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各地雷厉风行地整肃鸦片之际,时间悄然步入中华七年(1742年)元旦。
紫禁城太和殿内,新年朝会。
随着酒精与天花疫苗产量逐步提升,肆虐东北的疫情终于得到有效控制,十二月底,张廷玉、杨名时等人才在寒风中返回京城,神色疲惫却难掩欣慰。
张廷玉整了整朝服,率先出列:“陛下,臣等幸不辱命,东北天花疫情如今已得到有效控制,态势渐趋平稳。
截至十二月底,累计确诊病患二十多万人,其中不幸离世的百姓约五万余人。
如今,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已不足百人,且下降趋势明显,相信用不了多久,天花疫情便能彻底平定。
此外,为防范疫情快速扩散,推行剪辫之举收效显着,东北三省已有七十多万人积极响应,民众思想渐开,新风日盛。”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满族大臣们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心中满是震惊与不满。
东北三省作为大清朝龙兴之地,人口不过一百多万,如今竟有这么多人剪了辫子,这让他们实在难以接受。
弘历神色凝重,微微叹息:“这场疫情,苦了东北百姓,也幸得诸位爱卿全力付出,才换来如今局面。
只是那五万多离去的百姓,实乃我大清之殇,朕深感痛心。
至于剪辫之举,当前东北天花疫情尚在,后续仍需用心引导。”
鄂尔泰满脸忧色,拱手说道:“陛下,东北疫情既已趋稳,推行剪辫之举,臣以为大可暂缓。
此乃祖宗所定规制,辫子于我满族而言意义非凡,承载着先辈传承与荣耀。
如今东北三省剪辫者众多,已引得不少满族百姓诸多不安,若再继续推行,恐怕会动摇国之根基。”
此言一出,不少满族大臣纷纷附和,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
弘历抬手虚压,待朝堂渐渐安静下来,沉声道:“鄂尔泰,朕明白你顾念祖宗规制,可推行剪辫之举,初衷并非无端变革。”
弘历目光炯炯,看向鄂尔泰,又环顾四周,接着道:“诸位爱卿想想,此次瘟疫,东北百姓受苦良多,若因这辫子,让疫病有可乘之机,再度肆虐,朕如何对得起天下苍生?
再者,推行剪辫至今,东北三省响应者已达七十多万,其中满人不在少数。
这足以表明,并非我满族同胞抗拒此举,而是大家都盼着早日战胜疫病,过上安稳日子 。”
“我大清要长治久安,需顺应时势,不能一味守旧,剪辫之举,关乎抗疫大局,东北疫区仍需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
鄂尔泰面露难色,还欲再谏,却见弘历已然做出决定,只能无奈退回原位。
朝堂之上,满族大臣们虽心中仍有不满,但见圣意已决,也都默不作声 。
待朝堂议论声稍作平息,户部尚书海望面露喜色,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过去一年我朝田赋收入2800万银元,商税2900万,关税1900万,盐税1100万,外贸1300万,安南阮氏赔付200万,中华银行股东分红200万,中央银行收益500万,杂项500万,共计收入万银元。”
话音刚落,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倒吸一口凉气,脸上露出震惊的神情,这收入数字实在是超乎想象。
海望看向一脸吃惊的众人,颇为得意说道:“
过去一年,官员俸禄支出3500万,赈灾400万,道路水利1500万,军费3500万,其中,打造新式战船600万,东北疫情800万,其他杂项200万,共计支出万银元。
结余1000万银元,加上去年结余9000万,目前国库存银万银元。”
“这国库存银竟然突破万万之数!”户部侍郎苏琦瞪大了双眼,音量不自觉地拔高,引得周围大臣纷纷侧目 。
“陛下圣明,治理有方,才有我朝如今这般富庶繁荣的局面 。”一位两鬓斑白、胡须花白的户部官员,手缓缓捋着胡须,眼中满是欣慰与尊崇。
张廷玉兴奋说道:“自从陛下推行新政以来,农桑商贸一片繁荣,国库充实就是最好的证明,只要继续革新,大清必定更加昌盛!”
一位礼部老臣轻咳一声,拱手道:“陛下,国库充盈固然是好事,可臣听闻新政推行过程中,一些举措似乎与民争利。
比如中华银行发放贷款、商税增收,虽充实了国库,却苦了不少小商户,长久下去,恐伤民间元气,还望陛下三思。”
此言一出,对新政心存不满的官员纷纷点头,神色间的质疑愈发明显 。
弘历坐在龙椅之上,冷笑一声,扫视着大殿内的群臣,缓缓开口:“朕推行新政,意在强国富民,充盈国库,保我大清江山稳固、百姓安居乐业。
往后再有人借着百姓之名,阻碍新政推行的,休怪朕不留情面!”
见朝堂气氛比较紧张,庄亲王快步出列,恭恭敬敬行了一礼后,高声奏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自朝廷决意改造京城道路以来,臣便带领工部众人全力投身京城道路修筑事宜,截至目前,京城内已用水泥铺设道路达10里之长。
路面平坦坚实,雨天也不再泥泞车马行驶其上,安稳顺滑,不再颠簸,货物损耗大幅降低,往来商贾赞誉有加,极大改善了京城的交通条件。”
怡亲王允祥快步上前,神色难掩兴奋:“陛下,臣前几日乘车出行,专门挑了新修的水泥路段。
过去走石板路,一路颠簸,车身晃个不停,人在车里被颠得七荤八素。
可这水泥路,平坦扎实,车轮碾过悄无声息,坐在车里别提多舒坦,跟之前的石板路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不少大臣也纷纷点头,脸上露出认可的神情。
弘历眼中闪过一丝欣悦,语气坚定:“水泥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是我大清发展的基石。
交通局务必加快推进,朕要让这平坦大道遍布大清的每一寸土地。
无论是塞北的草原,还是岭南的水乡,都要享此福祉,真正做到造福万民!”
众臣听闻,当即跪地,齐呼:“陛下圣明!”声音响彻大殿,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