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30章 泥梦起村场,资迟路渺茫。 忽闻投资讯,真假费思量。

那天,暖烘烘的阳光肆意地洒落在村子的晒谷场上,像是给整个场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绒毯。村民们趁着农闲,聚在这儿唠着家长里短。二愣子蹲在一旁,手里摆弄着一把干草,突然冷不丁地冒出一句:“我琢磨着,咱这泥巴说不定能变成宝贝,让大伙都富起来!”

正悠闲喝茶的张大叔,听到这话,刚喝进嘴里的一口茶 “噗” 地全喷了出来,整个人先是一愣,像是被施了定身咒,随后爆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那笑声仿佛要冲破天际,震得周围的人耳朵都嗡嗡响。他笑得腰都快直不起来,像一只煮熟的大虾,一只手紧紧捂着肚子,另一只手在空中胡乱挥舞,像是在驱赶着什么看不见的怪物,好半天才缓过神来,咧着嘴打趣道:“二愣子,你这脑袋瓜里到底装了些啥呀?这想法比嫦娥奔月还离谱,泥巴能有啥吸引力?难不成还能点泥成金,让这泥巴变成金疙瘩不成?” 这话一出口,周围的人瞬间炸开了锅,哄堂大笑。

李婶坐在一旁,正专心致志地纳着鞋底,听到这话,笑得眼泪都快飙出来了,手上的针线活也顾不上了,她一边忙不迭地用袖口擦着眼角,一边扯着嗓子附和:“就是就是,二愣子,你可别在这儿做白日梦咯!咱守着这泥巴地一辈子了,要能变宝贝,早变了。我还记得小时候,跟着爹娘在地里忙活,那泥巴糊得满身都是,也没见变出啥宝贝来。”

王大爷吧嗒着旱烟袋,也跟着乐呵,笑得嘴里的旱烟都差点掉在地上,他磕了磕烟袋锅,慢悠悠地说道:“这孩子,净说些没边儿的胡话。咱靠这泥巴种地,能填饱肚子就不错喽,还想靠它发财?我活了大半辈子,就没听说过泥巴能发财的事儿。”

人群里,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笑得前仰后合,其中一个拍着大腿直喊有趣:“二愣子,你这想法要是能成,咱村可就发达了,以后都不用累死累活种地了。” 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一边笑一边摇头,嘴里念叨着年轻人不懂事,其中一位老奶奶还语重心长地说:“二愣子啊,脚踏实地过日子才是正事儿,别老想着那些不切实际的事儿。” 还有几个小娃娃,虽然不太明白大人在笑啥,也跟着嘻嘻哈哈,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那笑声一阵接着一阵,在村子上空肆意回荡。

可二愣子却像个没事儿人一样,丝毫不在意大伙的嘲笑,一本正经地挠挠头,憨笑着说道:“你们可别不信,现在城里人就稀罕咱这纯天然的玩意儿,说不定这泥巴还真能变成宝贝呢!我在城里打工的时候,看到城里人买那些手工制作的小玩意儿,价格贵得离谱,咱这泥巴要是做成工艺品,肯定也能卖个好价钱。” 他的眼神里透着一股执拗的认真劲儿,仿佛已经清晰地看到了泥巴变成宝贝,村民们都过上好日子的那一天。

听到这话,张大叔可不乐意了,往前跨了一步,双手叉腰,提高了音量:“二愣子,你可别瞎扯了,这泥巴祖祖辈辈都在这儿,要是能变成宝贝,还能轮到你现在才发现?咱世世代代都在这泥巴里讨生活,啥情况能不清楚?我小时候,你爷爷就告诉我,这泥巴就是咱的命根子,能种出粮食就谢天谢地了。”

二愣子也不生气,挠挠头,耐心解释:“张大叔,时代不一样啦,现在城里人就喜欢咱乡下这些土生土长的东西,说不定这泥巴真能做出大买卖。我听说城里有人专门买乡下的土鸡蛋,价格比普通鸡蛋贵好几倍呢,咱这泥巴说不定也能开发出啥好东西。就说咱村后面那片黏土,细腻得很,做成陶艺品肯定受欢迎。”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周围的人也跟着分成两派,有的支持张大叔,觉得二愣子异想天开,这泥巴除了种地还能干啥;有的则觉得二愣子说的也有几分道理,现在社会变化快,说不定真有新出路,场面热闹得像在赶大集。有人扯着嗓子喊:“二愣子,你要是能靠泥巴发财,我把这晒谷场吃了!” 也有人小声嘀咕:“说不定还真行,现在啥稀奇玩意儿都有人买。”

回想起当时那热闹又充满火药味的场景,再看看眼前毫无进展的改造计划,我突然灵机一动。二愣子这话虽说乍一听荒诞不经,可静下心来仔细琢磨琢磨,说不定还真藏着改变村子命运的关键呢!没准儿,这普普通通的泥巴,还真能成为咱村子走向富裕的 “敲门砖” 呢!

从那以后,我这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七上八下又热乎得不行。每天天刚蒙蒙亮,太阳还没睡醒,只露出个小脑袋,天边泛起鱼肚白,公鸡才刚打鸣,我就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简单洗漱后,便像那上了发条的小马达,劲头十足地往十八巅上冲。一路上,露水打湿了我的裤脚,凉凉的,路边的野草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在微光下闪烁着,像一串串珍珠。偶尔有几只早起的小鸟从头顶飞过,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催促我快点。我顾不上这些,满心满眼都是山上的风景和对村子未来的憧憬。

山上云雾缭绕,跟进了仙境似的。每走一步,都感觉自己踩在云朵上,软绵绵的,仿佛成了腾云驾雾的老神仙。抬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景色美不胜收。连绵起伏的山峦,像大地沉睡时微微隆起的脊背,我都担心自己走路的动静会吵醒它;那蜿蜒的山路,就像一条丝带,缠绕在山间,路旁的野花星星点点,有叫得上名字的,也有叫不上名字的。有些野花的花瓣上还带着露珠,在阳光的映照下,宛如钻石般璀璨。

潺潺流淌的溪水,清澈见底,能瞧见小鱼小虾在石缝间嬉戏,像是在欢快地诉说着水底的小秘密,我凑近一听,仿佛在说 “今天的水草真好吃”;溪水时而湍急,冲过石头激起白色的水花,时而平缓,如同一面镜子,倒映着岸边的绿树青山,发出不同的声响,宛如大自然演奏的交响曲。当溪水湍急时,那哗哗的流水声仿佛是在演奏激昂的乐章;当溪水平缓时,又似轻柔的摇篮曲,让人陶醉。

郁郁葱葱的树木,枝繁叶茂,风一吹,沙沙作响,就像是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我有时候都忍不住跟着节奏摇头晃脑;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绿色的光芒,每一片叶子都像是一个小小的生命,在风中舞动。有些树叶被阳光穿透,脉络清晰可见,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图案。

五彩斑斓的野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点缀在绿草之间,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我都怀疑是不是哪位粗心的神仙打翻了颜料盘;那些野花形态各异,有的花瓣层层叠叠,像小姑娘的裙摆,有的则小巧玲珑,像精致的发簪,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芬芳,引得蜜蜂、蝴蝶在花丛中忙碌穿梭。有几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它们的翅膀在阳光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仿佛是大自然派来的精灵。

还有那些鸟儿叽叽喳喳的,仿佛在跟我讲着大自然的趣事,我听得入了迷,感觉自己都快变成一只小鸟,在山林里自由自在地穿梭了。我闭上眼睛,感受着微风拂面,听着鸟儿的歌声,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等到天黑透了,村子被夜色笼罩,万籁俱寂,连蚊子的嗡嗡声都显得格外响亮。月光洒在地上,像是铺上了一层银霜。我又悄悄地溜达到奶奶洞边儿上。那洞深不见底,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扑通扑通” 的,在这静谧的夜里格外清晰。站在洞口,我仿佛能听见岁月的回响,就像是老祖宗在耳边轻轻念叨,讲着那些古老的故事,听得我心里感慨万千。我对着洞口大声喊:“老祖宗啊,给我指条明路吧!” 结果就听见洞里传来 “嗡嗡” 的回声,也不知道是老祖宗的回应,还是洞里的蝙蝠被我吵醒了在抗议。

这一来二去的,我对村子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指头一样。我看着村里的山山水水,心里激动得像挖到了宝藏。我明白了,这脚下的每一捧土、眼前的每一片景,都是老天爷赐给我们的宝贝,藏着巨大的能量。于是,我暗暗发誓,一定要给咱村闯出个名堂来,既要守住老祖宗留下的绿水青山,又要让这片土地长出 “金疙瘩”,让后人也能过上好日子。

夜深了,村里静悄悄的,连狗都不怎么叫了,估计都在梦里啃骨头呢。我喜欢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仰望着满天的星星,它们一闪一闪的,像是在跟我传递着神秘的信号。我心里盘算着村里的发展计划,一会儿想着哪块地适合种能辣得人喷火的辣椒,卖给城里那些无辣不欢的人;想象着那些辣椒成熟时,红彤彤的一片,像天边的晚霞,肯定能吸引不少人的目光。要是能种出那种特辣的品种,说不定还能做成特色辣椒酱,推向市场。

一会儿琢磨着怎么利用闲置的山林养一群会 “跳舞” 的鸡,肯定能吸引不少人来看;脑海中浮现出那些鸡在山林里欢快奔跑、时不时扑腾着翅膀的画面,它们在草地上啄食虫子,羽毛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可以搞个直播,让城里人看看这些鸡的生活,说不定还能增加销量。

一会儿又构思着怎么把村里的传统文化和自然风光结合起来,打造独特的乡村旅游线路,让游客体验一下在泥地里打滚的快乐,感受乡村的质朴与纯真。可以组织游客参与农事活动,比如插秧、割稻子,让他们真正体验乡村生活。

我知道,这条路很难走,就像走钢丝一样,一不小心就会摔跟头。可我也清楚,这是咱茅山涡村翻身的唯一机会,必须得走下去。

这时,阿秀像个温柔的小天使,悄无声息地坐到我身旁,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陪着我。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温柔和坚定,仿佛在说:“别怕,有我在呢。” 我扭头看着她,月光洒在她脸上,映出柔和的轮廓,她的发丝在微风中轻轻飘动,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感激她在我最艰难的时候给予的支持。我们就像两棵并肩而立的大树,无论风吹雨打,都不离不弃。

这天,我站在村头的地边上,自言自语道:“这地方,从小就是我撒欢儿的地儿,梦想也是从这条泥巴路开始的。时间过得可真快,一转眼,我从一个小毛孩长成了能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走南闯北,见了不少世面。可不管走多远,心里头始终牵挂着茅山涡。村里的一草一木,都像亲人一样,给过我温暖和力量。还记得小时候,我在这河里摸鱼,在山上掏鸟窝,那些日子虽然穷,却充满了快乐。如今,轮到我为这片土地出力了,绝不能让咱村子一直穷下去,我要让它重新焕发生机!”

正说着,奶奶迈着蹒跚的步子走了过来,我赶忙迎上去,扶着她在一旁的石头上坐下。奶奶抬头望向远方,目光里满是眷恋与期许,她轻轻拍了拍我的手,刚要开口,突然,村支书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

村支书跑得气喘吁吁,额前的头发被汗水浸湿,一绺一绺地贴在脑门儿上,脸颊涨得通红,像熟透了的番茄,话都说不利索了:“[你的名字] 啊,出大事儿了!刚接到通知,上头拨的那笔扶持资金,卡在手续上了,一时半会儿到不了账,大概率得推迟发放。咱前期忙得脚不沾地,把能准备的都准备好了,就盼着这笔钱来开个头呢,这可咋整啊?”

一听这话,我的心猛地一沉,就像掉进了冰窟窿,冷得彻骨。刚刚还满怀希望的心,瞬间凉了半截。那笔钱可是我们的 “救命稻草”,没了它,一切计划都得泡汤。规划中的特色种植园,本想着引进些新奇、高收益的种苗,这下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种苗在卖家仓库里 “睡大觉”;想象着那些种苗在仓库里无人问津,而我们却只能干着急,它们或许正等着在我们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带来财富与希望。预定好的工程队,也只能先解散,村子还得继续在破旧中煎熬;看着村里那些破旧的房屋和坑洼的道路,心里满是无奈,那些房屋的墙壁已经斑驳,道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给村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精心筹备的技能培训,也只能无奈延期,大伙学手艺、改变生活的希望又得往后拖。村子发展的脚步,像是被一道无形的铁链锁住,动弹不得,前路一片迷茫。

我紧咬下唇,双手不自觉地攥成了拳头,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手背青筋暴起。大脑飞速运转,拼命寻找着解决办法,眼睛死死地盯着地面,仿佛答案就藏在土里。难道村子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就要这么被熄灭了?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我又该如何为村子找到新的生机?

就在这时,村里那个爱吹牛的二麻子突然跑过来,大声嚷嚷着:“我有办法!我在城里认识个大老板,说不定能拉来投资!” 人群里立马有人嗤笑出声:“二麻子,你又开始吹牛了,上次说能搞到便宜化肥,结果呢?还不是让大伙白跑一趟。你这张嘴啊,就会放空炮。”

二麻子涨红了脸,脖子一梗:“这次不一样,这次是真的,我和那老板可熟了。前几天我还和他一起吃饭呢,他对咱乡下的项目可感兴趣了。他说他就喜欢投资这种有潜力的乡村项目,还说要是做得好,后续还会追加投资。”

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将信将疑。有人小声说:“要是真能拉来投资,那可就太好了。” 也有人不屑地说:“我才不信呢,二麻子的话,十句有九句是假的。” 但眼下这情况,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我到底要不要信二麻子这一回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