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52章 村聚议科兴 资难未阻情 齐心寻策进 途阔耀乡荣

会议室里,灯光昏黄,恰似老屋里那盏永不熄灭的油灯,柔和的光晕洒在众人身上,映照着一张张被岁月刻下痕迹却又满含坚毅的面庞。众人围坐,热烈地讨论着,气氛犹如村里过年时大家聚在一起唠家常,只不过,今天谈论的都是关乎这片黄土地未来发展的大事。

“我说,[我] 兄弟说得在理,这科技啊,就像是咱庄稼地里的新式农具,得赶紧用起来。” 技术部的李工率先发言,他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言语间透着庄稼人的干练与急切。他边说边指向窗外连绵的山峦,比划着说道:“咱就说那山尖尖上、沟沟坎坎里,要是安上些灵敏的感应器,那可就神了!就像咱村里看家护院的老狗,耳朵灵得很,一有风吹草动,立马就‘汪汪’叫起来,提前给大伙报信,咱们心里也有底,能提前防备。”

市场部的小张姑娘,心思细腻,一直静静地听着大家发言,此刻她接过话茬,眼中满是温柔:“李工说得是,不过说到底,安全还得靠大家心里那根弦绷紧。咱村里现在越来越多城里人来游玩,咱们得好好跟他们讲讲,教他们在紧急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就像教自家孩子学游泳,得一步一步来,让他们心里有数,不慌不乱。我之前碰到个游客,在河边玩水,差点滑倒,幸好我及时提醒了。咱们得多搞些这样的安全宣讲,让大家都能开开心心来,平平安安回。”

安全主管王队,向来雷厉风行,一听这话,“啪” 地一拍桌子,声音如同过年时的鞭炮般响亮,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对!咱们还得有个应急方案,就像咱村头那口大钟,一敲就响,一响就行动。真要是出了什么事,咱们得像救火队一样,迅速冲上去,把人从危险中救出来,一个都不能少!” 他说着,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站起身来,双手握拳,那架势仿佛已经置身于抢险救援的现场,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决心。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话匣子一打开,就如同夏日傍晚的蝉鸣,此起彼伏,话语中满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好日子的期盼。我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心中暖意融融,如同冬日里晒太阳一般舒坦。看着这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有的带着田间劳作后的黝黑,有的挂着为村里事务操心的疲惫,但无一例外,都透着坚毅与温柔。我心里明白,此刻,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正走在一条充满希望的大道上,这条路,是用我们庄稼人的汗水浇灌的,用科技的种子播种的,更是用大家心中那份炽热的爱铺就的。

正想着,技术队的领头雁,黎明大哥,眼中光芒闪烁,比夏夜的萤火虫还要明亮,一看就知道他心中有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他转过身来,对着我,话语如同唱山歌般响亮而有力:“[我] 大哥,您的话,比田埂上的风还清爽,直接吹进了咱心坎里。这科技啊,简直就是咱庄稼人的好帮手,就像那犁田的铁牛,省力又高效。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有了它,就像摘自家树上的果子一样容易。”

黎明大哥越说越激动,大步走到会议室前方,拿起桌上的一个小型农业监测仪,像展示宝贝似的举起来:“您瞧瞧,就说这玩意儿,以前咱种地,全凭经验,什么时候浇水、施肥,心里没个准数。现在呢,有了它,土壤的湿度、肥力一目了然,就像有个专家在地里随时指导咱。这科技啊,就是让咱从‘睁眼瞎’变成了‘明白人’。”

“再往前几年,咱村里遇上病虫害,那真是束手无策,眼睁睁看着庄稼遭殃。可如今不一样了,无人机一飞上天,撒药均匀又高效,害虫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消灭得差不多了。” 说到这儿,黎明大哥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那笑容里既有对过去艰辛的感慨,也有对如今科技助力的欣慰。

“还有啊,咱农产品的销售,以前就靠贩子来收,价格被压得很低。现在有了电商平台,咱自己就能把东西卖出去,价格还翻了番。我家那口子,前阵子在网上卖自家晒的干豆角、腌咸菜,没几天就被抢购一空,可把她乐坏了。” 一旁的张婶也忍不住插话,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花。

我频频点头,心中感慨万千:“大家说得都对,这科技的力量,咱们是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但咱们也不能光依赖,还得学,得琢磨怎么把它运用到咱农村的各个角落,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新的活力。”

“是啊,[我] 大哥。” 村里的年轻小伙阿强接过话茬,“我最近一直在研究智能灌溉系统,要是能成功,以后咱浇水都不用人守着,手机上一点,水就自动喷灌,又省水又省力。我还想着,能不能搞个农产品溯源系统,让城里人吃得放心,咱卖得也安心。”

众人纷纷投去赞许的目光,会议室里的气氛愈发热烈。这时,一直默默记录的村支书开口了:“大家的想法都很好,这科技之路,咱们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接下来,咱们得规划规划,先把那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列出来,再看看怎么引进合适的技术。咱村的未来,就掌握在咱们自己手里。”

我看着大家干劲十足的模样,脑海中浮现出未来村子的美好景象:田地里,智能化农机有序作业;村庄里,游客们穿梭其中,体验着乡村生活的乐趣;家家户户,通过网络与外界紧密相连,农产品畅销各地。这一切,不再是遥远的梦想,而是在大家齐心协力下,正逐步变为现实。

我深知,这不就是咱们农村人的传统吗?手挽手,肩并肩,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这守护的道路,走的不仅仅是脚下这片黄土地,更是我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我的眼中满是欣慰与骄傲,我知道,这些朴实无华的乡亲们,正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那故事里,有汗水,有泪水,但更多的是笑容和希望,能温暖人心。

会议进行到一半,突然,村里的老会计老孙皱着眉头站了起来,声音有些颤抖地说:“大伙先停一停,我得泼盆冷水。这科技是好,可咱得想想,这引进技术得花多少钱?咱村里的财政状况,大伙心里都清楚,这钱从哪儿来?别到时候,钱花出去了,事儿还没办成,咱可就亏大了。” 老孙的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会议室里顿时议论纷纷。

“老孙,你这话说得太丧气了。” 黎明大哥有些着急地回应道,“现在上面有政策支持,还有各种扶贫贷款,咱们再发动村民众筹一些,总能凑出这笔钱。而且,从长远来看,这投入肯定能带来回报,咱不能因为眼前的一点困难就退缩。”

“黎明啊,你想得太简单了。” 老孙叹了口气,“这贷款是要还的,众筹也不是个小数目,村民们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万一这项目搞砸了,大家的钱打了水漂,到时候,谁来负责?”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气氛变得有些紧张。这时,一直沉默的张大爷缓缓开口:“我给大伙讲个故事吧。从前,有个村子,村民们都靠种地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一天,村里来了个外乡人,说要教大家种一种新的作物,能卖个好价钱。可是,这新作物需要特殊的种植技术和大量的资金投入。村里一部分人觉得这是个机会,愿意尝试;另一部分人却害怕失败,坚决反对。两拨人争论不休,最后不欢而散。那些愿意尝试的人,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齐心协力,终于成功种出了新作物,过上了好日子。而那些反对的人,依旧守着原来的土地,过着贫穷的生活。” 张大爷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众人,“咱不能因为害怕失败,就错过改变的机会啊。”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大家都在思考张大爷的话。过了一会儿,我站起身来,说道:“老孙叔担心的也有道理,咱们不能盲目行事。这样吧,咱们成立一个专门的小组,负责核算成本、制定详细的计划,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同时,积极争取上面的支持,多找几个靠谱的合作方,降低风险。大家觉得怎么样?”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一场可能引发冲突的争论,在大家的理性讨论中逐渐平息。我知道,在追求发展的道路上,矛盾和困难不可避免,但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会议结束后,众人陆续走出会议室,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一个个坚毅的轮廓。我知道,新的征程即将开启,而我们,将带着对科技的热忱与对家乡的热爱,继续砥砺前行,让这片黄土地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