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 第61章 中华香烟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第61章 中华香烟

作者:凉拌日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5 19:06:28 来源:小说旗

鄂尔奇拱手领命:“臣即刻组织工部扩大生产,尽早让香烟投放市场!”

弘历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思索,缓缓说道:“这香烟每盒定为十支,十盒为一条,方便民众携带使用。

此外,香烟包装务必精美,融入皇家元素,彰显我朝风范。”

话毕,鄂尔奇微微皱眉,上前一步,恭敬问道:“陛下,这即将问世的香烟,还未命名,不知陛下可有圣裁?”

弘历目光深邃,略作思忖后,语气坚定地说道:“就叫中华香烟吧。此烟既为皇家出品,自当承载我中华之风采,传扬至四海八方。”

鄂尔奇铭记在心,退下后迅速联合户部尚书海望,皇家一号总经理卢继光,紧锣密鼓地筹备香烟上市事宜。

当卢继光看到中华香烟样品瞬间,多年从商的敏锐嗅觉让他断定,这款融合皇家元素、口感独特的香烟定会成为市场宠儿。

卢继光立刻组织人员展开宣传筹备,短短几天内,京城主干道的高大牌楼、繁华市集的醒目店铺外墙,都张贴上了设计精美的巨幅海报。

海报上,香烟包装尽显奢华,文案用“皇家御制,烟中尊品”等极具感染力的话语,把香烟的皇家背景与独特口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卢继光还挑选了一批口齿伶俐、手脚勤快的伙计,身着特色服饰,穿梭在大街小巷发放传单,将中华香烟即将上市的消息广而告之。

这些宣传举措,成功点燃了京城百姓的好奇心,让大家对中华香烟充满期待,为香烟上市营造出热烈的氛围 。

1740年一月底。

中华香烟正式在京城发售,发售当日皇家一号公司门店前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中华香烟三个档次的包装独具匠心,虽未镶嵌奢华之物,却凭借精妙工艺与高雅设计,将皇家的庄重与大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低档中华香烟采用带有暗纹的洒金纸盒,简约不失精致,一条售价50银元,单盒售价6银元,这一价格对普通家庭较为友好。

中等档次以精致织锦为盒身,祥龙瑞凤刺绣栩栩如生,尽显华贵,一条售价100银元,单盒11银元,是家境殷实者的不二之选。

最高档香烟安置于精雕细琢的红木盒内,线条流畅、古雅大气,一条售价200银元,单盒21银元,更是成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中华香烟一经推出,独特口感便迅速征服了京城烟客。

李阁老,这位曾在朝堂上纵横捭阖的退休高官,听闻中华香烟上市,第一时间托人购得最高档烟品。

当袅袅青烟升起,李阁老轻吸一口,醇厚的香气瞬间在口腔中散开,口感绵柔细腻,回味悠长。

李阁老不禁回想起往昔朝堂岁月,感慨道:“以往抽的烟,与之相比,简直如同嚼蜡,这香烟入口绵柔,毫无呛鼻之感,反而带着丝丝缕缕的清香,不愧是皇家出品!”李阁老的赞誉,经由昔日同僚之口迅速传播,引得更多人竞相购买。

与此同时,京城的纨绔子弟们也盯上了中华香烟,他们本就热衷于攀比炫耀,中华香烟的上市,无疑为他们提供了新的谈资与攀比对象。

为了在众人面前彰显自己的阔绰,他们不惜一掷千金,争相购买最高档的中华香烟。

一时间,手持红木盒中华香烟,成为纨绔圈子里最时髦的事。

城中富商们同样敏锐地察觉到了中华香烟的商机,他们一边大量囤积,将其作为高档礼品馈赠政商要员,一边在各种社交场合大肆宣扬,无形间又为中华香烟的火爆添了一把柴。

中华香烟上市消息如野火般,迅速传遍京城的大街小巷。

茶馆里,说书先生绘声绘色地讲道:“各位看官,这中华香烟,圣上钦点,皇家出品。

不仅包装精美,口感更是一绝,抽过的人都说,以前的烟没法比!”众人听得如痴如醉,对中华香烟愈发好奇。

文人雅士们也被中华香烟深深折服,诗社聚会时,京城四大才子之一的苏砚挥笔写下:“烟入喉间韵味长,五旬、百两、二百昂。

自从御品京城现,旧烟失色无人赏。”诗作在文人圈疯狂传播,中华香烟的热度持续飙升。

短短半天时间,三个档次的中华香烟被抢购一空,货架上一片狼藉。

伙计们看着空荡荡的柜台,急得满头大汗,店长更是马不停蹄地向卢继光汇报:“卢经理,不得了!烟全卖光了,现在还有好多顾客等着拿货呢!”

卢继光得知消息,一边派人前往工部工坊催促加快生产进度,一边通过张贴告示、口头承诺等方式告知大家:“各位客官稍安勿躁!中华香烟正在加急生产,不日便会大量到货,还望耐心等候。”

鄂尔奇得知消息当即下令增派人手,安排工人三班倒,日夜不停赶制香烟,还亲自到各个生产环节巡查,严格把控香烟质量。

就在中华香烟销售火爆,各方忙得热火朝天之时,紫禁城乾清宫内,弘历正与海望谋划着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弘历目光炯炯,望着案几上堆积如山的各地商贸奏报,神色愈发凝重,开口说道。

“海爱卿,商务司奏报如今民间商贸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不少资金雄厚的商户抓住机遇,顺势扩大经营规模,带动了百业兴旺。

然而,繁荣背后亦藏隐忧,诸多中小商户虽怀揣着拓展业务的抱负,却被资金压力束缚得举步维艰。”

弘历微微皱眉,手指轻敲奏报:“商务司数据显示,民间钱庄放贷月息普遍在三分以上,部分地区甚至高达五分。

不少商户为了维持运营、扩大生产,不得不冒险借贷。以苏州丝绸商户为例,去年共有37家商户因资金周转选择借贷,其中21家因难以承受高额利息,不仅未能扩大经营,反而赔光老本,落得破产清算的下场 。”

海望听完,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可颁布法令,限制民间借贷利息。

当下民间钱庄利息过高,已成为众多商户发展的沉重枷锁。通过限定利息上限,定能降低商户融资成本。”

弘历微微颔首,目光如炬,沉声道:“海爱卿,此策虽初衷良善,然以朝廷强制手段限制民间借贷利息,一旦实施,民间钱庄出于风险利益考量,会削减放贷规模,甚至退出市场。

如此一来,商户融资途径将进一步收窄,经营状况愈发艰难。更为严重的是,这可能滋生黑市借贷,致使高利盘剥之风盛行,严重扰乱经济秩序,动摇国之根基。故而,此策仅能解一时之困,难以从根本上破除产业发展与金融失衡的困局。”

海望听后,当即跪地叩首,恭敬道:“陛下圣明!臣见识短浅,未能周全考量,险些误了大事。”

弘历并未理会跪地的海望,紧锁眉头,继续踱步沉吟:“外贸司的奏报,让西洋诸国在海外贸易的野心与优势展露无遗。

西洋钱庄行业高度发达,月息仅三厘,相较我朝钱庄三分的高额利息,简直天壤之别,而且,他们的借贷流程极为简便,商人提交申请后,短时间内就能获批。”

“正因如此,西洋商人在海外拓展业务时,凭借低廉的融资成本,能迅速购置先进设备,大幅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商品迭代更新的速度,进一步抢占海外市场。

反观我朝,商户们不仅要承受高额利息的重压,还要应对繁琐的借贷手续,在如此困境下,许多极具潜力的商业计划,因资金短缺被迫搁置,商品的研发与生产滞后,竞争力大打折扣。

长此以往,我朝海外贸易份额将会被西洋诸国蚕食殆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