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 > 第385章 君臣合谋

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 第385章 君臣合谋

作者:黄家大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6 11:01:44 来源:小说旗

皇宫宣武殿,鸿帝阴沉着脸坐在椅子上,暗夜使都慰于坤川正弯着腰向鸿帝禀报。

“陛下,据江南道暗夜使传来消息,两浙最近有异动,大批不明身份之人,扮作百姓往燕安周边聚集!”

鸿帝阴沉着脸,问道:“大量不明身份的人?各地州府是干什么吃的,没有路引怎么会放这些人穿州过府。”

于坤川低声道:“据查,这些人手里皆有路引,是以沿途各州府都予以放行,那路引是两浙府衙开具的。”

鸿帝冷笑一声:“呵,装都不装了么!大约有多少人?”

“人数太多,又是分批而来,无法具体估算,恐是不下三千。”

“呵,三千?”鸿帝怒极反笑:“将这三千人给朕放进来,朕倒要看看,他是否真敢!”

于坤川一个激灵,他感觉到了鸿帝巨大的杀意。

“还有何事?”鸿帝的怒气瞬间又收了回去,做为帝王,喜怒都在一瞬间。

于坤川抿了抿嘴:“齐王派人前往湘楚之地,似乎是去寻人,已寻了数月,好像还没找着。”

鸿帝眉头一皱:“齐王派人去湘楚找人?所为何事?”

“属下不知。”于坤川如实答道。

鸿帝心念动了动,道:“你先下去吧。”

于坤川拱手行了礼退下了,鸿帝又将江有叫了进来:“传朕旨意,从明日起,让齐王上殿听政。”

小太监江有闻言身躯一震,他与太子走得太近,收了赵弘安不少好处,也透了不少消息。

他是一个机灵之人,赵弘安被禁在东宫中,便知赵弘安大势渐微,自己也整日里提心吊胆怕遭牵连,暗悔不该收太子好处。

如今又听得鸿帝让齐王上殿听政,学治国之道,这是要立赵祈佑的迹象啊。

江有一边领旨退下,一边盘算着现在去抱齐王的大腿还来不来得及。

此时又有传礼太监来报:“镇国公、梁国公求见。”

“宣。”

鸿帝听得两位老臣夜间进宫,虽然身体已有些疲累,依然让二人上殿。

“两位爱卿,夜间进宫所为何事?”鸿帝淡声问道,声音中带着些许疲惫。

“老臣,有喜事要报与陛下。”姜守业见得鸿帝面色稍差,便也不打君臣间的客套了。

“老臣也是为陛下贺喜而来。”上官云冲也道。

鸿帝微微一笑,道:“两位爱卿,丰邑侯开通商路,这是大喜之事,今日在朝会上已然知晓,还有何喜事?”

姜守业道:“丰邑侯开通商路回返,算是一喜,但与老臣现在所说之喜,不可同日而语。”

“哦?是何喜事?”鸿帝闻言来了精神。

“陛下,托您之鸿福,上天眷顾我大周,鹤留湾的土豆已到了收获的季节了。”

“哦,原来是这事,朕差点忘了。”鸿帝淡应了一声,而后猛的一震,姜远当时曾说土豆能让天下人吃饱饭。

现在姜守业与上官云冲夜间进宫,又言说是大喜之事,难道…

鸿帝激动起来:“两位爱卿,是不是真如丰邑侯所说,亩产二十石!”

“陛下,土豆今日开挖了一株,收获一斤一两,如果都按此估算,亩产怕是远不止25石。”姜守业道。

鸿帝闻言大喜:“若是这般,只需三年,我大周便可富足起来,两位爱卿,这真乃大喜之事啊!”

上官云冲看了一眼姜守业,既然姜守业报了喜,那个忧就得他来说了:

“陛下,土豆高产的确可喜,但说三年富足,恐怕极难,只怕这土豆只能种在鹤留湾,连丰邑县都出不了。”

鸿帝皱眉道:“上官爱卿,何出此言?这土豆可以让天下百姓不再饿肚子,何以言说出不了丰邑县?”

上官云冲道:“陛下,您也知道我大周门阀世家众多,良田土地都在勋贵手中…”

上官云冲将姜守业在镇国公府分析的那一番话说了:“陛下,正因为此物高产,恐会导致粮价大跌,手里有大量良田山地的勋贵,为唯护自身利益,怎肯自绝财路?”

鸿帝细细琢磨了一番上官云冲的话,越想越是这个理,作为一国之主,大周是个什么情况,他自是清楚的,其中道理稍稍一想便能明白,上官云冲这番话绝非胡乱猜测。

鸿帝脸色黑了下来:“哼,此等利国利民的粮种,朕倒要看看谁敢拦!”

话是这么说,但若各地大族不配合,说不得这等神种还真是推广不出去。

姜守业道:“陛下,土豆要推广开来,受些阻力也是正常,不过,老臣觉得也是个机会。”

鸿帝闻言一喜:“爱卿,朕就知道你有良策!快快说来。”

姜守业抬起头来道:“陛下不是一直为两浙之事发愁么,不妨先将土豆在两浙推广,他们肯定会找各种理由不种,到时,便有了足够的理由。”

鸿帝龙目一亮,抚着胡须想了想后,随即又一黯:“爱卿此计甚好,若他们阳奉阴违不肯种,朕就可以治他们一个抗旨不尊,可是,时间上来不及啊!”

姜守业与上官云冲对视一眼,同声问道:“为何?”

鸿帝叹了口气:“就算这土豆亩产二十五石,但当日在鹤留湾只种了一百二十五株,朕亲自数过的。

即便这些土豆大丰收,也不过百余斤,要想将这百余斤土豆种出更多来以便推广,至少也需两年,才有足够多的种子。

即便朕等得起,怕是有人也等不及了。”

姜守业与上官云冲皆一惊:“陛下何出此言?”

鸿帝重吸了一口气,目光看向东宫方向:

“朕刚收到暗夜使来报,有至少三千不明身份之人,扮作百姓从两浙往燕安而来,他们手里拿的是两浙府衙开出的路引。”

姜守业与上官云冲大骇:“陛下,这…”

鸿帝点点头:“他想孤注一掷了,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动手。”

姜守业震惊不已,这种情况下,赵弘安还想冒险一搏,岂不料他的一举一动,皆在鸿帝的视线中,而赵弘安却是不自知。

姜守业想了想,问道:“陛下如何打算?”

鸿帝长叹道:“即便这三千人进了燕安又能如何?朕担心的是江南两浙。”

既然三千人从两浙而来,说明赵弘安与两浙以钱家为首的门阀勋贵间的联系没断过,又或者是钱皇后在后谋划,这表明两浙之地有谋反之心了。

但目前的情况,鸿帝却是不能先手,因为明面上关于两浙门阀豪强家族的罪证他一点没查到。

总不可能因有三千人从两浙而来,就判定他们与赵弘安勾结在一起要谋反。

如果就这般清剿,不但会引来剧烈的反扑,也会落下一个猜忌之心甚重,昏君当道的恶名。

这会让其他的门阀勋贵寒了心,处处提防鸿帝。

姜守业眼珠一阵乱转:既然以土豆推广为突破口时间不够,那不妨以土地与人口这一方面下手?

姜守业沉思着,脸上的神色变换不停,暗自思量:“不行,从土地下手,这会引起大周所有门阀勋贵的一致对抗,反而会利于以钱家为首的门阀。”

而上官云冲则老神在在,有姜守业在,他懒得去想那么多,动脑子比动刀子更费力。

鸿帝见得姜守业捻着胡子沉默不语,忍不住问道:“姜爱卿,以你之见,当要如何应对。”

姜守业抬起头来:“陛下,两浙的门阀豪强自恃铁板一块,又尤以钱家势大,如今又找不着他们的一丁点罪证,我看不如分而化之,逐一击破。”

鸿帝听得这话,便知姜守业有了主意,连忙问道:“爱卿,快快道来。”

姜守业沉吟了一下,道:“陛下咱们不妨在全大周展开编户,清查人口!”

“清查人口?”鸿帝与上官云冲不解,不知道编户与对付两浙的门阀豪强有什么关系。

姜守业点点头:“陛下,以往咱们编户与清查田亩是一起进行的,往往会遭到各门阀勋贵联合抵制,所以各方瞒报隐报,甚至根本不配合。

这是因为门阀勋贵手中都有大量隐匿的田产与人口,朝廷查这些等于动了他们的利益,所以最后都是不了了之。”

鸿帝点点头,姜守业说的都是事实,大周的门阀勋贵,隐匿田产和人口,以此逃避朝廷税赋和徭役。

曾经姜守业还想搞均田法,这也是要动那些勋贵门阀手中的田地。

鸿帝顶不住各勋贵门阀的压力,将姜守业关了三个月天牢,并终止均田法,才算将那次的风波平息。

姜守业又道:“陛下,这次只清查隐匿人口,重新编户造册,只要不查土地,相对来说,就不会引来太大的抵制。”

鸿帝皱着眉思索着,隐隐有了个轮廓:“继续说!”

姜守业道:“陛下可下旨重编户籍,从燕安周边各县开始,逐渐向整个大周展开。

并发下皇诏,对于隐匿人口的,只要自行上报的,一律既往不咎,对于瞒报的,也像征性惩处一番便行。

但是不管报多报少,必须要报上一些隐匿人口来。”

上官云冲翻着白眼道:“既然要查,查出隐瞒不报的,就当重罚,不然查来做什么?”

“上官将军稍安,且听我说完。”姜守业笑了笑:

“陛下,这样一来,门阀勋贵就会以为朝廷只是编户造册而已,而且从京城查起,选几个标杆人物出来,象征性处罚一下,造成雷声大雨点小的徦象,以让所有人放松防备。

咱们再逐步把重点放在两浙一带,先编户,然后…”

鸿帝明白了,上官云冲也听出了话中之意。

不是找不着两浙门阀勋贵的罪证么,隐匿人口逃避徭役和赋税不是罪么?

其他地方高高举起板子轻轻放下,只是编户查人口,又不是查土地,基本利益不动他们的。

象征性弄一弄就好,这样一来,手段就温和得多,门阀勋贵也不会太害怕。

但若一查到两浙一带,只要他们隐匿一个人口,就以大罪罚之。

以两浙的门阀豪强的作风,谁家没有个几千上万的隐匿人口,顶格惩处,抄家都是轻的。

上官云冲看了一眼姜守业,眼神古怪,暗道这亲家不是一般的毒啊。

“陛下,这样一来又快又准,所需的时日也不多。”姜守业又道:

“当然也不能一棍子将两浙道的所有门阀勋贵都打死,对于那些与钱家不怎么来往的,可以从轻,这么一来,有重有轻,两浙道的铁板自然就裂开了。”

鸿帝龙颜大悦,目光灼灼:“姜爱卿不愧为我大周肱骨之臣!此计甚好,就依爱卿之计而行!”

上官云冲也躬身附和:“陛下英明,姜相之计很稳妥!”

鸿帝点着头,将目光看向二人:“不知道,谁愿第一个挨编户之罚?”

姜守业暗叹了一口气,鸿帝这是让他与上官云冲当标杆了:“老臣有罪,老臣也隐匿了几十人口,请陛下责罚!”

姜守业都这般了,上官云冲又岂能幸免:“老臣也有罪,请陛下责罚。”

鸿帝哈哈笑道:“好啊!你二人乃我大周重臣,居然也隐匿人口,实是当罚,念你二人主动坦白,便从轻治罪,罚俸三月!明日朝会,自诉其罪!”

“谢陛下!”二人齐齐行礼。

这就算是演习了,明日上得朝去,还得来一遍。

计已定下,鸿帝瞬间感觉轻松了不少,又将目光落回那张写着产量的纸上:

“明日朝会之后,朕要带百官亲去鹤留湾!朕要让百官们知道,要让大周百姓知道,我大周从此以后,有如此高产之粮,还有何惧!”

姜守业与上官云冲听得这话,就知道鸿帝要搞大阵仗了,以为以后土豆推广提前做准备。

姜守业与上官云冲又是一行大礼:“老臣遵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