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 第83章 新型水泥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第83章 新型水泥

作者:凉拌日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7 05:26:34 来源:小说旗

开封府,城内最大的讲学台上。

清华大学优秀学子赵轩身着素雅长衫,身姿笔挺地立于台前。

台下人头攒动,密密麻麻地挤满了来自地方学府的莘莘学子,眼神中却闪烁着好奇与期待。

“诸位同窗!”赵轩开口,声音清朗有力,穿透喧闹的人声,清晰地传向四方,“奉朝廷旨意,今日我肩负重任,带大家叩开新学的大门!这新学,是朝廷为培育经世大才、振兴社稷而大力推行的,关乎诸位的前程,更系着大清的未来!”

言罢,赵轩拿起一块琥珀与一小束绒毛,高声说道:“先聊聊科学课本上的静电现象,当我们用丝绸反复摩擦这块琥珀后,奇妙的事情就会发生。”

只见赵轩手法娴熟,快速地用丝绸在琥珀上摩擦起来,随后将琥珀缓缓靠近绒毛,绒毛瞬间被吸附,紧紧贴在琥珀表面。

台下学子们见状,惊呼声此起彼伏,交头接耳的声音愈发嘈杂,“这是为何?”“难道是什么法术?”

紧接着,赵轩将一个木桶注满水,放入一艘木质小船模型,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

“大家看,这小船能稳稳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水对它有一个向上托举的力,这就是浮力。

物体越重,要让它浮起来,需要排开更多的水。”他边说边用手指向小船,又在空中比划着排水的动作,努力让知识更直观。

最后,赵轩拿出一根长竹筒和一个小铃铛,把铃铛小心翼翼地置于竹筒一端并堵住两头,随后轻轻摇晃竹筒,清脆的铃铛声悠悠传出。

“声音可以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我们摇晃竹筒,铃铛声通过空气传入大家耳中,若将竹筒放入水中摇晃,水下同样能听到声响,因为水也能传声,要是有人把耳朵贴在竹筒上,远处敲击竹筒,通过固体,声音也能清晰传递。”

这番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原本满脸困惑的学子们恍然大悟,不少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人群中,来自偏远县学的林羽听得格外入神,他的双眼紧紧跟随着赵轩的一举一动,手中的笔在本子上飞速记录。

而他身旁的同窗王康,却撇了撇嘴,小声抱怨道:“这些知识虽新奇,可对科考用处不大。听说隔壁府有个学子钻研新学,结果童试成绩一塌糊涂,连老本都丢了。

再说了,眼下新学成绩占比低,还是四书五经更为重要,何必费这劲。”

林羽皱了皱眉,反驳道:“朝廷大力推行新学必有深意,说不定这是以后改变命运的契机。

咱们不能只盯着眼前,得把眼光放长远些。”王康不屑地哼了一声,“你就爱冒险,我可不想拿前程开玩笑。”

讲学进入下半场,赵轩提高音量:“下面我简要讲讲乡试阶段会涉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知识。在物理里,力能改变物体运动,像我们日常推车,受力面积越小,压力越大,比如锋利的刀刃容易切断东西。

化学关注物质变化,铁生锈、白醋加碱产生气泡都是化学反应,生物则研究世间万物的生命奥秘,就拿植物来说,它们生长需要阳光、水和土壤,了解生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自己。”

经过赵轩滔滔不绝两个时辰讲学,基本涵盖了新学各个学科知识。

讲学结束,台下学子们蜂拥而上,将赵轩团团围住,踊跃提问。

林羽好不容易挤到前面,问道:“赵老师,这些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用呢?”

赵轩耐心解答:“比如利用化学知识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物理的力学原理能帮助工匠设计更坚固的建筑。”

这时,王康在一旁冷嘲热讽:“说得好听,这些东西在咱们这穷乡僻壤根本用不上,不过是纸上谈兵。

学了新学,连四书五经都顾不上,科考能有好结果?”

周围的学子们一阵骚动,纷纷附和,认为当下还是以四书五经这类传统学问为主,毕竟这才是科考拿分的关键。

就在这时,开封府学的张教授匆匆赶来,他抬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清了清嗓子说道:“大家静一静!新学知识确实是朝廷为了培养经世致用之才而推行的,已有不少先例证明其价值。

有人觉得新学难、怕影响科考,可别忘了,时代在变,朝廷选拔人才的标准也在变,新学与四书五经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只守着旧知识,才真可能被时代落下。”

众人听后,陷入沉思,现场气氛逐渐缓和,不少学子眼中的疑虑开始消散,对新学有了新的思考。

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学子们于全国各地讲课,全力传播新学知识之际,工部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此前,水泥受困于技术瓶颈,性能质量难以满足工程使用要求,弘历要求工部尚书鄂尔奇组建水泥攻关团队,半年内研制出可用的水泥。

随着清华大学优秀学子庄有恭加入水泥研制团队,以及在鄂尔奇日夜督办下,水泥研制工作进展突飞猛进。

半年时间里,通过不断改进原材料选取,从各地寻来品质更优的石灰石与黏土,革新工艺,引入新的高温煅烧设备与精细研磨技术,反复调试材料配比。

终于,水泥性能取得重大突破,弘历第一时间得知,龙颜大悦,当即摆驾前往工部水泥试验场地。

试验场上,鄂尔奇早已率领一众工匠候驾,见弘历到来,众人纷纷跪地行礼。

弘历快步上前,满脸期待地说道:“平身!鄂爱卿,听闻工程水泥研制成功,快与朕详细讲讲。”

鄂尔奇站起身,恭敬地回道:“陛下,新型水泥以精选的优质石灰石、黏土等为原料,通过全新的高温煅烧工艺,精准控制温度与时长,再经精细研磨工序制成,与沙石混合凝固后坚硬无比,防水性也远超以往。”

说着,鄂尔奇指向一旁用水泥建造的小型建筑模型,以及与传统砖石结构对比的展示区。

弘历饶有兴致地走近查看,伸手触摸水泥墙面,点头赞道:“果然坚实!好!非常好!此乃利国利民之大事。

有了这水泥,往后修筑城墙、宫殿、堤坝等,都能事半功倍。”

鄂尔奇又道:“陛下,西洋知识在改良水泥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庄有恭等清华学子凭借所学化学知识,帮助工匠们精准把握原料配比。

运用物理原理助力改进烧制与施工工艺,可见新学于国家建设意义非凡。”

弘历微微颔首:“朕推行新学,正是为了培育更多经世致用之才。如今看来,成效初显。

传朕旨意,组建中华水泥公司,隶属皇家一号公司,由庄有恭担任公司总经理,负责水泥扩产与改良工作。

此外,对参与研制的工匠与学子们论功行赏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