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 第40章 东北叛乱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第40章 东北叛乱

作者:凉拌日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5 19:06:28 来源:小说旗

在全**制改革的浪潮中,绝大多数地区积极响应,改革进程平稳有序推进。

但东北地区却暗流涌动,形势严峻。

东北各地势力敏锐察觉朝廷即将对东北军制改革,以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为首的旧有军事势力惶惶不安。

他们长期依赖现有军事体系积累起庞大利益网络,惧怕改革导致权力和利益的重新洗牌,极力想要维持原状。

其中,讷亲家族作为旧势力的典型代表,此前讷亲因贪腐被弘历抄家流放,可家族在东北经营多年,余威仍在,家族残余势力妄图恢复往昔权势,对改革充满抵触。

在这些军事旧势力背后,满清贵族在暗中操控,他们长期养尊处优,享受特权,一直以来对弘历推行的新政极为不满,尤其是构建中华民族的理念,他们觉得这严重威胁到满人的特殊地位和自身统治根基。

于是,满清贵族与东北驻军旧势力迅速勾结,妄图凭借自身影响力,将改革的苗头扼杀。

他们利用人脉在东北各地,特别是满人士兵中大肆煽动不满情绪。

各种蛊惑人心的谣言甚嚣尘上,称军制改革一旦推行,满人的特权将荡然无存,未来满族人只剩困苦衰败,满清昔日辉煌也将一去不返。

受这些谣言毒害,东北社会秩序大乱。原本维护地方秩序与公正的警察局,因人心惶惶、秩序失控被迫解散。

承担反腐倡廉重任的反贪局,也无法正常运作而关门。

象征思想交流与文化传播的中华社分社同样无奈关闭。

整个东北陷入动荡,改革进程严重受阻,社会发展陷入僵局,前景一片黯淡。

在朝堂之上,官员们神色凝重,交头接耳间尽是忧虑。

这时,一位两鬓斑白、身着一品朝服的满族大臣阔步出列,袍服随着他的动作簌簌作响。

只见他“扑通”一声跪地,声泪俱下:“陛下啊!东北乃是我大清龙兴之地,祖宗的根基所在。

如今军制改革在那儿激起千层浪,局势已然失控。

再这么强行推进下去,龙兴之地恐永无宁日,满人将士们更是人心惶惶。

恳请陛下念及祖宗基业,放弃新政,停止对东北军制改革啊!”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满人官员们纷纷附和。

“请陛下三思!”

“停止新政!”的声音不绝于耳。

有的大臣言辞恳切,细数东北旧势力的根深蒂固,以及改革引发的混乱局面,断言继续推进必将危及朝廷在东北地区统治根基。

还有的大臣则以满人的团结为由,委婉暗示若不停止改革,满人群体内部恐会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动摇国本。

然而,以汉臣为首的另一派却毫不退缩,坚决反对。

一位身着蓝色官服的汉族官员神色坚毅,大步向前,双手抱拳,高声说道:“陛下,东北军制积弊已久,若不改革,长此以往,危害更甚。

那些谣言与抵抗,不过是地方守旧势力的垂死挣扎罢了。此时放弃,正中他们下怀!”

朝堂上两派针锋相对,各执一词。

满人官员力主停止改革,一心维护满人的情绪与特权。

汉臣们则着眼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与制度革新,据理力争。

弘历端坐在龙椅之上,面色冷峻,深邃的目光如鹰隼般在群臣之间来回扫视,心中权衡着利弊。

东北局势的恶化出乎他的意料,可就此放弃改革,又实在心有不甘。

这时,鄂尔泰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臣已着国安局暗中探查,发现有部分朝廷官员参与东北乱局,臣恳请陛下下令,让国安局彻查此事,肃清朝堂,为新政铺平道路。”

张廷玉紧接着出列,身姿笔挺,声音洪亮:“陛下,京城四师平日里刻苦操练,如今已然兵强马壮,其中第一师装备最为先进,战斗力也堪称大清最强。

若旧势力依旧冥顽不灵,负隅顽抗,不妨派遣第一师前往震慑弹压。

以第一师之精锐,定能迅速控制局面,为改革扫除障碍。”

弘历听完,目光坚定,正欲下令出兵,此时又一位满人官员急切出列,跪地阻拦:“陛下万万不可!若出兵东北,那可是攻打我们自己的满人同胞啊。

同室操戈,必将寒了满人士兵的心,也会让祖宗蒙羞。

恳请陛下收回成命,另寻他法啊!”此言一出,又有不少满族官员纷纷点头,恳请弘历重新斟酌。

弘历眉头紧锁,神色冷峻,扫视众人后沉声道:“东北乱局,根源在于旧势力妄图维护私利,阻碍国家革新。

出兵东北,不是攻打同胞,而是平定叛乱,维护国家安定。

鄂尔泰,国安局清查涉事官员务必迅速。

张廷玉,你协助第一师师长傅恒做好出兵部署。

傅鼐,粮草运输之事就全权交予你,务必保障前线供应。朕倒要看看,这东北的乱局,如何能阻挡朕改革的决心!”

弘历的目光冷峻如霜,在满人官员们恳切劝阻的声浪中,未作丝毫动摇。

“朕意已决,此事不必再议。”弘历的声音低沉却坚定,在空旷的朝堂之上回荡,犹如洪钟鸣响,震得众人心中一颤。

说罢,弘历缓缓起身,龙袍随着他的动作肆意摆动,他没有再看那些跪地恳请的满人官员一眼,大步朝着殿外走去。

朝堂上的满族官员们仍不死心,纷纷膝行向前,口中呼喊着“陛下三思”。

有的官员甚至涕泪横流,双手高举,作哀求状,然而弘历的背影已然渐行渐远,那扇巨大的殿门在他身后缓缓合拢。

接到圣旨后,傅恒不敢有丝毫懈怠,迅速整军备战。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集结,携带充足的武器弹药和物资,向着关外疾驰而去。

盛京城内,气氛凝重压抑,议事厅中烛火摇曳。

盛京将军蕴着满脸愁容, 不安地来回踱步

“听闻朝堂之上,皇帝力排众议,执意派军队前来镇压,咱们该如何应对?”

吉林将军神色慌张,手中的茶盏微微颤抖,茶水险些洒出:“这可如何是好?听闻那第一师兵强马壮,咱们的人马虽多,但论精锐程度,远远不及啊!”

黑龙江将军眉头紧皱,冷哼一声:“怕什么!咱们在东北经营多年,根基深厚,城内又有五万兵马,还怕他一个第一师不成?大不了鱼死网破!

况且,咱们煽动了不少百姓对新政的不满,他们会站在咱们这边的。”

蕴着停下脚步,目光阴沉:“话虽如此,但不可掉以轻心。

传令下去,加强城防,多派探子出城,密切监视城外的一举一动。

同时,加大对百姓的管控,绝不能让他们与外界有任何勾结。

另外,再派人去联络那些暗中支持咱们的满清贵族,让他们务必在朝堂上继续施压,迫使皇帝收回成命。”

五日后,傅恒率领的第一师抵达盛京城外三十里处。

傅恒刚扎稳营帐,当地国安局分局的联络人便匆匆入帐。

此人一身劲装,神色干练,见到傅恒后迅速行礼,而后急切说道:“傅将军,可算把您盼来了!

如今盛京城内,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纠集了足足五万人马,妄图负隅顽抗。

不过,城内有不少民众受够了他们的压迫和蛊惑,对朝廷新政本是支持的,只是被乱军威慑,敢怒不敢言。”

傅恒目光如炬,详细询问情况后,迅速做出部署,他先安排人手秘密联络城内百姓,又与麾下将领商议作战计划。

密探们在城中四处散布假消息,称朝廷主力将从西门发起总攻,同时在西门外布置疑兵,摇旗呐喊、虚张声势。

中计的叛军果然抽调大批兵力前往西门防守。

此时,国安局密探在城内制造混乱,故意在繁华市集引发争斗,民众受惊逃窜,混乱迅速蔓延。

趁乱之际,密探又在敌军粮草、水源中下毒,不少士兵中毒后头晕乏力、战斗力骤降。

傅恒见时机成熟,率领主力从防守空虚的东门发起突袭。

城门处,内应早已解决守卫,打开城门。

第一师士兵如潮水般涌入,傅恒大喊:“投降不杀,反抗者死!”百姓们纷纷配合,为部队指引道路、传递情报。

城内叛乱士兵乱作一团,有的中毒无法作战,只能在地上痛苦呻吟,

有的被混乱冲散,四处逃窜,完全失去了组织和抵抗能力。

第一师的火枪发挥出巨大威力,枪声密集响起,火光闪烁,叛军纷纷倒地。

而第一师的炮火更是威力惊人,炮弹呼啸着飞过天空,精准地落在叛军的营地和防御工事上,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砖石横飞,将叛军的阵地炸得支离破碎。

蕴着等人试图组织抵抗,却被傅恒带人迅速包围,眼看大势已去,蕴着瘫倒在地,被士兵生擒。

至此,这场关乎东北军制改革走向的关键战役,以朝廷的碾压式胜利暂告一段落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