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 第4章 中华日报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第4章 中华日报

作者:凉拌日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5 19:06:28 来源:小说旗

弘历扫视着朝堂上神色各异的官员,内心暗忖。

此次军事改革意义重大,一是为紧握军权,如今军队体系繁杂,各方势力交错,威胁皇权,改革能让军权集中,政令畅达。

二是要提升作战效率与战斗力,旧军制调度迟缓、战术落后,新制度配合新战术与训练,能增强实战能力。

三是得缩减军费,庞大军事体系耗财甚巨,裁撤冗军、优化配置,能减负并助力民生。

要完成改革,妥善安置裁撤军人极为关键,否则易生叛乱。

组建警察局与反贪局,既能分流安置人员,又能为新机构注入活力,还能让各部门专注主责,提升效率。

在弘历看来,这只是开端,未来大清所有部门都要走向专业化以顺应时代。尽管阻力巨大,但身为国君,他决心坚定,绝不退缩。

随着弘历转身离去,官员们纷纷跪地恭送,待皇帝身影消失在视线中,才小心翼翼地起身,三两成群、神色各异,低声议论着退下朝堂。

回到养心殿的弘历,稍作休憩,便即刻下令:“传工部尚书、通政使司长官前来见朕。”

不多时,工部尚书鄂尔奇与通政使司长官汤之旭匆匆赶来,进入殿内,两人整齐跪地,高声行礼:“臣等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弘历微微抬手,示意二人平身,神色关切地开口问道:“鄂卿,朕今日想了解一下,当下的造纸术发展到何种境地了?纸张成本如何?还有印刷技术,能否满足大量印制物件的需求?”

鄂尔奇恭敬地向前一步,有条不紊地回道:“陛下,如今造纸术已十分成熟,能造出多种纸张,像竹纸成本较为低廉,每百张成本约二十文;

皮纸质地优良,每百张成本大概五十文 ,不过大规模采购兴许还能再降些。

印刷技术主要是雕版印刷,技艺成熟,但效率不高,熟练工匠每日能印两百张左右。”

弘历微微颔首,转而看向汤之旭,问道:“汤卿,朕还想知道,各地驿站公文传递速度如何?”

汤之旭赶忙上前,恭敬回道:“陛下,京城周边加急公文,快马一日一夜可行六百里;普通公文日行三百里。

距离京城较远的省份,如云南、贵州等地,加急公文送达京城需七八日,普通公文则要半月有余。

西北边境军情紧急时,借助烽火传讯配合快马加急,可缩短传递时间。”

弘历听完,神色凝重,在殿内踱步片刻后说道:“二位爱卿,朕有个想法,此事关乎朝廷日后发展,极为重要,你们务必全力配合。”

两人正襟危坐,头压得极低,大气都不敢出。

“朕有意成立报社,发行一种名为报纸的刊物。这报纸,能将朝廷政令、民生要事、各地见闻等,以文字形式定期刊发,广为传播,让天下百姓都能知晓朝廷动向、世间时事。”

弘历目光炯炯,望向鄂尔奇和汤之旭,继续道。

“此事意义重大,关乎国计民生与朝廷声威。

朕命你们即刻着手筹备报社相关事宜。工部尚书,由你担任社长之职,统筹报社事务。

通政使司长官,你出任副社长,协助社长,重点负责报纸传递,务必确保报纸及时分发到各地分社。”

鄂尔奇与汤之旭赶忙跪地叩谢皇恩,可二人面面相觑,满脸都是疑惑,对报纸到底是什么,实在毫无头绪。

弘历见状,神色温和,吩咐太监取来纸张笔墨。

他将一张宣纸缓缓折叠两次,随后和声细语地讲解:“鄂卿、汤卿,你们瞧。

这报纸分成四个版面,各有独特用处。”

弘历修长的手指轻点第一版,“首页至关重要,专门刊载皇帝口谕,要让天下百姓第一时间听闻朕的旨意,感受朝廷关怀。”

接着,他翻开第二版,耐心说道:“这第二版用来详述朝堂上的重大决策,比如新颁法令、税赋调整,让百姓清楚朝廷施政方向,明白各项政策背后深意。”

再翻开第三版,“此版主要展示各省情况,民生疾苦、丰收灾荒、官员政绩,都在其中,使百姓能知晓四方动态。”

最后,弘历指向第四版,“这第四版汇聚各地新鲜事儿,不管是新奇技艺、民间趣闻,还是风土人情,都能拓宽百姓见识。”

鄂尔奇心中暗叹,这报纸果真是个新奇物件。若把这报纸普及全国,那皇帝的影响力必将无人能及,朝廷的威望也会大大提升。

他稳了稳心神,躬身向前,双手抱拳,毕恭毕敬地说道:“陛下,如此承载着革新使命与深远意义的报社,唯有陛下赐下的名号,方能彰显其非凡地位与价值。

恳请陛下为报社赐名,使其在圣上的庇佑与期许中,成为启迪万民、宣扬国威的不二喉舌。”

弘历目光如炬,沉思片刻,雄浑有力地说道:“朕赐名‘中华社’,发行的报纸就叫《中华日报》。

‘中华’乃我华夏传承之精髓,是万民共仰的精神根基。这‘中华社’与《中华日报》,当以弘扬中华之正气、传播朝廷之德政、展现天下之万象为己任,成为联结四海、凝聚民心的纽带,让我大清的光辉,随着这份报纸的发行,普照中华大地。”

鄂尔奇当即高声赞叹。

“陛下圣明!

这‘中华社’与《中华日报》之名,当真是绝妙至极!

‘中华’二字,蕴含着我华夏千年的深厚底蕴,将我大清治下各族紧紧凝聚。

以其为名,寓意着陛下广纳四海、包容万邦的宽广胸襟,定能团结起天下各族儿女,让我大清的威名与文化,借由这份报纸远扬四方,令万民归心,共享太平盛世!”

说罢,他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大礼,眼中满是尊崇。

汤之旭也赶忙附和:“鄂大人所言极是,陛下取此佳名,实乃我大清之幸,万民之福。

往后《中华日报》发行,天下百姓便能更真切地感受到陛下的恩泽与宏伟大略,我等定当全力以赴,不负陛下厚望,将报社办得风生水起!”

弘历满意地点点头,神色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与期许。

“此事刻不容缓,朕命你们一个月内务必筹备完毕。报纸第一版内容意义重大,由朕亲自执笔撰写。至于后面三版,你们二人协同商议拟定。

待内容敲定,再来找朕取第一版内容,一并呈朕审核,无误后方可印刷。

初次发行,至少印刷十万份,务必让这《中华日报》在大清的土地上广泛传播。”

他目光如炬,依次扫过鄂尔奇和汤之旭,加重了语气。

“朕命你们调动一切人力、物力,做好万全准备。

若有任何阻碍与难处,即刻向朕汇报,切莫耽误了这开天辟地的大事。这不仅是朝廷的要事,更是关乎天下百姓福祉、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之举,你们可明白?”

鄂尔奇和汤之旭忙跪地叩首,齐声应道:“臣等领旨!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