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177章 涡村旅兴荣,环保韵和鸣。利益纷争处,齐心护景行 。

在岁月的暗流尚未翻涌之际,茅山涡村,这方土地恰似一位隐匿于时光褶皱里的隐者,在静谧中袒露着质朴本真。旅游业却如同一股平地起的狂飙,搅乱了这片安宁,让它在经济的漩涡中,似那抟扶摇而上的鹏鸟,向着广袤天际振翅;在精神的星河里,又仿若一曲和谐的颂歌,每个音符都跳跃着幸福与祥和的韵律。而我,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平凡人,在这场变革的惊涛骇浪中,既是见证者,更是深陷其中的参与者。

某个晨光宛如梦幻的清晨,我帮着母亲李婶清扫院子。手中的扫帚骤然停下,我抬眸远眺,连绵山峦似蜿蜒的巨龙,波光溪流如飘舞的银带,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深入骨髓的眷恋。“妈,你瞧这山这水,美得就像画儿!咱们可得多留个心眼儿,好好守护它们。” 我对着母亲感慨道。

母亲直起腰,用抹布轻轻拭去额头的汗珠,顺着我的目光望去,眼中闪烁着春日暖阳般的光芒:“是啊,孩子。咱们茅山涡村能有如今的好日子,全仰仗这些山山水水的馈赠。往后啊,可不能一门心思只盯着钱,还得守住老天爷赏的这份美丽,让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大自然的恩泽。” 母亲的话语,如洪钟般在我心间久久回响,更加坚定了我守护这片土地的决心。

为让环保理念在这片土地落地生根,茅山涡村在村委会的引领下,迅速成立了环保小组。众人围坐一堂,各抒己见,激烈的讨论声似要掀翻屋顶。最终,一套严格且细致的环保规定应运而生。村民们的热情瞬间被点燃,一场场热火朝天的环保行动在村里接连上演。植树现场,众人挥锹铲土,嫩绿的树苗宛如承载希望的种子,带着我们的憧憬扎进土里;垃圾分类站点旁,男女老少齐上阵,大家认真学习分类知识,如同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河流清理队伍中,村民们身着防水服,手持清洁工具,沿着河岸仔细搜寻,不放过任何一片漂浮物,眼中满是对生命之源的守护。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茅山涡村宛如无畏的弄潮儿,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将古老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让乡村旅游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小老李,便是其中一位传奇人物。

小老李总是戴着一副炫酷的智能眼镜,镜片后的眼睛仿佛能洞悉一切新技术的奥秘,身上穿着休闲工装,透着一股干练劲儿。他不仅是村里的网络直播达人,凭借幽默风趣的直播风格和对家乡美景的深情推介,吸引了无数粉丝关注,更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领头雁。

一日,村里来了一位对传统文化不屑一顾的游客,他傲慢地说:“这些老掉牙的东西,有什么值得传承的,还不如多搞点现代化的玩意儿。” 小老李听后,并未动怒,而是微笑着讲起了典故:“你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吧。皮就如同我们的传统文化,毛则是现代化成果。没有了传统文化这个根基,现代化再先进又有何用?我们传承文化,就是在守护我们的根啊。” 游客听后,若有所思,从此对村里的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小老李带着他的团队,操控无人机记录村里的绝美风景,运用 VR 技术让远方的游客仿若置身其中。每当夜幕降临,村里的文化广场灯火辉煌,“云上文化节” 盛大开幕。诸葛兰手持自拍杆,直播山歌比赛;小老赵展示精湛的竹编技艺;尚文田试吃新研发的菜品,借助社交媒体推广村里的美食。

在这看似一片和谐的发展背后,却也暗潮涌动。村里一部分人被眼前利益蒙蔽了双眼,觉得环保规定束缚了他们赚钱的脚步。有一回,几个村民偷偷在山里开了个小作坊,污水直接排入溪流,严重污染了水源。环保小组发现后,一场激烈的冲突爆发了。

“你们这是在破坏我们的家园,以后还怎么发展旅游?” 我愤怒地指责他们。

“我们不赚钱怎么生活?你们这些搞环保的,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对方也毫不示弱。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母亲站了出来,语重心长地说:“大家都别吵了!当年咱们穷得叮当响,这片山水也没嫌弃我们。现在日子好了,就把它毁了,这跟数典忘祖有什么区别?我们不能只看眼前这点小利,得为子孙后代着想啊!”

听了母亲的话,村民们陷入了沉思。最终,他们关闭了小作坊,加入了环保的队伍。

此后不久,村里又发生了一件事。村里决定修建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以进一步发展旅游业。但公路的规划路线要穿过一片古老的树林,这片树林承载着村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同时也是多种珍稀鸟类的栖息地。一部分村民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主张砍伐树林;而另一部分村民则坚决反对,认为应该保护这片树林。

“砍了这片树林,咱们就能更快地致富,以后游客也能更方便地进来。” 主张砍伐的村民说道。

“可这片树林是咱们的根啊!小时候我们在林子里玩耍,现在鸟儿们在里面栖息。砍了它,我们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 反对的村民反驳道。

我站出来说:“大家想想‘竭泽而渔’的故事。为了一时的利益,把湖水抽干捕鱼,最终只会无鱼可捕。如果我们砍了这片树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以后即便公路修好了,游客看到一个没有生机的村子,还会来吗?”

在众人的争论声中,母亲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她组织村民们召开了一场民主会议,邀请专家对树林的生态价值进行评估,同时也对公路建设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全面分析。最终,大家找到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调整公路路线,绕过树林,同时对树林进行合理的开发,打造一个生态旅游景点。

在母亲的感染与带动下,村里的其他村民也纷纷 “触电”,开启了全新的生活篇章。老王叔用 3d 打印机制作古老农具模型;小芳操控无人机记录村庄的四季变迁。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是拥有多重身份的 “新农民”。

未来,茅山涡村还将在科技与文化的双引擎驱动下,碰撞出怎样绚丽多彩的火花?母亲和她的乡亲们又将如何续写这份属于乡村的辉煌传奇?让我们拭目以待,共同期待这个美丽村庄更加美好的明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