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 第34章 杂税取消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第34章 杂税取消

作者:凉拌日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5 19:06:28 来源:小说旗

随着《企业法》在京城稳稳落地,税务局的各项业务也在这股改革浪潮中逐步走上正轨。

此次变革中,最为商户们拍手称快的便是多项不合理税种的取消。

曾经压在商户肩头的落地税,无论货物在何处落地交易,都要额外征收,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

门面税更是不论生意好坏,只要有门面经营,就得缴纳,让不少小本经营的商户苦不堪言。

还有那为跨区域流通设置的关税,严重阻碍了商品的自由流通,限制了商业的发展空间。

如今,这些税种一朝取消,商户们顿感身上的担子轻了许多。

按照企业税务管理规定,企业主们每月需要填报税务账本,这一举措看似繁琐,实则在税务局的精心规划下,变得十分简便易行。

税务账本的设计极为贴心,其中专门有一页是每月填报专用。

这页纸张厚实,抬头清晰标注着各项必填类目,从经营收入、成本支出到各类应纳税款,一目了然。

每栏之间间隔宽敞,方便企业主们详细填写。

而且,税务局还贴心地在每页边缘附上了简明扼要的填写说明,哪怕是初次接触的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经营小型铁器铺的赵老板,初次面对报税任务时,心里直发怵。

当他翻开那本崭新的税务账本,看到那页每月填报页时,不禁松了口气。

在办税大厅,书吏老钱主动上前帮忙。老钱指着账本耐心说道:“赵老板,您瞧,这第一栏填这个月您卖出去的各类铁器总收入,把您账本里的流水加一加就行,下面这栏是进货成本,您把采购铁器原材料花的钱填这儿……”

在老钱的细致指导下,赵老板顺利完成了首次填报,他满脸感激,兴奋地说:“本以为这报税得费老大劲,没想到这账本设计得这么明白,多亏了您,也多亏了这贴心的账本,以后报税我心里可有底了!”

绸缎庄“瑞锦祥”的老板娘,在首次填报税务账本时,一开始也有些不知所措。

但当她看到账本上那页每月填报页旁详细的填写示例,以及税务局发放的报税指南时,心里踏实了许多。

指南里不仅有各类绸缎生意常见收支项目的填报示范,还有应对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老板娘依照指南,仔细梳理店里的账本,一项一项对应着填写,很快就完成了填报。

她由衷感慨:“这账本和指南可帮了大忙,就像有个专业的账房先生在身边指导,以后每个月填报都不用发愁了。”

经营粮行的孙掌柜,业务涉及粮食售卖、加工、批发等多个领域,情况较为复杂。

税务人员小王得知后,主动上门服务。

小王与孙掌柜一同坐在堆满账本的桌前,翻开税务账本,逐栏讲解:“孙掌柜,您这粮食售卖的收入填这栏,加工业务的收入单独填下面这栏,成本支出也按业务类别分开填……”

小王还帮孙掌柜制定了一套适合粮行业务的记账方法,方便他日后记录和申报。

孙掌柜感动不已,说道:“要不是你来,我真不知道这报税得折腾成啥样,这每月填报虽说得按时做,但有了这简单好用的账本和你的指导,我肯定能做好!”

经营早点店的张大叔,虽做着小本生意,但也积极响应报税政策,可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面对税务账本时一脸茫然。

代填人员小李主动迎上去,微笑着说:“大叔,您别着急,您就把这个月卖早点的收入、买食材花了多少钱,都跟我说,我帮您填。”

张大叔如释重负,一五一十地把收支情况告知小李,小李迅速又准确地帮他完成了填报。

张大叔高兴地说:“哎呀,太谢谢你们啦,我还发愁这字都不会写可咋办,有你们帮忙,这报税也不难嘛!”

税务局还在办税大厅设置了专门的咨询窗口,安排经验丰富的书吏随时为企业主答疑解惑。

同时,定期组织税务知识讲座,进一步帮助企业主熟悉报税流程和相关政策。

随着时间推移,绝大多数商户积极响应新政,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可偏偏有个叫王二的家伙,满脑子歪点子。

王二经营着一家热闹的“得意楼”酒楼,位置好、饭菜香,生意一直红红火火。

各项杂税取消后,酒楼利润“蹭蹭”往上涨,可王二这人贪心不足,总觉得钱不够多,居然动起了偷税的歪脑筋。

他把账房先生叫到跟前,神神秘秘地说:“咱们想个办法,把账本‘打扮打扮’,少报点收入,那些税就能少交不少,这白花花的银子可就都进咱们腰包啦!”

账房先生听了,吓得脸都白了,可又不敢违抗,只好硬着头皮配合他弄虚作假,一会儿涂改数字,一会儿编造票据,忙得晕头转向。

起初,王二的这些小动作还真没被发现,他得意得不行,走路都开始飘了,逢人就吹嘘自己聪明,

还在同行面前显摆:“你们老实交税,那是不懂变通,看我,轻轻松松就省下一大笔。”

但税务局的稽查队可不是吃素的。

一天,稽查队员小李和老张在审核税务数据时,发现“得意楼”的纳税情况十分可疑。

小李皱着眉头说:“这酒楼生意这么火,纳税却这么少,肯定有问题!”于是,他们开启了一场“侦探之旅”。

他们先是扮成普通食客,在酒楼里一边吃饭,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客流量,还悄悄和店小二、后厨师傅唠嗑,套取一些内部消息。

接着,又跑到供应商那儿,核查供货记录。供应商一开始还想替王二隐瞒,结果小李掏出证据,严肃地说:“您要是知情不报,也得担责任。”供应商这才乖乖把王二低价进货、虚报进价的事儿说了出来。

没几天,稽查队就掌握了王二偷税的铁证,直接上门。

王二还在酒楼里悠哉悠哉地喝茶,看到稽查队员,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结结巴巴地说:“几位,这是……这是干啥呀?”

小李把证据往桌上一放,冷冷地说:“王老板,您自己看吧。”王二一看,瘫坐在椅子上,知道这下完了。

税务局对王二的处罚可不轻,不仅要补缴所有偷逃的税款,还得交一笔高额罚款。

这下,王二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酒楼的名声也臭了,以前的老顾客都不来了,生意一落千丈。

他懊悔不已,逢人就说:“我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以后再也不敢偷税了!”

税务局抓住这个机会,把王二的事儿编成了段子,印成小册子发给商户,还在知识讲座上绘声绘色地讲,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同时也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商户取消各项杂税的消息,如同一股春风,迅速传遍京师,而后又顺着四通八达的官道、商路,飘向了全国各地的省份。

一时间,大江南北的商户们无不为之振奋,各地都纷纷翘首以盼,期待着这一利好政策能早日在自己所在的地方落地实施。

在江南鱼米之乡,苏州的丝绸商户们聚在茶馆里,兴奋地谈论着此事。“听闻京城那边取消了落地税、门面税还有关税,往后咱们的生意可就好做多啦!”

一位商户激动地说道。众人纷纷点头称是,眼中满是对未来生意的憧憬。

他们期待着,等这政策到了苏州,丝绸运往各地的成本将大幅降低,不仅能拓宽销路,还能增加利润。

一些原本因杂税繁重而犹豫不决的小商户,此刻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地处中原的开封,商业繁荣,各类商铺林立。

当消息传来,粮行、布庄、瓷器店的老板们都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粮行老板李福说道:“这可真是盼来了好消息,以前运粮到周边府县,光是关税就能去掉不少利润。

以后没了这些杂税,粮食价格能更实惠,咱也能多卖点,多赚点。”

大家都开始盘算着如何扩大经营规模,如何优化货物运输路线,仿佛已经看到了生意蒸蒸日上的美好前景。

在遥远的岭南,广州作为重要的通商口岸,商户们对这一消息更是充满期待。

这里的外贸生意十分兴旺,以往外商往来,杂税层层,限制颇多。

如今得知京城的变革,商人们纷纷表示:“要是咱们这儿也取消这些杂税,那广州的外贸肯定能更上一层楼,与海外的贸易往来会更加频繁,咱们也能赚更多的银子。”

他们急切地等待着地方官府的通知,希望能尽快享受政策带来的红利。

各地的商会也行动起来,纷纷向当地官府上书,表达商户们对落实新政的迫切愿望。

商会代表们言辞恳切,阐述取消杂税对促进商业发展、增加地方税收、繁荣经济的诸多益处,恳请官府尽快顺应潮流,推行这一惠民利商的好政策。

在民间和商会的共同期盼下,各地官府也加快了与京城沟通协调的步伐,积极筹备新政的落地事宜,一幅商业蓬勃发展的新画卷,似乎正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 。

然而,不少官员对税务局取消杂税一事颇为不满。

一些地方官员私下抱怨,虽说这些杂税名目繁杂、遭人诟病,却一直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

如今骤然取消,他们担心地方上修桥铺路、兴修水利这类公共事务,会因资金匮乏陷入停滞。

知县刘贵就在同僚聚会上大倒苦水:“上头政策变得太快,咱们底下太难做了!以前靠着落地税、门面税,每年还能有点结余修修补补。

现在没了这些税,路塌了、桥断了,拿什么去修?到时候百姓还不得骂死咱们!”

还有些官员心怀鬼胎,想着杂税一取消,自己捞灰色收入的路子就断了。

曾经在关税关卡任职的赵通判,过去常收商户贿赂,对他们少交关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关税没了,他心里郁闷,总嘟囔:“新规一生效,咱们这些小官日子更不好过了!”

保守派官员纷纷上奏,坚称取消杂税会动摇地方根基,建议恢复税种。

支持改革的官员则针锋相对,列举新政实施后京城商业兴旺、商户踊跃纳税的成果,强调取消杂税对长远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