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126章 涡村谋变起,众议起波澜。协力消歧见,明朝绽丽颜 。

我站在人群中,周遭的喧嚣如同潮水般涌来,我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熟悉的面孔,心中的感慨如波涛般翻涌。

李大爷,那一头白发恰似山顶终年不化的积雪,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着清冷的光。他身形佝偻,却如苍松般屹立不倒,岁月的刻刀在他脸上雕琢出沟壑纵横的纹路,那是无数个风雨交加的岁月留下的印记。此刻,他坐在村口那块光滑如镜的大石头上,手中紧握着那杆破旧的旱烟袋,像是握住了一生的岁月。他微微眯着眼,嘴角那一丝倔强的笑意,仿佛在诉说着:“这地啊,再旱也浇不灭咱的心火,就像当年夸父逐日,哪怕力竭身死,也绝不放弃。” 他吧嗒着旱烟袋,烟圈悠悠升腾,仿佛带着往昔的故事,消散在傍晚的空气中。

小柱子,皮肤黑得发亮,像是被窑火反复淬炼的黑陶,散发着蓬勃的生机。他身形瘦高,像只不安分的小鹿,不停地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眼睛瞪得如同铜铃,试图穿透人群,望向远方。“柱子,你又瞅啥呢?” 二娃子扯了扯他的衣角,笑着打趣。小柱子挠挠头,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我就想瞅瞅咱村以后能变成啥样儿,说不定比城里还热闹呢!就像那鲤鱼跃龙门,咱村也能一跃而起,换个新模样。”

王婶子,手中攥着那块洗得发灰的旧手帕,那手帕承载着她无数的回忆。她的眼神里,既有对往昔与邻里一起纳凉、劳作的深深怀念,又有对村子未来的殷切期盼。她轻声细语地和旁边的大婶聊着家常,声音轻柔得如同春日里的微风:“你瞧,咱村要是真发展起来,以后娃娃们上学就不用跑老远的路咯,多省心。这就好比孟母三迁,都是为了孩子能有个好前程。” 大婶连连点头,脸上满是憧憬。

二狗子,那小子像个上了发条的陀螺,一刻也闲不住。他一会儿踢踢路边的石子,石子骨碌碌滚出老远,惊起一片尘土;一会儿又凑到小孩们身边,扮着鬼脸逗得他们咯咯直笑。“二狗子,别皮了,过来听听大伙说啥呢!” 村里的老辈人高声吆喝。二狗子这才收敛了些,可眼睛依旧滴溜乱转,透着股子机灵劲儿。

我的目光在人群中穿梭,每一张脸都是一部鲜活的故事集,每一双眼睛都藏着一片独特的天空。我与他们进行着无声的交流,那份对土地的深情,如同脐带一般,将我们紧紧相连。

我深知,李大爷心中的担忧,如同泰山压顶般沉重。这片土地,是我们祖祖辈辈用汗水浇灌、用血泪滋养的根基,是我们灵魂的栖息之所。李大爷的脸,被岁月和烈日打磨得如同粗糙的老树皮,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风雨的故事。可他的眼睛,却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闪烁着对这片土地不灭的希望。春种时,他总是第一个扛着锄头下田,弯腰翻地的动作,仿佛是在与土地进行一场神圣的对话。他站在田埂上,望着那片绿油油的庄稼,眼神里满是慈爱,嘴里喃喃念叨:“苗儿啊,使劲长,可不能辜负了这好地。” 就如同神农氏尝百草,对土地怀着无尽的敬畏与期待。

我们村里人,无论男女,都是在土地里摸爬滚打、刨食为生的汉子和婆姨。老张头,皮肤糙得像砂纸,一笑便露出一口被烟熏黄的牙齿。他干起活来,那力气大得惊人,有一回村里拉来一车沉重的新种子,大伙正愁怎么卸车,老张头袖子一挽,大喝一声:“都闪开!” 双手如铁钳般,轻而易举地将袋子一袋袋扛了下来,仿佛那不是沉重的种子,而是轻飘飘的羽毛。他常说:“这地啊,你对它好,它就对你笑。” 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农民最质朴的哲学。

翠花婶,虽是女流之辈,干起农活来却丝毫不输男子。她的手布满老茧,粗糙得如同砂纸,可在织布机前,却仿佛被赋予了魔力。农闲时,她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面前的织布机发出有节奏的声响,梭子在她手中来回穿梭,不一会儿,一块精美的布便初具雏形。她一边在田里忙碌,一边给我们讲述老一辈的故事,那些关于土地、汗水与希望的故事,如同温暖的炉火,温暖着我们的心田。

我们这群人,性格各异,模样不同,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却如出一辙。我们在这片土地上诞生、成长,我们的根,早已深深地扎进了这片泥土之中。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心中牵挂的,始终是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

此时,我清了清嗓子,高声说道:“乡亲们啊,你们听我一句心里话。咱们说的这开发,可不是要忘了根,更不是要让祖祖辈辈辛苦积攒的家当被外人掏空。咱们是要给这片养育了咱们几辈子的老地,换上一身崭新的衣裳,让它重焕生机,不光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更要让后世子孙都能领略它的美好。这不是抛弃老路走新道,而是让老路与新道并驾齐驱,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李大爷眼眶泛红,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摩挲着拐杖,声音颤抖地说:“说得好,说得好,咱这地啊,就该这么活生生地传下去。就像那愚公移山,一代接着一代,永不放弃。”

小柱子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向前跨了一步,挥舞着手臂大声说:“对啊,这样咱们村也能像城里一样,有学校,有医院,大家伙儿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到时候,我要把外面的新技术都带回来,让咱村的庄稼长得更好!”

王婶子泪光闪烁,嘴角却挂着欣慰的笑容,她用手帕轻轻擦了擦眼角,对旁人说道:“看到没,咱们的孩子有出息了,想着让咱这老地方也跟上时代的脚步。以后啊,咱也能享享清福咯。”

二狗子也收起了往日的顽皮,他站得笔直,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仿佛在这一刻,他也感受到了肩头沉甸甸的责任。他小声嘀咕道:“我以后也不瞎闹了,帮着大伙干实事。”

人群中,每个人的表情都因我的话而变得生动起来。有人感慨万千,眼中满是对往昔的追忆;有人满怀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村子美好的未来;还有人暗暗下定决心,握紧拳头,准备大干一场。我的话,如同春风化雨,滋润了每个人的心田,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也感受到了责任。

然而,变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村里的一部分人,以赵三爷为首,对开发一事持有强烈的反对意见。赵三爷拄着拐杖,气势汹汹地站出来,大声吼道:“你们这群小兔崽子,懂啥!这地是咱祖宗传下来的,动不得!开发开发,到时候把地都卖了,咱们靠啥活?” 他的脸涨得通红,脖子上的青筋根根暴起,仿佛一只护崽的老兽。

“赵三爷,您听我说,” 我赶忙上前解释,“咱们开发不是卖地,是合理利用土地,让它产生更大的价值。现在外面的世界都在进步,咱们不能守着这一亩三分地固步自封啊。就像那闭关锁国的清朝,最后落得个什么下场,咱们都清楚。”

“哼,说得好听!” 赵三爷冷哼一声,“我活了大半辈子,还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你们就是想把村子搞乱,好自己捞好处!”

“三爷,您怎么能这么说呢?” 小柱子忍不住站出来,“我们都是为了村子好,为了大家能过上好日子。您看看隔壁村,开发之后,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咱们不能再落后了。”

“那是人家的事,咱们村不一样!” 赵三爷固执地摇头,“我不同意,谁也别想动这地!” 一时间,人群中议论纷纷,支持开发和反对开发的两拨人各执一词,争吵声此起彼伏。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李大爷缓缓站起身来,他用拐杖重重地敲了敲地面,声音沙哑却有力:“都别吵了!听我说几句。赵老三,我知道你担心啥,咱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庄稼人,对这土地的感情比谁都深。可时代变了,咱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过日子了。孩子们有想法,想让村子变好,咱们应该支持。咱们这一辈子,不就是盼着子孙后代能过得更好吗?”

赵三爷听了李大爷的话,沉默了许久,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挣扎,最终,他叹了口气,说:“老李,你说得对。我就是怕这地变了味儿,怕咱们丢了根。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这场风波过后,村子里的气氛渐渐缓和,大家开始齐心协力,为村子的开发出谋划策。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一场温柔而又深刻的变革正悄然拉开帷幕。

夜色渐浓,星星在天空中闪烁,仿佛在为这片土地的蜕变而欢呼。大伙的讨论声依旧热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为村子的明天勾勒出美好的蓝图。而我,也在心底默默发誓,一定要为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倾尽所有,让梦想照进现实,带领乡亲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