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 第31章 财政困境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第31章 财政困境

作者:凉拌日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5 19:06:28 来源:小说旗

次日。

弘历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冷峻。

此前推行的改革措施已基本落地,看着眼前的朝堂,弘历心中清楚,是时候开展新的改革了。

待四下安静,他深吸一口气,声音低沉却极具穿透力,打破了朝堂的寂静:“诸位爱卿,今日朝会,朕要与你们好好谈谈大清如今的财政困境。”

弘历微微顿了顿,眉头紧锁,继续说道:“先说说此前推行的取消丁银,这一举措虽造福百姓,减轻了民间负担,却让财政收入实打实减少了350万两白银。

而后,为了强军固防,整编京师八旗,这使得每年军费支出陡然增加100万两。

整编三大水师,更是每年多了150万两的开支。

就在昨日,朕为整顿吏治,决定提高官员俸禄,这每年又将多出200万两。

这一减三增,差值高达800万两白银。”

说到此处,弘历的语气愈发沉重,满是忧虑,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

“去年我大清财政收入5800万两白银,而今年若维持现状,恐怕连5700万两都难以企及。

再看支出,今年官员俸禄将支出2200万两,军费攀升至1950万两,各地赈灾按惯例需500万两。

如此合计,支出高达4650万两,收入却难达5700万两,财政已然捉襟见肘,急需要开源。”

弘历微微一顿,眼神中闪过一丝隐忧,继续说道:“更为严峻的是,西北准噶尔汗国向来野心勃勃、蠢蠢欲动,若其兴兵来犯,那便是一场大战。

届时,军需补给、武器装备、士兵抚恤等费用将如流水般倾泻而出,以目前的财政状况,如何支撑得起?

一旦战事开启,粮草供应需源源不断,精良兵器要大量铸造,受伤将士的救治与抚恤也刻不容缓,每一项都是巨额开支,财政必将不堪重负,陷入绝境。

朕想听听,诸位可有良策,来解这燃眉之急?”

朝堂之上,瞬间被凝重的气氛笼罩,大臣们面面相觑,鸦雀无声。

许久,户部尚书海望迈出一步,袍角带起一阵微风,他躬身行礼,声音沉稳有力。

“陛下,臣以为可重新丈量全国土地。如今土地兼并严重,不少豪门大户隐匿田产,逃避赋税。

若能彻查,将隐匿田产纳入征税范围,定能增加财政收入。

哪怕西北战事爆发,稳定的田赋收入也能成为重要的资金支撑,保障前线粮草的持续供应,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

礼部尚书杨名时出列说道:“陛下,发展教育亦能间接开源。

可鼓励各地兴办书院,培养人才。

人才兴盛,商业、农业等各行业便能蓬勃发展,如此一来,税收自然会随之增长。

再者,可对书籍出版、文化产业征税,如今文化繁荣,这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战时,这些培养出的人才还能充实幕僚团队,为军事决策提供智慧支持,从战略层面降低战争损耗,节省开支。”

兵部尚书傅鼐抢步上前说道:“陛下,奴才觉得还可在各地开设关卡,对过往货物征税。

尤其是那些稀缺货物,提高税率,增加税收。

同时,官方可出面组织大型商队,开展长途贸易,将江南的丝绸、茶叶运往北方乃至海外,所获利润充盈国库。

弘历微微颔首,目光依次扫过进言的大臣,神色稍缓,开口道:“海爱卿所言清查田产,虽能增加赋税,却如你所说,太过耗费人力、物力与时间,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且易引发民间动荡,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杨爱卿提议兴办教育,实乃远见卓识。

人才乃国之根本,教育兴盛则百业兴旺。

待人才辈出,不仅能推动农、商等行业发展,增加赋税,更能为朝廷输送栋梁,充实各个领域。

至于对书籍出版、文化产业征税,既能顺应文化繁荣之势,又能开辟新的财政来源,可行。

就交由礼部与户部协同办理,务必妥善制定征税细则,不可阻碍文化发展。”

“傅爱卿提出开通海外贸易,提议甚好。

我大清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江南丝绸、茶叶、瓷器等皆是海外渴求之物。

组织大型商队开展海外贸易,既能将我大清的商品远销海外,赚取丰厚利润,充盈国库,又能借此宣扬国威。

同时,还能从海外引进先进技术与稀缺物资,提升我军实力。

此事便由你牵头,联合沿海督抚与相关衙门,尽快筹备,务必保障贸易顺畅、安全。”

弘历神色一凛,话锋一转,目光如炬,扫视着朝堂上的群臣:“当前商业税种繁杂混乱,犹如一团乱麻,严重束缚了商业发展的步伐。

户部即刻全力清查,梳理现行税种,去繁就简,大幅度减轻商户负担,让商业发展轻装上阵。”

“与此同时,成立专门的税务局,隶属户部。”

弘历加重了语气,字字掷地有声,“税务局统筹天下税务,统一规划税收征管,从商税、农税到新兴的文化产业税等,皆纳入其管理范畴。

其职责重大,不仅要确保税收的精准、高效征收,杜绝偷税漏税、重复征税等乱象,更要依据市场动态与国家发展需求,适时调整税收政策,为国家财政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持。”

“此外,成立市场监督局,隶属都察院,专司监督商户经营,杜绝欺行霸市、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乱象,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户部组织编制《企业法》,所有商户必须依法注册登记,统一税收标准。

此举既能规范商业秩序,又能确保朝廷税收稳定。

由刑部与户部共同负责,制定详尽律法条文,严厉惩处偷税漏税、抗法不遵者。”

不少大臣听得云里雾里,脸上露出疑惑与不解的神情,相互之间低声交头接耳,试图消化这一系列全新且复杂的改革举措。

弘历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神色平静,目光温和地再次扫过朝堂,缓缓说道:“朕明白,这些改革措施意义深远、影响重大,初次听闻,诸位难免觉得复杂难解。”

弘历微微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安抚:“无妨,改革涉及方,待朝会结束后,私下前来商议。

朕会与你们细细探讨其中的细节,答疑解惑,共同完善这些关乎我大清国运的举措。”

朝会结束的钟声响起,大臣们鱼贯而出。

涉及此次改革的官员们脚步稍缓,纷纷来到乾清宫议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