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劈出来的皇长孙 > 第242章 大朝会(上)

大明:劈出来的皇长孙 第242章 大朝会(上)

作者:爱吃木耳芝麻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5 19:54:55 来源:小说旗

第二日清晨,太阳还未完全升起,天边仅露出一丝微弱的曙光。晨曦的微光宛如缕缕轻纱,轻轻地洒落在窗棂之上,给整个房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光辉。窗外的树林里,鸟儿们欢快地歌唱着,它们清脆悦耳的啼鸣声交织在一起,宛如大自然精心谱写并演奏的美妙晨曲,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此时,在宫城的一座巍峨角楼处,忽然传来一阵低沉而又雄浑的钟声——“当!当!当!”这声音沉重有力,仿佛能够穿透云霄,传遍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原来是一名身穿华丽飞鱼服的威武武士,正有节奏地挥动手中的撞木,一下接一下地撞击着那口象征着大明皇权至高无上的巨大铜钟。

随着一声声悠扬的钟声在空气中缓缓扩散开来,以宏伟壮观的紫禁城为中心,迅速向京城中的各个角落传播而去。

今日乃是大朝会之日,在京城中凡四品官及以上的所有官员皆需前往参加。此刻,雄伟庄严的太和殿内,开国皇帝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亲自御门听政。

无论是严寒的冬日还是酷热的盛夏,亦或是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这一传统仪式从未间断过。

当最后一声钟声渐渐消散在空气中时,紫禁城那高大厚重的宫门缓缓开启。紧接着,数不清的在京官员纷纷现身。

他们身着鲜艳夺目的朱紫色官服,依照各自官职的高低大小,有条不紊地分成文臣和武将两列队伍,犹如两条长龙一般,井然有序地从宫门鱼贯而入……

在阳光照耀下,朱元璋身着华丽的龙袍,端坐在装饰精美的仪仗之上,浩浩荡荡地向着宏伟壮丽的太和殿行进。他的身影威严庄重,仿佛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

众所周知,朱元璋上朝时向来与众不同,从不端坐于金碧辉煌的金銮殿内。他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被特意放置在了太和殿外面宽敞的门洞之中。这种独特的理政方式,被称为御门听政,彰显出朱元璋亲力亲为、贴近臣民的治国理念。

随着朱元璋的临近,原本安静肃穆的太和殿空地瞬间沸腾起来。臣子们纷纷跪地叩拜,他们激昂高亢的朝拜声如同汹涌澎湃的海浪一般,响彻云霄,回荡在整个宫殿上空:“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震耳欲聋的呼喊声,似乎要冲破苍穹,直达九天之上。

朱元璋稳稳地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地扫视着下方黑压压一片的臣子。片刻之后,他微微抬手,用低沉而又充满力量的声音说道:“众卿平身!”话音刚落,如雷贯耳的回应声再次响起:“谢万岁!”紧接着,臣子们整齐划一地站起身来,个个低头垂手,恭恭敬敬地站立着。

然而,在朱元璋身旁,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物静静地伫立着,此人便是当朝的太子朱标。能够与皇帝并肩而立,享受这般独一无二的殊荣者,唯有他一人而已。此刻的朱标,身姿挺拔,神情肃穆,透露出一种与生俱来的尊贵气质。

朱元璋轻咳一声,润了润喉咙后,中气十足地开口道:“众爱卿啊,前些日子朕出宫微服私访去啦,这几日不在宫中,但如今朕已经平安归来。今日朝会,诸位臣子大可畅所欲言,不必有所顾忌!”

他那威严而洪亮的声音犹如洪钟一般,穿过高大巍峨的宫门,迅速向整个宽广辽阔的广场蔓延开来,并清晰无误地传入在场每个人的耳朵里。

就在此时,站在一旁的朱标不动声色地朝着下方的黄观微微眨动了一下眼睛,同时稍稍挑了挑眉梢。

黄观瞬间心领神会,只见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稳步向前迈出几步,双手抱拳躬身行礼,高声喊道:“启禀陛下,微臣有要事上奏!”

随着黄观这声高喊落下,原本还有些嘈杂的广场刹那间变得鸦雀无声,所有大臣们的视线几乎在同一时间齐刷刷地聚焦在了黄观身上。

这些大臣们对于这位年纪轻轻却能身居要职、位列内阁的后生晚辈向来心存轻视与不满。

毕竟在他们看来,一个初入朝堂没多久的毛头小子居然能够如此轻易地登上高位,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

显然,这黄观不过是仗着得到了圣上和太子殿下的青睐,才得以平步青云、一步登天罢了!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炯炯地盯着下方的黄观,威严地开口道:“黄爱卿,不必拘谨,有何话语但说无妨!”

只见黄观恭恭敬敬地上前一步,拱手施礼后朗声道:“回皇上的话,前日微臣接到江西建昌府知府张鑫呈上的奏折,其中言及他治下的南城县河堤已然出现裂缝。这河堤乃是保障当地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之关键所在,若不及时修缮,恐怕会酿成大祸啊!因此,张鑫知府特向朝廷恳请拨发专款以作修缮之用。”

朱元璋听着黄观的陈述,脸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待黄观说完之后,他缓缓将视线移向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们,沉声道:“诸位爱卿,对于此事你们可有什么看法?不妨畅所欲言,大家一同商议一番吧!”

朱元璋的话音刚落,只见工部尚书秦逵跨步而出,朝着皇帝深深一躬后说道:“陛下明鉴,微臣认为此事的确需要审慎处理。那南城河堤关系到无数百姓的生计与安宁,倘若放任不管、不予修缮,一旦河堤决口引发洪灾,后果不堪设想。然而,近年来工部所拨款项大多用于北方战事中的防御工事建设,如今要额外调拨大量资金来修缮南城河堤,实在有些捉襟见肘啊。”

听到工部侍郎这番话,朱元璋不禁微微皱起眉头,似乎对这个情况感到颇为棘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