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37章 # 古槐荫议喧 农乐梦将掀 地产风波起 前途雾里存

在小镇的中心,有一座历经岁月洗礼的古戏台,木质的框架斑驳腐朽,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默默诉说着清风镇的悠悠过往。曾经,这里是镇民们听戏娱乐、相聚交流的热闹场所,然而此刻,却被一层凝重的氛围所笼罩。日光透过戏台上方破旧的棚顶,洒下一片片破碎的光影,围坐四周的镇民们表情凝重,一场激烈的交锋仿佛即将爆发。

年轻的文艺青年晓妍性格活泼,率先大声打破寂静:“乡亲们,咱们镇有着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搞一个民俗文化体验基地,把那些看惯了高楼大厦的城里人吸引过来,先把咱镇的名气打响!” 这一呼吁,恰似在平静湖面投下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

老街坊赵大爷撇了撇嘴,满脸质疑:“就凭咱们这点东西,能成吗?别到时候闹笑话,把人都赶跑咯。” 晓妍双手叉腰,不甘示弱地回应:“怎么不行?咱们这儿的民俗文化原汁原味,城里人就喜欢这质朴的感觉!” 刹那间,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支持晓妍的,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对民俗文化的了解;赞同赵大爷的,则指出小镇资源的 “不足”。现场乱作一团,嘈杂声不绝于耳。

我身处其中,镇民们的争论声如汹涌波涛般冲击着我紧绷的神经。这场关于民俗文化体验基地发展的探讨才刚起步,前方的道路依旧漫长。清风镇的命运,此刻犹如飘荡在风中的蒲公英种子,是落地生根还是随风消散,全在于我们后续的抉择。资金短缺的难题,该如何破解?民俗文化体验基地的构想能否顺利实施?我们心中那个美好的憧憬,还能实现吗?清风镇的未来,再度被厚重的迷雾所遮蔽。

在这混乱与迷茫之中,我下意识地寻求安宁,目光扫向会场边缘。只见老工匠陈叔稳稳地坐在那布满岁月痕迹的石墩上,与周围的喧嚣显得格格不入。他紧紧握着那把跟随他多年、饱经风霜的刻刀,眉头拧成了一个深深的 “川” 字,眼神里满是困惑、担忧,还有藏在眼角皱纹深处那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

“唉,这好念想,就跟天边那朵最绚丽的彩霞似的,看着美,可谁知道是不是一场空欢喜。” 陈叔长叹一口气,声音低沉,“咱这心里啊,跟那乱麻似的,啥都反复琢磨过,就怕这好事像那泡沫,太阳一照就破了。” 说着,他用刻刀轻轻敲着石墩,发出 “笃笃” 的沉闷声响。

“想当年,咱满心盼着能把这手艺传承下去,可到后来,不是没人愿意学,就是学了半途而废。就说前几年吧,我手把手教了好几个徒弟,结果没一个坚持下来的,我守着这一堆工具,眼巴巴看着手艺快失传,心里那叫一个难受。如今啊,就算有人说能把民俗文化搞起来,咱这心里还是不踏实,生怕一转眼,希望就没了,又回到从前冷冷清清的日子。” 陈叔眼神望向远处那几间破旧的手工艺作坊,满是感慨。

“老钱啊,咱俩这岁数,啥风浪没见过,心里头那杆秤,比谁都清楚。你说这好事儿,能落到咱这小地方头上不?这些年,咱就像那被冷落的老物件,眼巴巴盼着被重视,等来的却是一次次失望,心里寒啊。” 陈叔边说边压低声音,眼神里满是谨慎与忧虑。他顺手捡起一根小木棍,在地上随意划着,像是在试图理清混乱的思绪。

老钱满脸疑惑,跟着叹了口气:“老陈啊,我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我看那孩子,天天忙得脚不沾地,可咱这小镇,位置偏、资源少,外头的人哪能轻易瞧得上呢?” 老钱边说边摇头,末了又忍不住点了点头,像是在给自己鼓劲。他抬头环顾四周,老旧的房屋、狭窄的街道,眼里满是无奈。

“就是呀,孙婶子我也担心呐。咱们这些老辈子,不怕辛苦受累,就怕这一番心血白费了。万一到最后,钱花了,力出了,小镇还是老样子,那才叫人伤心呢。” 孙婶子接过话茬,声音轻柔却带着几分颤抖,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泪花。她抬手理了理头发,又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尘,像是想把这些不安都拍掉。

这时,镇西头的小悠风风火火地赶来了。她穿着一身简约时尚的休闲装,马尾辫随着步伐欢快地跳动,活力满满。她清脆的嗓音穿透人群的嘈杂:“妈,我觉得咱得给哥的想法一个机会。他说的那文化创意、旅游开发啥的,听起来可新鲜了。咱镇这古街古巷、还有那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手艺,要是好好包装一下,说不定能弄出个大动静来!说不定还能上电视台,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咱清风镇呢!” 小悠眼里的光芒,比盛夏的骄阳还要炽热,满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她这一番话,宛如一阵春风,吹进了古戏台边乘凉的老老少少心里,让原本沉闷压抑的空气瞬间有了一丝生机。大伙纷纷竖起耳朵,听我详细讲述规划。他们眼里,疑惑与好奇相互交织,还有那么一点点对新生活的期待。

“对呀,对呀!咱不能老是守着老一套,试试新路子,说不定啊,咱镇就能迎来大变化!说不定还能成为全国有名的文化旅游小镇,到时候咱们都得忙得不可开交咯!” 刘大伯率先打破沉默,声音不算洪亮,却仿佛是清晨第一声鸟鸣,清脆有力,引得周围人纷纷点头赞同。刘大伯站起身来,拍了拍屁股上的尘土,把手中那顶有些破旧的布帽重新戴好,眼神里透着坚定与果敢。

古戏台旁,议论声渐渐有了变化,从一开始的低声质疑,慢慢变成了热烈的商讨。大伙心里都清楚,破旧立新谈何容易,可再一想,咱清风镇的人啥时候怕过困难?只要大伙齐心协力,铁杵都能磨成针!

瞧啊,那几位大爷,眼睛亮了,嘴角微微上扬,笑容里满是期待。他们心里那个美呀,就跟做梦似的,仿佛已经看到自家院子里摆满了手工艺品,游客们在小镇新修的石板路上穿梭,欢声笑语能传遍整个小镇。

我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心中感慨万千。这段日子,为了小镇的发展,我日夜操劳,脚底都磨出了好几个水泡。还记得上次去城里参加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天还没亮就出发,沿着弯弯曲曲、崎岖不平的山路艰难前行。突然下起雨,山路变得湿滑难行,我一个不小心摔了个跟头,手掌擦破好大一块皮,血水混着泥水,把衣袖都弄脏了。可我咬着牙,一瘸一拐地赶到城里。在研讨会上,我结识了几位文化专家,拉着他们问东问西,请教了好多关于民俗文化开发的知识,还费尽周折拿到了一些最新的创意资料。回来后,我马不停蹄地召集小镇里的几个年轻人,一起挤在我家昏暗的客厅里,研究怎么把这些新点子运用到小镇的发展上。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可眼神里都透着兴奋劲儿,仿佛已经看到了小镇繁荣的景象。

就在我们紧锣密鼓地筹备民俗文化体验基地时,小镇突然传来消息,一家大型商业集团计划在这里大规模开发商业综合体,而选址正是清风镇的核心区域。他们宣称,一旦项目建成,将为小镇带来大量就业机会,还会投入巨资改善小镇的基础设施。但代价是,小镇需要拆除大片古老建筑,并且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对小镇原有的文化氛围产生一定影响。

这个消息瞬间在小镇里掀起轩然大波。

“这可不行啊,咱这老建筑要是拆了,还搞什么民俗文化体验基地?文化氛围都没了,谁还来咱这儿啊!” 陈叔心急如焚,猛吸了一口旱烟,吐出的烟雾都带着焦虑。

“就是,咱不能为了那点眼前好处,把小镇的根给毁了!” 孙婶子满脸愁容,连连摇头。

“可人家给的条件确实挺诱人的,有了工作,咱日子能好过不少,而且还能改善小镇的条件呢。” 小镇里有部分居民开始动摇,小声议论着。

居民们迅速分成了两派,争论得不可开交。支持开发商业综合体的人,被就业机会和基础设施改善所吸引,憧憬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反对开发的人,则担忧民俗文化体验基地计划泡汤以及小镇原有风貌遭到破坏,坚守着对小镇古老韵味的执着。我站在这场争论的风口浪尖,压力如山,不知怎样抉择才能真正为小镇谋得长远发展。

更麻烦的是,商业集团方面似乎急于推进项目,开始暗中接触小镇里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试图说服他们支持开发。而这些被接触的居民,有的立场开始模糊,在小镇里散布一些对民俗文化体验基地不利的言论,使得原本就紧张的气氛愈发剑拔弩张。

“听说那民俗文化体验基地根本赚不了几个钱,还不如早点接受商业集团的条件,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一些不实言论开始在小镇里传播,搅乱了居民们的心。

与此同时,民俗文化体验基地筹备组内部也出现了分歧。一部分人认为应该抓住商业集团带来的机遇,暂停民俗文化体验基地计划;另一部分人则坚决反对,认为这是对初心的背叛。团队内部矛盾重重,工作推进陷入僵局。

“咱们辛辛苦苦筹备这么久,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 晓妍气得满脸通红,双手握拳。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咱们得现实点,商业集团的条件摆在那儿。” 团队里有人无奈地回应。

在这内忧外患之下,清风镇的未来陷入了深深的迷茫。而此时,一位神秘的客人出现在小镇里。他背着一个陈旧的背包,穿着朴素,眼神却透着睿智。他找到了我,低声说他有化解危机的办法,但需要召集全体居民,在古戏台前开一场秘密会议。这个神秘人究竟是谁?他又有什么锦囊妙计能帮助清风镇走出困境?一切都是未知数,而故事,也将在这里继续书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