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劈出来的皇长孙 > 第232章 神秘调料(下)

大明:劈出来的皇长孙 第232章 神秘调料(下)

作者:爱吃木耳芝麻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5 19:54:55 来源:小说旗

朱英神秘一笑,卖起了关子:“三叔,您先别问那么多,赶紧尝一口试试嘛,等您尝过之后,侄儿自然会告诉您答案的!”

朱棡犹豫了片刻,但终究还是抵挡不住好奇心的驱使。他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将手指伸进罐子里,轻轻地蘸取了一点那黏糊糊的液体,随后缓缓送进嘴里。

然而,就在那一刹那,朱棡整个人都愣住了。

因为当那液体触碰到舌尖的瞬间,一种前所未有的鲜美滋味迅速在口腔里弥漫开来。

这种鲜美简直无法形容,仿佛是天地间所有美味的精华汇聚于此一般,让朱棡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回过神来的朱棡瞪大了眼睛,满脸惊喜地叫道:“哎呀呀,大侄子,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啊?竟然能有如此惊人的鲜美口感!我这辈子吃遍山珍海味,却从未品尝过这般奇妙的味道!”

朱英看着朱棡那副惊讶又满足的模样,不禁得意地笑了起来:“三叔,其实您应该听说过牡蛎吧?”

朱棡连忙点头应道:“那是自然,牡蛎可是海里的宝贝呢!难道说……这罐子里的东西跟牡蛎有关系?”

朱英微笑着颔首,表示肯定:“没错,三叔果然见多识广!不过呢,这可不是普通的牡蛎哦,经过我的一番精心烹制和加工,它已经变成了另一种独特的美味——蚝油!”

朱棡满脸狐疑地盯着面前的耗油,眉头微皱,不解地问道:“耗油?这真的是油吗?我怎么从未听闻过此等物事?”他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瓶子拿起来仔细端详着。

站在一旁的朱英见状,不禁笑出声来,轻轻地摇了摇头解释道:“三叔啊,您可别误会啦。严格来说,这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油呢。它实际上是由牡蛎经过长时间熬煮制成的一种调味品罢了。侄儿之所以称之为‘耗油’,纯粹只是个人习惯使然呀!”

朱棡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然后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耗油瓶,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片刻之后,他抬起头看向朱英,好奇地追问道:“大侄子,照你这么说,难道你那些令人赞不绝口、美味无比的菜肴,其关键之处就在于这种叫做耗油的调料么?”

朱英微笑着肯定地点了点头应道:“没错,三叔,正是因为有了这耗油,我的菜品才能增色不少,味道也更为鲜美可口呢!”

朱棡听完朱英的这番话,双眼顿时亮了起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连忙急切地说道:“哎呀呀,大侄子,既然这玩意儿如此奇妙,能让菜变得这般美味,那可得多生产一些才行呐!”

然而,朱英却苦笑着摆了摆手,无奈地回答道:“三叔有所不知啊,这生蚝获取实属不易,而且熬制耗油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产量还十分有限呢。所以目前想要大规模制作,恐怕不太现实哟。”

朱棡一脸轻松地摆着手说道:“哎呀,没事没事,你尽管放心大胆地将那方法告知于我便好,至于其他后续的问题嘛,嘿嘿,山人自有妙计去解决!”他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仿佛一切难题在他面前都会迎刃而解一般。

朱英却是满脸狐疑之色,皱起眉头不解地问道:“三叔啊,侄儿即便告诉了你这个法子,您如今可是身在遥远的太原呢,又要到何处去寻得那些牡蛎呀?”说罢,还轻轻地摇了摇头,表示对此事颇为担忧。

然而朱棡却胸有成竹地笑了起来,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回应道:“哈哈,这一点你大可不必担心,我自然早已有应对之策啦!你只需如实相告即可。”原来,就在刚刚听闻这美味竟然是用牡蛎制成之时,朱棡的脑海里瞬间便浮现出了解决之道——青州老七那里可不正有着大量的牡蛎么!想到此处,他不禁心中暗喜,觉得自己此番进京真是不虚此行啊!

朱英见朱棡如此执着,且话已至此,知道再推脱也是无用,只得无奈地点头应承道:“既然三叔心意已定,那侄儿稍后便会将熬制蚝油的具体方法详细地书写下来交予您。”

朱棡闻言大喜过望,连忙重重地点了几下头,心中暗自思忖着:此次京城之行收获颇丰,待回到太原之后定要好好尝试一番这独特的美食制作技艺。

与此同时,在宫廷的另一侧,这几日以来,朱标一直带领着内阁成员们忙于处理各类政务。令人欣喜的是,一切事务进展得极为顺畅。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标对于内阁制度下的这种施政方式愈发喜爱有加。

尽管每日在那房间之中总是充斥着不绝于耳的激烈争吵声,但如今的朱标反倒对此情有独钟。

只因他深知,这些大臣们越是争执不休、互不相让,最终所想出的解决办法便会越发精妙绝伦。

且说这内阁中的三位大臣大学士刘三吾、学士方孝孺还有最新的六首状元黄观,平日里在外人面前皆是一副文质彬彬、风度翩翩之态。然而,一旦置身于这间议事房内,他们便全然抛开了所谓的气度与涵养。

朱标有时甚至觉得,如果自己不在场监督着他们,恐怕这几人真有可能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

这不,就在今日,如往常一样,他们三个人又一次吵嚷起来。而此次引发这场争论的缘由,则是刚刚送达的一份奏疏。

这份奏疏乃是由江西建昌府知府张鑫呈递上来的,其内容关乎南城县的河堤状况——那里的河堤已然出现了裂痕,亟待修缮,故而请求朝廷尽快拨发相应的款项以作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