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军旅:手提一等功报道,震惊全军 > 第381章 会议室里的学术战争

军科院会议室的空气仿佛被高频电流击穿,全息投影中的特斯拉线圈模型滋滋作响。

蓝紫色的电弧在幽暗的会议室里跳跃,将教授们的影子扭曲成张牙舞爪的怪兽。

林野听到这里,眼睛一亮,忍不住插嘴道:

\"对啊!我的特斯拉线圈不仅能产生高频电磁场,还能通过调节频率来控制纳米材料的排列方式。要是用在碳纳米管的生产线上,效率肯定能翻倍!\"

江恒看了林野一眼,示意他稍安勿躁。

林野撇了撇嘴,但还是乖乖闭上了嘴。

周教授猛地扯松领带,枯瘦的手指几乎戳进全息投影,指甲在数据流上划出刺耳的摩擦声:

\"用特斯拉线圈量产碳纳米管?\"他的声音像是砂轮打磨钢板,\"知道高频电磁场需要多大功率吗?知道纳米材料自组装的容错率吗?\"

唾沫星子飞溅在悬浮的机翼模型上,顺着碳纤维纹路滚落,在桌面上凝成细小的褐色结晶。

王教授皱着眉头,显然对林野的插话感到不满,但他还是转向校长,语气中带着一丝质疑:

\"校长,这种高频电磁场的控制技术,我们之前也尝试过,但始终无法稳定控制纳米材料的排列。这小子凭什么能做到?\"

会议室里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仿佛一场无形的战争正在酝酿。

教授们的目光在江恒和林野之间来回扫视,带着审视和怀疑。

江恒依旧保持着冷静,他的手指在全息投影上轻轻一划,机翼的碳纳米管结构再次展开,蜂窝状的支撑系统闪烁着幽蓝的光芒。

他淡淡地说道:\"各位教授,技术的突破往往来自于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林野的特斯拉线圈虽然看似简单,但其高频电磁场的控制精度远超传统设备。\"

周教授冷笑一声,手指敲击着桌面,发出急促的\"哒哒\"声:

\"年轻人,理论上的可能性并不等于实际可行性。我们这些老家伙在实验室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什么没见过?你以为凭一个特斯拉线圈就能颠覆现有的生产体系?\"

王教授也附和道:

\"没错,碳纳米管的量产技术涉及复杂的工艺和材料科学,不是靠一个简单的电磁场就能解决的。你们这些年轻人,总是想着一蹴而就,却忽略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林野听到这话,忍不住又要开口,但江恒抬手制止了他。

江恒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教授,语气平静却坚定:

\"各位教授,我理解你们的疑虑。

但技术的进步往往来自于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林野的特斯拉线圈虽然只是一个起点,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如果我们能够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或许真的能够突破碳纳米管量产的瓶颈。\"

支持派的赵教授霍然起身,战术平板在金属桌面拍出\"铛\"的一声脆响。他

军装袖口卷到手肘,露出小臂上结实的肌肉,手指在全息屏幕上快速滑动,仿佛在指挥一场无声的战斗。

\"模拟实验数据显示,热失控率比传统工艺降低87%!\"

赵教授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像是战场上吹响的冲锋号。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全息屏骤然展开,纳米材料在电磁场中编织蜂巢结构的画面投射在众人头顶。

无数六边形晶格如同金属蜂群跳起精密舞蹈,闪烁着幽蓝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这绚丽的画面吸引。

赵教授的手指在全息屏幕上轻轻一点,纳米材料的结构瞬间放大,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这项技术在未来战场上的应用。

\"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突破,\"赵教授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激动,\"我们已经在小规模实验中验证了其可行性。特斯拉线圈的高频电磁场不仅能加速纳米材料的成型,还能精确控制其结构,这是传统工艺无法比拟的!\"

然而,就在众人沉浸在这震撼的画面中时,突然\"砰\"的一声,张教授的中山装袖口扫翻了桌上的咖啡杯。

褐色的液体在纳米材料投影上晕开,像鲜血渗入战场的沙盘,瞬间破坏了那精密的六边形结构。

\"胡闹!\"

张教授的声音如同惊雷,震得会议室里的空气都在颤抖。

他枯树般的手指捏碎了一支激光笔,碎片从他的指缝间滑落,发出细微的\"咔嚓\"声。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和不屑,仿佛江恒和林野提出的方案是对他毕生研究的亵渎。

\"拿战场上的野路子来糊弄军工?\"张教授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讥讽,他的目光如刀,直直地刺向江恒和林野,\"你们这些年轻人,以为靠几个小把戏就能颠覆几十年的研究成果?简直是痴人说梦!\"

他的手指在空中挥舞,仿佛在指挥一场看不见的战斗。

中山装的袖口随着他的动作微微颤动,露出里面略显陈旧的衬衫。

他的脸色涨得通红,额头上青筋暴起,显然已经愤怒到了极点。

\"张教授,\"江恒的声音依旧平静,仿佛张教授的怒火对他毫无影响,\"我们并不是要否定传统工艺,而是希望通过新的思路来突破现有的瓶颈。特斯拉线圈的应用只是一个起点,它的潜力远不止于此。\"

张教授冷笑一声,手指重重地敲在桌面上,发出\"咚咚\"的闷响:

\"潜力?你们这些年轻人,总是把潜力挂在嘴边,却从不考虑实际操作的难度。高频电磁场的控制、纳米材料的自组装,这些都需要极其精密的技术支持,你们凭什么认为靠一个特斯拉线圈就能解决?\"

他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仿佛在质问每一个在场的人。

他的目光扫过赵教授,带着一丝不屑:\"老赵,你也是老军工了,怎么也跟着这些年轻人胡闹?\"

赵教授的脸色微微一变,但他并没有退缩。

他的手指在全息屏幕上轻轻一划,纳米材料的蜂巢结构再次展开,闪烁着幽蓝的光芒:

\"老张,时代在进步,我们不能总是固守成规。江恒和林野的方案虽然激进,但并非没有依据。\"

张教授的脸色更加阴沉,他的手指紧紧握成拳头,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