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 第41章 查抄2500万两!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第41章 查抄2500万两!

作者:凉拌日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5 19:06:28 来源:小说旗

捷报快马加鞭,一路扬尘,火速传至京城。

彼时,弘历正于殿内批阅奏折,眉头紧锁,对东北局势的忧虑仍未消散。

当太监李玉双手高举捷报,高呼“东北大捷”时,弘历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期待。

弘历一把夺过捷报,快速浏览起来。

当看到傅恒率领第一师奋勇作战,一举击杀叛军一万两千人,俘虏三万多人时,他不禁微微颔首,眼中满是赞赏。

而看到查抄出白银2500万两这一数字时,弘历的脸色骤变,大声骂道:“这些叛军将领,竟如此贪婪无度!

国家待他们不薄,他们却为一己私欲,在东北烧杀抢掠、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至此地步,实在是罪大恶极!”

但很快,弘历的情绪又转为欣慰,忍不住大笑道:“好!好一个傅恒!”这爽朗的笑声在养心殿内久久回荡,一扫多日来笼罩在这里的阴霾。

弘历即刻传旨,命人宣鄂尔泰、张廷玉等军机大臣进宫。

待众人到齐,弘历将捷报递给他们传阅,兴奋地说:“诸位爱卿,东北之乱已平,新政推行再无障碍。

此乃我大清之幸,国家之福!”

鄂尔泰接过捷报,看罢,拱手称赞:“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傅恒将军不负圣望,此次大捷不仅平定叛乱,还充实了国库,实乃大功一件。”

张廷玉也满脸笑意,说道:“陛下圣明,决策果断,才使得改革之路得以继续。

这东北军制改革成功在望,国家未来必将更加昌盛。”

弘历微微颔首,眼中满是志在必得的光芒,接着说道:“东北既定,此乃推行新政之绝佳时机。

鄂尔泰,朕命你亲自挑选军中干练之才,星夜兼程赶赴东北,务必深入东北各地,对当地军事力量进行整编。

张廷玉,你协助傅恒安抚东北百姓,重建秩序,务必将新政稳稳落地。”

众人领命。弘历神色一凛,又补充道:“东北局势骤变,蒙古各部想必也在观望。

着人密切关注蒙古各部动静,以免有人趁机生乱,勾结残余势力,一旦有风吹草动,即刻上报。”

盛京之战后,吉林、黑龙江等地残余势力因主将兵败,吓得魂飞魄散。

接下来的一个月,傅恒马不停蹄,率领第一师清剿残敌。

面对敢于反抗的叛军,第一师用先进枪炮发起猛攻,火枪齐射,炮声隆隆,敌人阵地被炸得稀巴烂。

1737年十月底,东北残余势力被彻底肃清。

张廷玉奉旨抵达东北后,迅速推进恢复工作。他深入民间慰问百姓,组织修复受损建筑,让百姓安心生活。

警察局、反贪局、中华社等政府机构相继恢复,社会秩序逐渐恢复稳定。

鄂尔泰抵达东北后,马不停蹄地投身于部队整编工作 。

鄂尔泰亲自挑选经验老到、心思缜密的审讯官员,对叛军展开逐一甄别审讯。

对于那些被胁迫参与叛乱、罪行较轻且真心悔过的士兵,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而叛乱的核心骨干,以及犯下严重罪行、死性不改之人,则依法严惩,绝不姑息。

在筛选士兵时,鄂尔泰设立了严苛标准。要求参与整编的士兵身体素质必须过硬,得通过负重长跑、器械操作等体能测试。

同时,格外重视品行考察,通过询问当地百姓、了解过往行为,确保入选士兵忠诚可靠、纪律性强。

除了从现有军队和叛军俘虏中筛选,鄂尔泰还把目光投向民间,发布招募告示,鼓励东北当地青壮年踊跃参军。

每天都有大量热血青年前来报名,鄂尔泰安排专人仔细调查报名者背景,排除有不良记录或与叛乱势力关联密切之人。

经过层层筛选,一批身体素质出色、心怀报国之志的民间青年脱颖而出。

为强化部队的思想建设和组织管理,鄂尔泰还从第一军抽调了一批忠诚可靠的政委。

这些政委通过定期组织学习和谈心谈话,帮助士兵们深刻理解军队的使命和新政的意义,同时不断强化他们对皇帝的忠诚。

通过思想教育和日常沟通,政委们让士兵们认识到,忠于皇帝就是忠于国家,服从朝廷就是维护边疆稳定。

这种教育有效提升了士兵的忠诚度和使命感,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

到十一月底,顺利将盛京将军辖区、吉林将军辖区与黑龙江将军辖区的军事力量整编成第25-30师,成为大清第五集团军,弘历任命玉保为军长。

听闻朝廷迅速平定东北叛乱,蒙古各部反应各异。

漠南蒙古中,科尔沁部因与清廷联姻,深知朝廷实力,决定维持现状,加强和朝廷的友好往来,巩固自身地位。

喀喇沁部则保持谨慎,一边加强与内地的贸易,一边巩固军事防御,避免卷入纷争。

漠北蒙古的土谢图汗部,在宗教领袖的建议下,继续接受清朝管理,加强与库伦办事大臣的沟通,整顿内部事务。

车臣汗部继续遵循清朝外交政策,加强边境防御,防止沙俄渗透,同时与周边部落互通消息。

漠西蒙古部分部落蠢蠢欲动,但因实力不足,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继续蛰伏。

过去一年,西北局势显着缓和,弘历敏锐抓住时机,趁朝廷威势正盛,果断推动陕甘改革。

十二月初,弘历下令驻守云贵地区第四军第19-21师、驻守在黄河两岸第二军第7-9师奔赴西北前线轮换。

刚从东北回来的鄂尔泰来不及休息,便马不停蹄地赶赴陕甘地区。

抵达后,迅速组建军制整编专班团队,从京城第一军抽调资深教官,为新编部队带来前沿的训练方法。同时,精心挑选政治觉悟高、忠诚可靠的政委,他们将承担起新编部队思想建设的重任。

在整编过程中,鄂尔泰首先对轮换下来的士兵进行全面评估,按照身体素质、军事技能、战斗经验等维度进行分类。

依据新式军制,将他们重新编排成六个师,确保每个师的人员结构合理、战斗力均衡。

训练工作同步展开,教官们针对士兵特点,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体能训练上,通过长跑、负重行军等项目,提升士兵耐力与力量。

武器实操训练中,从冷兵器到新式火枪、火炮,让士兵熟练掌握各类武器使用技巧。战术训练模拟西北常见的山地、荒漠作战场景,培养士兵团队协作与灵活应变能力。

政委们则深入士兵群体,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讲述王朝历史、皇帝的功绩与期望,激发士兵的荣誉感与使命感,让忠诚于皇帝、保卫国家的信念深深扎根在每一位士兵心中。

在鄂尔泰的严格把控与精心安排下,各项工作紧张有序推进。

到十二月底,西北两路军和地方绿营顺利整编为第31-36师,大清第六集团军正式成立,弘历任命岳钟琪担任军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