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 第77章 留辫不留命,留命不留辫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第77章 留辫不留命,留命不留辫

作者:凉拌日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5 19:06:28 来源:小说旗

六月底的时候,张廷玉、杨名时、钱斗保等人已经在奉天省坚守两个月,为快速控制疫情,张廷玉命令第五集团军玉保带人封锁疫区,派重兵把守边境口岸。

太医院组织当地郎中挨家挨户排查,一旦发现感染者,立即将其转移至集中隔离点,安排经验丰富的太医悉心照料。

由于防疫物资匮乏,钱斗保院使号召百姓用旧衣物、纱布赶制简易口罩,杨名时则带领一众礼部官员深入集市、村口等人流密集处,现场演示口罩正确佩戴方法,并组织免费发放,全力提升百姓防护意识。

为了预防感染,太医院医师们集中为当地百姓接种痘苗,然而百姓们心存恐惧,即便地方礼部官员四处奔走、全力宣传,主动接种者仍寥寥无几,为打破僵局,礼部官员先说服德高望重的乡绅、族长率先接种,以实际行动打消百姓顾虑,然而不少人接种后死亡,引起不小的恐慌。

而在推行剪辫举措时,汉人经多轮劝说,大多数能够理解配合,可满人几乎全体抗拒,不少人态度决绝,甚至喊出宁死不从的话语,在满人传统观念里,辫子不仅是外在装饰,更是民族认同与文化传承的核心象征,剪辫子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对信仰与传统的巨大冲击。

就在局面僵持不下之时,民间突然传出

“留辫不留命,留命不留辫。”

“一个留辫全家亡,一家留辫全村亡”的恐怖传言。

一时间,盛京城内人心惶惶。

这些传言自然出自弘历的手笔,为了在大清推行剪辫子大业,不得不用点非常手段,当然弘历这样做不仅仅为了改革,也是为了大清百姓生命安全着想。

张廷玉得知传言后,虽觉此事比较蹊跷,但很快明白其中深意。

一面不动声色地维持秩序,一面抓住时机联合地方官员、满人中有识之士,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宣传行动。

随后数日,奉天地方官员、颇为开明的满人深入每一个村落、每一条街道,耐心阐述剪辫防疫的重要性,还设立专门剪辫子场所,以妥善的礼仪收集保管剪下的辫子。

这番努力终见成效,奉天省、吉林省剪辫子人数剧增,短短两个月,奉天省剪辫子者达数十万人,吉林省也有数万人响应,就连疫情相对较轻、感染者数量较少的黑龙江省,也有数千人选择剪辫子。

在张廷玉等人与奉天、吉林、黑龙江省地方官员紧密协作下,天花疫情蔓延速度终于得到有效控制。

盛京府巡抚衙门。

张廷玉神色凝重,望着疫区的方向缓缓说道:“当前疫情虽然有所减缓,但是每日仍有大量新增病患,稍有不慎,疫情便可能出现反弹,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礼部尚书杨名时接着说道:“值得欣慰的是,民间对种痘、佩戴口罩、限制聚集以及剪辫子等防疫举措的抗拒情绪已有所缓和,民众开始理解配合,这是个好兆头。”

钱斗保听闻,神情兴奋:“前几日,朝廷传来喜讯,太医院不负众望,成功研制出新型天花疫苗,还调配出一种消毒药水,听说叫什么酒精,有了这些,这场抗疫之战,我们胜算大增。”

看到疫情逐渐稳住,奉天省巡抚廖胜煃眼眶湿润,郑重向三人拱手表达感激 。

看着众人神态轻松的样子,张廷玉心中暗自说道,但愿新型疫苗以及那所谓的酒精能如期望般发挥效用,让这肆虐的疫情彻底消散。

一周后,陈司成、徐寿等人匆匆赶来。

陈司成难掩激动之色,大声说道:“诸位莫要忧心!新研制的疫苗效果极佳,经过多次测试,致死率不到百分之一,这可比之前的痘苗安全太多了。

只要能大规模接种,定能有效控制疫情!”

徐寿也在一旁补充:“不仅如此,我们研制的酒精对微生物杀毒效果极好,日常消毒使用,能极大降低天花疫情传播风险。

相信只要合理运用疫苗与酒精,这场抗疫之战,我们胜券在握!”

张廷玉微微点头,紧绷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如此甚好!有了这两样‘法宝’,我们便有了更强的底气。

接下来,务必加快疫苗分发,同时合理调配酒精,确保各个防疫点和百姓家中都能充足供应。”

几日后,随着天花疫苗和酒精投入使用,效果立竿见影,感染人数显着下降。

盛京府巡抚衙门。

钱斗保紧锁眉头,焦急地说:“疫苗与酒精库存已经告急,当前接种和消毒工作随时可能被迫中断。”

陈司成和徐寿对视一眼,深感责任重大,陈司成坚定地说:“如今你们已经掌握新型疫苗使用方法,我们现在立刻回去,想办法优化生产流程,寻找替代材料,尽量提高疫苗产量。”

徐寿也点头应和:“我会和工部的工匠们一起,改良酒精生产设备,争取早日突破产量瓶颈。”

鉴于产量有限的现状,张廷玉当机立断:“在产量提升之前,此前的封锁疫区、排查病患、隔离、推广口罩、剪辫等防控措施仍需严格执行,不可有一丝松懈。”

紫禁城养心殿内,弘历正端坐在案前,手中的朱笔不时在奏章上圈点批注,而关于东北疫情的折子被他单独放在一旁,上面密密麻麻的朱批显示他对此事的格外关注。

此前弘历担心天花疫情肆意蔓延,造成难以挽回的重大人员伤亡,方才推动牛痘疫苗和酒精的研制,将其作为应对疫情的保险手段。

在弘历看来,这场疫情虽危机四伏,却也是推行变革的难得契机,若疫情短时间内被彻底扑灭,剪辫子这一意义深远的变革计划便会因缺乏足够的推动力量而受阻。

弘历虽心系百姓安危,却也在心中权衡利弊,暂时收起了提升疫苗和酒精产量的想法。

京城太医院内,陈司成带领太医院的医师们日夜守在实验室,不断尝试新的配方和工艺,双手因长期接触药剂而变得粗糙红肿。

徐寿则与工部的工匠们整日泡在工坊里,拆解、改良生产设备,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废寝忘食。

然而,缺乏技术指导的他们,每前进一步都无比艰难。

而在盛京府,为了节省珍贵的疫苗和酒精,张廷玉制定了严苛的分配方案,优先保障疫情最严重的区域和重点场所,如隔离点、医院。

接种疫苗时,按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排序,孩童和孕妇优先,酒精则定量发放到各个村落,由专人负责监督使用,确保每一滴都用在刀刃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