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 第32章 企业法颁布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第32章 企业法颁布

作者:凉拌日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5 19:06:28 来源:小说旗

乾清宫。

“陛下,臣等对《企业法》诸多细节实在深感困惑。

虽已知晓需让商户注册登记、统一税收标准,可具体操作流程、企业范畴的界定,以及企业经营活动的规范方法,还望陛下明示,以解臣等心中疑惑。”刑部尚书张照率先说道。

弘历耐心解释道:“所谓企业,涵盖各类从事商业、手工业等经营活动的组织与个人。

《企业法》的核心,其一,明确注册登记流程,简化手续,让商户依规登记后便能安心经营。

申请人需呈交必要资料,如经营场所证明、负责人身份信息等,衙门审核无误后即予以登记,颁发经营许可凭证。”

“其二,规范经营行为,杜绝欺诈、垄断等乱象,保障市场公平竞争。

《企业法》必须约束商户,商家若短斤少两、售卖假货,必当严惩,恶意排挤同行、独占市场的行为,也要坚决打击。”

“其三,统一税收,制定合理的税率标准。原则上,食品这类关乎民生的必需品,税率5%;日常用品,像衣物、家用器具等,税率10% ;对于那些能提高生活品质,如精美工艺品、特色书籍等物品,税率15%;而奢侈品,例如珍稀皮毛、名贵珠宝等,税率20%,这样既调节消费,又增加财政收入。”

“此外,《企业法》还涵盖契约精神,这是商业往来的根基。

在商业活动中,合同是保障交易双方权益的关键,企业法里面要为商户提供各类合同模板。

诸如货物买卖、劳务雇佣、商铺租赁等常见商业活动,都应有规范模板。

清晰界定双方权利义务、交易内容、交付时间、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

签订合同后,双方都得严格遵守,若有一方违约,另一方可依据合同和《企业法》追究其责任,衙门也会依此秉公裁决,确保商业交易有序进行,维护市场诚信与稳定。”

“而且,企业需建立规范的财务账目,如实记录收支,方便衙门核查税收,也利于自身管理经营。

同时,鼓励企业间公平合作、创新发展,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表彰与政策扶持,推动商业繁荣。”

户部尚书海望接着面露难色,补充道:“陛下,梳理现行税种并简化,虽为良策,但各地区商业情况差异巨大,税目繁多且盘根错节,清查起来恐困难重重,还望陛下示下,如何权衡各地差异,确保公平?”

弘历沉思片刻,沉稳说道:“各地情况不同,确实棘手。

朕思量着,税务局的设立与《企业法》的推行,牵涉巨大,不如先从京师试点。

京师乃我大清首善之地,商业繁荣,各类行业齐全,在此试点,既能快速检验成效,又便于朝廷监管把控。

待积累足够经验,再逐步推广至其他地区。

推行过程中,务必深入调研,听取当地商户与百姓的声音,适时调整。

各地在遵循统一税率框架下,允许依据本地物价、产业特色微调,但幅度不得超过规定税率的10%,确保总体公平。”

就这样,君臣几人围绕着各项改革措施的细节、难点与潜在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而深入的讨论。

不知不觉,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在众人身上,这场关乎大清商业发展的商议仍在继续,每一个观点的碰撞,每一次问题的探讨,都像是为改革之路铺上了一块坚实的基石 。

凭借过往推行新政积累的宝贵经验,刑部尚书张照、都察院左都御史孙嘉淦等人迅速投入到新衙门的组建工作中。

张照凭借其在律法方面的深厚造诣,负责梳理和制定税务局与市场监督管理局运行所需遵循的规章制度。

孙嘉淦则充分发挥都察院监察百官的职能优势,严格把控人员选拔与调配过程中的公正廉洁,确保每一位入职新衙门的官员都德才兼备。

九月底,一切准备就绪,税务局与市场监督管理局顺利在京城宣告成立,与此同时,备受瞩目的《企业法》也正式颁发。

一时间,整个京城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革浪潮席卷。

大街小巷里,小商贩们满脸困惑,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京城的大街小巷里,处处弥漫着困惑与不安的气息,小商贩们三五成群,满脸疑惑地聚在一起讨论着。

卖菜的老李头撇着嘴,满脸无奈地抱怨:“你们听说了吗?朝廷要求做生意的都要注册什么公司,但注册个公司居然得花五十文钱,虽说这钱看着不算多,可咱这小本生意,每一文钱都得精打细算呐!”

卖鸡蛋的王婆婆随声附和,眉头拧成了个“川”字:“谁说不是呢!还有那税务账本,竟然要一百文,真不是一笔小数目。刻个章更是要一百五十文,这么七七八八加起来,开支实在太大了!”

另一个卖菜的小摊贩急得挠头,满面愁容:“这《企业法》要求做生意就得注册登记,可我这小买卖,本来就赚不了几个钱,现在还要花这么多钱去注册,这往后日子可怎么过哟?”

人群里,一位见多识广的老货郎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大伙先别急,听我给你们讲讲。

这注册公司呢,主要针对那些有固定铺面、长期经营的买卖人。

像咱们这些走街串巷、没个固定摊位的小本买卖,按道理是不用注册的。你们想想,要是连咱都要注册,这朝廷也管不过来呀。”

众人听闻老货郎这番话,原本紧绷的神情纷纷缓和下来。

卖菜的老李头长舒一口气,脸上的愁云散去不少,拍了拍大腿说道。

“哎呀,原来是这样,可算把我这悬着的心给放下来了!我就说嘛,咱这天天风吹日晒,挑着担子卖菜的,要是也得注册,那可真没法活了。”

一旁的小摊贩也跟着笑了起来,挠挠头说:“这下好了,不用操心注册的钱了,看来我这生意还能接着安稳做下去。”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不再像之前那般压抑沉重。大家一边讨论着未来的生意经,一边各自散去。

一些头脑灵活的商人开始主动研究起《企业法》,盘算着如何在新规则下拓展生意。

十月初七,税务局与市场监督局正式运营。

市场监督局的差役们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他们手持官府印发的通告,穿梭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对尚未及时注册公司的商铺、作坊等进行提醒。

“各位商户注意啦!《企业法》已颁行,还未注册公司的得抓紧时间,按规矩准备好材料去登记!”

差役们扯着嗓子呼喊,声音在热闹的街市中回荡。

在繁华的前门大街,一家经营瓷器生意的店铺,老板正忙着整理货架,面对上门提醒的差役,一脸惊讶:“这就开始实行啦?我还想着再观望观望呢。”

差役耐心解释道:“老板,这可是朝廷新规,早点注册,往后经营也更安心,受律法保护,可别耽误了。”

琉璃厂的书画作坊里,师傅们正在专心创作。

差役走进作坊,向作坊主说明来意。作坊主皱着眉头,有些犹豫:“注册公司要准备的材料不少,我这一时半会儿还真凑不齐。”

差役赶忙安抚:“您别着急,按要求准备,有不懂的随时去衙门问,这是登记流程和所需材料清单,您先看看。”

还有些商户心存侥幸,试图拖延。

大栅栏附近一家布庄老板,对差役敷衍道:“知道了知道了,过几天就去。”

差役严肃地说:“老板,这可不能马虎,要是逾期不办,可是要按《企业法》处罚的。”

市场监督局的监管人员还在各大集市、商业区张贴告示,详细说明注册的重要性和逾期不注册的后果,希望能引起这些商户的重视。

与此同时,还鼓励百姓举报未注册经营的商户,对查证属实的举报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一时间,京城上下对《企业法》的关注度空前提高。

截止十月底,已有120余家颇具规模的商号注册公司,1500多家小店也完成了个体户登记手续。

然而,仍有大量商户企图蒙混过关。

一些小商铺老板心存侥幸,觉得自己生意小,衙门未必能一一查到,便对注册一事置若罔闻,照常经营。

在东四牌楼附近的一条胡同里,有家小小的杂货铺,老板每次看到差役路过,就赶紧躲进里屋,假装不在。

有一次,差役实在忍不住,走进店铺询问,老板还满脸堆笑地打哈哈:“这两天忙着进货,实在抽不出空去办注册,过两天,过两天肯定去!”

还有些商户对新规不以为意,认为是朝廷多此一举。

在西直门附近的一家打铁作坊,作坊主脾气火爆,面对上门提醒的差役,直接说道:“我家几代人都这么打铁营生,从来没听说过要注册什么的,不就是想多收钱吗?我才不干!”

差役耐心解释,强调这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商家权益,可作坊主依旧不为所动。

此前,市场监督局已多次公示,明确告知京城内的商户,自十一月开始,所有尚未完成注册登记的商户,必须依规停业整顿 。

随着十一月的钟声敲响,这项规定开始全面落实,整个京城都被这场商业整顿的风暴所席卷。

一队队差役身着整齐的制服,怀揣着盖有鲜红官印的停业整顿通知书,迈着坚定的步伐穿梭在京城的大街小巷。

在王府井大街,一家经营多年、声名远扬的绸缎庄老板,满脸抗拒,双手死死抓住店门,不愿让差役张贴通知书,大声叫嚷。

“我这生意做了这么多年,向来本本分分,凭什么说关就关!”

差役们神情严肃,毫不退缩,义正言辞地回应:“这是朝廷新规,所有商户一视同仁,谁都不能例外。”

双方僵持不下,引来了众多路人围观。最终,在差役们强硬的态度和坚决的执行下,通知书还是稳稳地张贴在了店门上,绸缎庄老板只能满脸不甘地松开手。

菜市口附近的几家小饭馆同样未能幸免。当差役们到来时,饭馆老板们情绪激动,有的挥舞着锅铲,有的拍着桌子,大声抗拒。

“我们小本生意,全靠这点营生糊口,说停业就停业,我们吃什么?”

差役们耐心解释政策,但老板们根本听不进去,场面一度陷入混乱。

然而,差役们并未被这混乱的局面吓倒,他们迅速调集人手,维持秩序,强硬执行整顿要求,最终迫使饭馆停止营业。

为确保整顿工作顺利推进,衙门精心部署,安排经验丰富的专人在各个商业区巡逻。

这些巡逻人员犹如敏锐的商业秩序守护者,时刻保持警惕。

崇文门附近的一家茶叶店老板,在停业整顿后,仗着自己熟悉周边环境,趁深夜偷偷开门营业。

想到,巡逻人员早有防备,迅速出动,将其逮个正着。

面对老板的狡辩和抗拒,巡逻人员毫不手软,不仅没收了当天的营业收入,还依法暂扣了店内部分茶叶,严厉警告其不得再犯。

随着整顿工作深入开展,京城商业秩序在短期内看似陷入沉寂,街道少了往日喧闹,店铺招牌不再高挂招揽顾客。

但在这表象之下,是商户们对《企业法》的深刻反思。

一些原本抗拒、心存侥幸的商户,在强硬的整顿措施下,纷纷放下侥幸心理,开始主动了解注册流程,四处收集材料,积极与衙门沟通,期待早日完成注册,恢复营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