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56章 村心向旅兴 歧议亦兼程? 众志驱前路 光昭好景生

这时候,村里那大喇叭 “嘎吱嘎吱” 地响了起来,活像那老旧不堪的纺车,每转动一下都发出让人揪心的声响。紧接着,传出的声音温柔得如同隔壁大娘正稳稳地坐在炕头,双手灵活地织着毛衣,毛线球在她脚边欢快地滚来滚去,同时扯着嗓子念叨:“孩儿啊,这天儿阴沉沉的,外面路滑得厉害,你可别到处乱跑,要是摔了,疼的可是自个儿,赶紧麻溜儿地回来。” 那声音,顺着风悠悠地飘进耳朵里,暖烘烘的,恰似冬日里难得的暖阳,直直地往人心窝子里钻,听得人心里发软。

我正坐在院子里,专注地拾掇着农具。听到这声儿,手上的动作瞬间停了下来,不由自主地抬头瞅了瞅大喇叭,下意识地咧嘴笑了笑。就在这时,兜里的手机 “嘀嘀” 一响,我掏出来一看,是在外打工的小子发来的短信。我眯缝着眼,一字一句地瞧:“爸,妈,看到村里发的通知没?咱往村子东边走,那边安全,道儿还近,可别走错咯。” 就这么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比世间所有的甜言蜜语都更贴心。我心里头就跟吃了蜜似的,真切地感觉到这孩子真是长大了,懂得惦记家里了。这短信,就如同在黑暗中为我照亮道路的引路人,领着我一步步踏踏实实地往正道儿上走。

每回听到这提醒,我就不禁想起咱们侍弄庄稼的时候,那股子精心劲儿,简直跟呵护刚出生的娃娃毫无二致。咱农民对自家的田地,那可是打心眼儿里珍惜。春种秋收,每一个步骤都不敢有丝毫的含糊,生怕一不留神,一阵狂风、一场暴雨,就把那些茁壮成长的好苗儿给糟蹋了。这村里的安全提醒啊,其实跟种地是一个道理。每次引导,都是满心盼着大伙儿平平安安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就如同地里的庄稼,一茬比一茬长得好,到了秋收的时候,那谷仓都能被装得满满当当,看着就让人满心欢喜。

咱们农民啊,平日里看着大大咧咧、粗枝大叶的,可其实心里头那份细腻和关怀,城里人还真不一定能比得上。就说这村里新上的智能预警系统,虽说科技含量高得很,可每次听到它发出声音,就像是自家人在耳边唠家常,说的全是贴心话,句句都能说到人的心坎儿里,既暖人又实在。

咱老百姓心里头琢磨的事儿,可不单单是盼着地里的庄稼长得旺盛,更是巴望着日子能过得和和美美、暖洋洋的,心里头舒坦。这就好比咱去山里头看风景,背着干粮,沿着蜿蜒的山路往上走,一路欣赏着漫山遍野的野花野草,那是为了让眼界更加开阔。可等爬到山顶,往四周一瞧,瞅见熟悉的村子、自家的烟囱正冒着袅袅炊烟,心里那份踏实感 “嗖” 地一下就冒出来了,就跟回到了最温暖的家似的,浑身都放松了下来。

你瞧,那些个游山玩水的客人,从咱村子路过,走一路,便能看一路的好风光。咱得让他们心里头也热乎起来,绝不能让人家觉着咱这儿不实在。这就如同在寒冷的冬日里,客人进了家门,咱赶忙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炕头饭,热气腾腾地往上冒,客人吃一口,既能暖胃又能暖心。咱们做事啊,得把安全这根弦绷得紧紧的,比那地里深埋的石头还要结实。为啥呢?咱心里门儿清,出门在外,不管是咱村里人出去打工,还是客人来咱这儿游玩,平平安安地回来比啥都重要。

咱农民兄弟干事儿,讲究的就是个实实在在,干啥都得有个底儿。就像种庄稼,耕地、播种、浇水、施肥,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得把根扎稳了。任凭风再大,吹得树枝东倒西歪,雨再急,打得地面水花四溅,庄稼它都能稳稳当当地挺立在那儿。咱们干旅游这一行,也是同样的道理。把村里的小道打扫得干干净净,路边的指示牌擦得锃亮,得让客人从脚底板开始,就能感受到那份传递到心窝子里的安稳。这样,他们每走一遭,回去都能跟邻里乡亲夸上几句:“嘿,那地儿,真是既看了好景致,又让人心里头踏实得很!”

所以说啊,咱们追求的,可不仅仅是那路上的花花草草,让眼睛过个短暂的瘾,更是那份能让人心安定下来的强大力量。咱就盼着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早上迎着朝阳,带着灿烂的笑脸出门,晚上踏着月光,揣着满满的安心回家。唯有如此,他们的每一次旅行,才能成为心里头甜滋滋的美好回忆,而不是夜里头翻来覆去回想起来的遗憾。

我在会上把这些话一股脑儿地全说了出来,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头瞬间就跟炸开了锅似的。掌声 “哗啦啦” 地响了起来,如同那夏夜突如其来的雷阵雨,又急又响。这掌声啊,可不单单是给我的提案的,它响亮又实在,更像是庄稼人心里头那股子热乎劲儿,对土地、对日子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大家伙儿的心,就被这股劲儿紧紧地拧到了一块儿。

我站在那儿,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脸上挂着憨厚朴实的笑,眼睛亮堂堂的,就像是秋收时节,田埂上最耀眼、最饱满的那束稻穗。我说的那些个话儿,那可真是字字句句都像是从心窝子里掏出来的,又暖又实诚,直直地戳到人心尖儿上。大伙儿听着,心里头那个舒坦,就像是在大旱之后终于盼来了久违的甘霖,每个毛孔都透着畅快淋漓的痛快。

周围那些个乡亲们,王大爷扯着他那沙哑却充满力量的嗓子喊道:“娃啊,说得好哇!咱就该这么干!” 李婶一边用手掌使劲儿拍着大腿,一边笑得合不拢嘴,那股子激动劲儿,就像是看着自家娃儿考上了状元,满脸都洋溢着骄傲和欣慰。还有几个婶子大娘,眼角都泛起了晶莹的泪光,拉着我的手念叨:“娃啊,这孩子,真是咱们村里的好苗子,心里有咱大伙儿,也有这片养育咱们的地儿,往后就指望着你带着咱们过上更好的日子呢。”

这场景,就像是老槐树下围坐一团讲古的时候,故事讲到最动人的地方,人人脸上都写满了感动和敬佩。我啊,就这么站成了大伙儿心里的那座山,稳重、可靠,让人打从心底里信得过。这份子对生命的敬重,对责任的担当,比啥都来得实在,比啥都更能暖人心窝子。我瞅着大家伙儿,心里暗暗发誓,一定得把咱村子建设得越来越好,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舒坦。

可就在这时,村里的老顽固赵二爷冷哼了一声,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不屑:“哼,说得倒好听,搞旅游?咱这穷乡僻壤的,能有啥人来?还不如老老实实种地,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 这话一出口,原本热烈的气氛瞬间冷了下来,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赵二爷。我心里一紧,知道这是个不小的挑战,但还是深吸一口气,耐心地说道:“二爷,您看啊,如今时代变了,咱不能一直守着老一套。您还记得咱村那棵千年老槐树吧,当年闹饥荒的时候,多少人靠着它的槐花才熬过了艰难的日子。它就像咱村的守护神,一直庇佑着咱们。现在咱们发展旅游,也是为了让村子能像那棵老槐树一样,在不同的时代都能焕发生机,让咱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赵二爷听了,眉头皱得更紧了,但没有再吭声。

这时,年轻的阿强站了起来,他一脸兴奋地说:“我同意咱搞旅游!我在外面打工的时候,见过好多地方靠着旅游发展起来了。咱村有这么美的山水,这么淳朴的民风,肯定行!” 阿强的话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响应,会议室里又热闹了起来,支持和反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我看着这一切,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和尚,一个穷,一个富。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你觉得怎么样?” 富和尚嘲笑他:“你靠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有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不信。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满脸惭愧。咱村现在就像那个穷和尚,虽然条件不富裕,但只要咱们有决心,有行动,就一定能像穷和尚去南海一样,把旅游搞起来,让村子富裕起来。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一时间,会议室里安静了下来,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大多数人还是支持发展旅游。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会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等着我们。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让村子迎来新的生机,让乡亲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