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111章 涡村商索道 众意起纷纭 守景谋兴处 明朝绮梦存

那日晌午,太阳像发了疯的火神,张牙舞爪地将大地炙烤得冒烟。村头的大槐树宛如定海神针,树下热闹得如同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现场。我身着洗得发白、满是岁月痕迹的衣裳,活脱脱像一面飘扬的战旗,站在人群中央,手中的破草帽权当临时话筒,扯着嗓子喊道:“乡亲们!今儿咱们聚在这儿,是要商议修索道到奶奶洞的大事。这事儿,关乎咱村子往后的兴衰,大伙都别藏着掖着,有啥说啥!” 喊完,我抬手一抹额头豆大的汗珠,目光如炬,扫视着周围那一张张熟悉得如同自家掌纹的面孔。

老刘叔,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的沟壑,恰似太行、王屋二山般深邃,胡子拉碴间尽显沧桑。腰间别着的烟斗,是他多年来不离不弃的老友。他率先开了腔,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语气中满是忧虑:“娃啊,这索道虽说好,能让人轻松上山,可咱这山清水秀的,要是因为修索道没了原来的模样,那咱可就成了千古罪人喽!” 他边说边摇头,眼神里饱含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眷恋,仿佛已亲眼目睹山水遭受破坏后的惨状,“咱祖祖辈辈靠着这山水讨生活,要是因为索道坏了根基,咋有脸去见祖宗哟!”

张婶儿,手里的针线活一刻不停,嘴也没闲着:“就是就是,游客一多,咱这安稳日子还能过下去吗?到时候鸡飞狗跳的,可不是咱想要的。” 她边说边叹气,眼神中虽有忧虑,却也透着农家妇女特有的坚韧,手上的针线随着话语微微颤动,“咱好不容易过上这太平日子,可别被折腾没了。”

李婶儿,那急性子,嗓门儿也大,“嗖” 地一下从人群中站了出来,双手叉腰,大声道:“哎呀,我说你们啊,都啥时候了还顾虑这些!修了索道,咱村就能富起来,孩子们上学、看病不就都有着落了吗?” 她边说边拍着大腿,那急切的模样,恨不能立刻开工,脸上因激动泛起片片红晕,“咱总不能守着这穷日子过一辈子吧,得为孩子们想想啊!”

我听着大家的议论,脸上始终挂着温和的笑,如虔诚的信徒聆听神谕般,耐心倾听着每一个人的发言,时不时微微点头。待大伙儿说得差不多了,我才缓缓开口,清了清有些沙哑的嗓子:“乡亲们,我知道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考量,各有各的道理。但咱们得把眼光放长远些,奶奶洞那美若仙境的景致,要是能让更多人瞧见,那也是咱村的荣光啊!” 我微微抬起头,望向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眼神里满是憧憬,恰似航海者眺望远方的灯塔,“至于大伙担心的问题,咱们可以一起想辙解决。比如说限制游客数量,守护好咱们的青山绿水,让游客来了,也能感受到咱村的淳朴与热情。咱们还能立下规矩,游客上山不许乱丢垃圾,要是犯了,就禁止他再来咱村游玩。”

我边说边环顾四周,眼神中充满坚定与智慧,仿若已看到索道建成后的美好景象:游客们井然有序地乘坐索道上山,尽情欣赏沿途的如画美景,到了奶奶洞,被洞内的神奇景观所震撼。而村子里,依旧保留着那份宁静与祥和,村民们的日子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村民们听了,纷纷点头,有的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有的则开始小声议论起来,气氛逐渐变得和谐而热烈。

“咱们合计合计,整一条不显山露水的索道呗,让来玩的客人们轻轻松松上山,又不至于惊动了咱这山山水水的一草一木。这娃,心眼儿细,他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好点子。” 村长边说边拍了拍我的肩膀,那力度仿佛在传递着对我的信任与支持。

我站在那里,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宛如金色的丝线,斑驳地洒在我略显瘦削却坚毅的脸上。我穿着一件旧但干净的衣裳,为了方便走路,裤腿挽到膝盖,露出被泥土和汗水染黄的小腿,上面还有几道被杂草划伤的小口子,一看就是个实实在在干活的人。我微微一笑,那笑容温暖又真诚,仿佛在向大伙儿承诺:“大伙儿放心,这活儿我盯着呢,保证不让咱村里的一砖一瓦、一鸡一狗受半点儿委屈。从选索道的路线,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我都会和大伙一起把关,一定把对村子的影响降到最小。”

村里的大婶们听了,纷纷围拢过来,张婶儿手里拿着刚摘下的黄瓜,用衣角擦了擦,递到我面前:“娃,热坏了吧,先吃根黄瓜解解渴。” 说着,自己也拿起一根啃了起来,边啃边笑:“你这主意中听!咱们村的山水可金贵着呢,你能想着保护它们,婶儿心里头热乎。”

李大伯则是眯缝着眼,用他那布满老茧的手捋了捋胡子,慢条斯理地说:“好小子,有担当!有你在,咱们这村子啊,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他微微点头,眼神里透着认可。

孩子们更是兴奋,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围着我转圈圈,小脸蛋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小胖墩儿还拍着小胸脯保证:“哥哥,我们也来帮忙监督,看谁敢乱来!” 其他孩子也跟着附和,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能做的事儿,有的说要去捡游客丢的垃圾,有的说要给游客当小导游,介绍村里的美景。

就在这时,隔壁村的老钱头骑着那辆破旧的摩托车风风火火地赶来。他跳下车,扯着嗓子喊道:“你们可别犯糊涂啊!我听说邻村修了索道,刚开始是赚了点钱,可后来呢?开发商把地都占了,村民们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老钱头的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人群中顿时泛起一阵涟漪。

我走上前,看着老钱头,诚恳地说:“钱叔,您说的事儿我们也考虑过。但咱们和他们不一样,咱们是自己修索道,从一开始就把规矩定好,绝对不会让外人随意插手。” 老钱头听了,皱着眉头,将信将疑:“真能这样?人心隔肚皮,到时候利益面前,谁能保证不出岔子?”

李婶儿一听,不乐意了,上前一步说:“老钱,你这是啥话?咱们村的人可都是实心眼儿,为了村子好,谁会干那昧良心的事儿?” 老钱头哼了一声:“哼,这可说不准。当年我家那点地,就是被人花言巧语给骗走了,现在后悔都来不及。”

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紧张,我赶紧打圆场:“钱叔,您的担心我们都明白,这也是为了咱村子好。咱们这次修索道,每一步都会公开透明,让大伙都参与进来,绝对不会让类似的事情发生。” 老钱头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说:“希望如此吧,我就是怕你们走了弯路。”

想起前几年,邻镇为了发展旅游,引进了一家开发商。原本宁静的古镇被改得面目全非,过度商业化让古镇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居民们苦不堪言。这就像邯郸学步,不仅没走出自己的特色,还丢了原本的优势。而我们茅山窝,绝不能重蹈覆辙。

经过一番热火朝天的拉家常和心眼儿对心眼的商量,咱们村的老少爷们儿终算是拧成了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王大爷,那张被岁月雕刻得沟壑纵横的脸,此刻洋溢着比春日暖阳还灿烂的笑容,他拍着胸脯说:“这索道啊,一建好,那就是咱们村的金招牌,游客们来了,爬山不费劲,看景更舒心,咱心里头那个美哟!”

大伙散开后,我和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就迫不及待地朝着山上走去,准备再次勘察索道的修建路线。一路上,我们拨开荆棘,仔细观察着山势地形。走到一处陡坡,我停下脚步,蹲下来,用手抓起一把泥土,感受着土质的松软程度,对身边的人说:“这儿土质有点松,修索道得加固一下,不然不安全。” 小伙子们纷纷点头,认真地在本子上记录着。

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村子上,给整个村子镀上了一层金色。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陆续回到家中,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我站在村口,望着眼前的景象,暗暗发誓,一定要把索道这件事办好,让茅山窝迎来新的生机……

回想起小时候,村里闹旱灾,庄稼颗粒无收。大家都饿得前胸贴后背,可即便如此,村里的老人们还是坚持把仅有的一点粮食拿出来,分给最需要的人。当时有个外村的人,想趁火打劫,用一袋发霉的粮食换我们村里的一块地。老人们坚决不同意,说:“地是咱们的根,就算饿死,也不能丢了根。” 这件事一直刻在我的心里,就像一颗种子,让我明白了守护的意义。如今修索道,也是一样,我们既要发展,也要守护好我们的根,守护好这片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和人情。在时代的浪潮里,我们茅山窝人定要如那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翠竹,既能顺应发展,又能守住本心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