都不能忘了咱祖辈们辛苦打下的这片土地,不能抬头就看不见那片给予我们希望的天空 —— 安全呐,那可是咱们走路时最坚实的拐棍儿,啥时候都不能撒手!”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刘嫂缓缓站了起来,她手里紧紧攥着一块手帕,轻轻擦拭着眼角,轻声说道:“大伙说得都在理,可咱这村子要重新兴旺起来,光靠咱这些老胳膊老腿可不成,得把年轻娃子们的心给留住。我寻思着,咱能不能凑凑钱,在村里建个小书屋,让娃儿们有个地儿学习新知识,别像咱老一辈,只知道成天埋头种地。”

我眼睛顿时一亮,仿若夜空中划过一道璀璨的流星,忙不迭点头应和道:“刘嫂这主意妙啊!知识就是力量,有了知识,咱茅山涡的未来才有更多的光明与希望。大伙觉得咋样?” 众人顿时纷纷议论起来,一时间,屋内仿佛有无数只小鸟在欢快地歌唱,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细致规划。

然而,就在这热烈的讨论氛围中,一个尖锐的声音突兀地响起:“建书屋?说得倒轻巧,钱从哪儿来?咱们现在连吃饱饭都成问题,哪还有闲钱干这事儿!”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是村里的老光棍赵二,他平日里就游手好闲,爱泼冷水。

我眉头微微一皱,看向赵二,耐心说道:“赵二,眼下日子是难,可这正是咱们要为以后打算的时候。咱们不能一直穷下去,得让孩子们有知识,才有出路。这钱,咱们可以一起想办法,一家出一点,总能凑起来。”

赵二却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声:“一家出一点?说得容易,有些人家连糊口都难,拿什么出?再说了,读书有啥用,能当饭吃?”

这时,王婶忍不住开口了:“赵二,你这话可就不对了。你忘了当年张秀才家的事儿了?张秀才就是因为读了书,成了村里第一个走出大山的人,还在城里当了官,后来回村帮衬,咱们村里才通了路。知识就是有这般力量,能改变命运呐。”

赵二依旧梗着脖子,满脸不服气:“那是他运气好,咱们能跟他比吗?”

老李也叹了口气,缓缓说道:“赵二啊,你这想法可太狭隘了。就好比那‘守株待兔’的农夫,总想着不劳而获,却不知主动出击,改变现状。咱们现在为孩子们建书屋,就是在为未来播种希望,说不定哪天,咱茅山涡也能出个状元郎,带着大伙过上好日子。”

赵二听了,虽然依旧嘴硬,但神色明显有些松动。众人见状,纷纷继续劝说,你一言我一语,试图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这你来我往的争论中,屋外的风依旧呼啸着,可屋内的气氛却愈发热烈。这一场关于未来的争辩,恰似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一个人都在为了心中那对茅山涡的美好期许而战,人性中的自私与无私、短视与远见,在这一刻激烈碰撞,而这,也正是生活最真实的模样,充满了矛盾,却又满含着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