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136章 涡村逐梦兴,老少意同凝。阻难齐心破,明朝景焕升 。

夕阳的余晖宛如金色的纱幔,轻柔地给整个茅山涡村子披上一层暖金色。人群之中,突然蹦出一个年轻姑娘,她脸蛋红扑扑的,恰似初夏枝头饱满欲滴的桃子,眼中闪烁的光芒,亮堂得仿若夜幕中的繁星。“爷,您甭担心!” 她脆生生地开口,声音里既有年轻人特有的冲劲,又透着一股暖人心扉的力量。几步蹦到老汉跟前,一把拉住老汉的胳膊,轻轻晃着,“咱们不会忘却老底子的事儿,更不会抛弃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咱们得琢磨个新法子,让外头的人知晓咱村的好,让大伙的文化传得更远。”

姑娘身着朴素的碎花裙子,随风轻轻摆动,宛如田野间肆意绽放的花朵,自然而清新。微风拂过,几缕发丝俏皮地拂过她的脸颊,她抬手轻轻将头发别到耳后,露出光洁的额头,那双眼睛仿佛会说话,满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您瞧,咱可以在那老槐树下弄一个文化小广场,让来咱这儿游玩的人,不光能欣赏山水,还能聆听咱村的故事,学习咱们的手艺,感受那厚重的文化味儿。” 姑娘越说越激动,小手一挥,仿佛未来的美好画面已在她眼前徐徐铺展,“到时候,咱们把村里的老物件都摆出来,像那旧纺车、老犁铧,再请几位长辈坐在那儿,给游客们讲讲过去的事儿,讲讲咱村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如此一来,咱村名气大了,人气旺了,可咱的根,依旧牢牢扎在这片土地上,稳如泰山。”

这话一出,周围的人纷纷点头,老汉的脸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看向姑娘,眼中满是骄傲与疼爱,仿佛看到了村子未来的希望,粗糙的大手轻轻拍了拍姑娘的肩膀:“好啊,丫头,你这想法妙!咱们得齐心协力,让老槐树下的故事,唱得更响亮,传得更久远!”

这一老一少,站在老槐树下,恰似过去与未来的对话,传统与创新的交融。

随着姑娘话音落下,场子瞬间像炸了锅一般,掌声雷动,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大伙儿仿若被春风拂过面庞,心里头的热乎劲儿,全都写在了脸上。

老张头,那张被岁月精心雕刻过的脸,皱纹里似乎都藏着无数故事。他眯缝着眼,嘴角挂着笑意,慢悠悠地开了腔。从兜里掏出那杆磨得发亮的旱烟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口,才缓缓讲起他们老张家的陈年旧事:“想当年,咱村闹饥荒,可大伙谁也没离开,相互帮扶,硬是挺了过来。咱这土地啊,养活了一代又一代,是咱的根呐。” 他的语气,仿佛在细数家中最珍贵的宝贝疙瘩,每一个字都沉甸甸的,直钻进人心里。这让我不禁想起 “涸辙之鲋” 的典故,当年村子闹饥荒,大家就如同那在干涸车辙里相互扶持的鱼儿,靠着彼此的帮助才得以生存。那时的互助,是在绝境中对生的渴望,也是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因为只有这片土地,才能给予他们再次重生的希望。

旁边的小李婶,年轻时也是个俊俏的人儿,如今虽添了几丝白发,但那双眼睛依旧明亮。她手里比划着,眼里闪着光,说起对往后日子的憧憬:“我想着,以后咱们村家家户户都种上花,一进村,花香扑鼻,再养些蜜蜂,既能产蜜,又能卖钱。咱这日子啊,肯定越过越甜。” 她的模样,仿佛已看到自家田地里金黄的麦浪,丰收的喜悦几乎要从话语里满溢出来。

再瞧瞧那边的二狗子,这小子平日里就爱琢磨新鲜玩意儿。此刻他站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个草图,说是要搞现代农业,用科技种地。他那张黑黝黝的脸上,满是认真与激动,几步跑到人群中间,把草图摊在地上,手指着上面的图案,大声说道:“叔伯婶子们,你们看啊,这是我画的智能灌溉系统,有了它,咱浇水施肥就不用那么费劲了,还能节省水和肥料,提高产量。咱村的地,肯定能长出更多更好的庄稼。” 说话间,手还不停地指着草图,生怕大伙听不懂他的好主意,那股子劲头,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跟着一起大干一场。

场子里,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各有各的模样,各有各的性情。有的憨厚老实,有的精明能干,有的直爽豪迈,有的细腻入微,但相同的是,他们对土地的热爱,对未来的期盼,都在这欢声笑语中,化作了最真挚的情感交流。大伙儿围坐在一起,宛如久别重逢的亲人,心贴着心,话赶着话,暖洋洋的,比春日里的阳光还要让人感到舒坦。

“乡亲们啊,咱们得鼓足干劲,让咱茅山涡这片地界儿,不光有绿油油、沉甸甸的好收成,还得美得像画儿一样,富得流油,让外人一提起来,都羡慕咱这儿的好光景。更重要的是,咱得把这地方建成大伙儿心里最坚实的港湾,就像老槐树下那张老摇椅,风再大、雨再急,只要脚一踏进村口,心里头那股暖洋洋、沉甸甸的劲儿,就跟回了自己家一样,啥疲惫都消散了。” 我站在人群中间,声音坚定有力,眼神扫过每一个乡亲的脸庞。

这时,人群中突然传来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说得倒容易,钱从哪儿来?搞这些花里胡哨的,能当饭吃?” 说话的是村里有名的倔脾气刘三,他一直觉得守住现有的土地种好庄稼才是正事,对这些新想法嗤之以鼻。这一下,场面顿时有些尴尬,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老张头磕了磕烟袋锅,缓缓说道:“三儿啊,你这话可不对。当年咱们村子穷得叮当响,不也是靠着大伙一起想办法,才慢慢好起来的吗?现在时代变了,咱们也得跟着变。就像那‘刻舟求剑’,船都走了,还在原来的地方找剑,那能找得到吗?咱们不能守着老一套过日子了。” 刘三听了,虽然嘴上没再吭声,但脸上还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老张头,他那满脸沟壑,恰似地里最深的垄,藏着的是一辈子的故事和坚韧不拔的性格。每次从田埂上回来,手里总攥着几棵还带着泥的新鲜菜,笑眯眯地说:“咱这地啊,比啥都养人!今儿个这菜长得可好,晚上给大伙送些尝尝。” 他就像这片土地的守护者,用自己的方式爱着这片土地,也关爱着村里的每一个人。

李大婶,那双巧手,既能绣出栩栩如生的花样,又能操持一家老小的吃喝。她站在自家小院前,一边晾着衣裳,一边跟过往的邻里打招呼,衣裳在风中猎猎作响,她那嗓门儿清亮,透着股热心肠:“哎,大伙儿慢点走,上家来喝碗水,解解乏!” 她的存在,让村子里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因为她变得更加亲近。

还有小王子,那个小伙子,皮肤晒得跟咱地里熟透的麦穗一样金黄,眼里总是闪烁着对新生活的渴望。他每次从城里回来,总要带些新鲜玩意儿给孩子们看,讲着外面的大世界,眼睛里全是光:“咱茅山涡,将来也要变成那样,好地方!” 他给村子带来了外面世界的气息,让大家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

咱们这一村子的人啊,各有各的模样,各有各的性子,但心里头那份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家的依恋,那是一模一样的真,一模一样的深。不管外头世界怎么变,只要咱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茅山涡,就永远是咱最温暖、最有力的依靠。

夜色渐渐笼罩了村子,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打破了夜的寂静。但乡亲们的心却依旧火热,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继续为村子的明天出谋划策。而我,也默默在心底发誓,一定要为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倾尽所有,让梦想照进现实,带着乡亲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