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星纹觉醒:从筑基丹快递开始 > 第64章

星纹觉醒:从筑基丹快递开始 第64章

作者:夜月日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6 00:45:45 来源:小说旗

1.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陈阳的工作台上,桌上散落着几本翻开的书籍,封面上写着“世界面包文化”、“麦田地理志”、“发酵技术革命”。窗外,远处传来麦田轻微的沙沙声,那是风吹过金色麦穗时发出的最温柔的语言。

\"陈阳。\"林鸢的声音突然从背后传来,\"你的书都快堆成山了!这些天你到底在看什么?\"

陈阳抬起头,笑了笑,\"我在研究土地的味道。\"

\"土地的味道?\"林鸢愣了愣,随即笑了开来,\"你这人是不是太文艺了?面包不就是用面粉、水和酵母做的吗?土地能做出什么味道?\"

陈阳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的金黄色田野,语气中透着一丝认真:\"其实,我们做面包的,和写历史的人类似。我们都在用自己方式,讲述土地的故事。\"

林鸢有些不解:\"土地会有故事吗?\"

\"当然有。\"陈阳转过头,认真地看着她,\"每一片土地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它在用气候、雨露和耕种者的心跳,孕育着粮食和信仰。\"

林鸢皱眉思索了片刻,突然说道:\"你不会想搞什么田园哲学吧?\"

陈阳笑着摇了摇头:\"我只是想,能不能让更多人尝到土地原生的味道。\"

---

2.

与此同时,孟氏集团的市场总监李怀山,正坐在集团总部的一间会议室内,表情凝重。

市场调研的结果刚刚送到他的桌上,数据显示,‘金穗面包’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已悄然增长到了36%,尤其是在对健康和食品溯源要求更高的欧美市场表现尤为亮眼。

旁边的市场分析师继续说道:\"孟总,我们的‘永恒香’虽然依然占据工业化面包市场的老大位置,但消费者越来越在意‘真实性’问题了。尤其是‘金穗面包’这种主打‘原产地风味’的对手,消费者甚至愿意为它多支付30%的价格。这......对工业化食品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

李怀山微微皱眉,拿起桌上的一份文件:\"这是‘金穗面包’最新的传播文案?'每一粒麦子呼吸着土地,用阳光与雨露喂养你的味觉'。\"

他放下文件,陷入沉思。

旁边的项目开发总监试探性地开口:\"要不......我们再试着模仿一下这种模式?\"

李怀山冷笑一声:“学陈阳?他靠土地讲故事,我们靠工业化讲效率。这条路走不通。要我看……”他忽然停住,仿佛想到了什么,“用我们的技术,把土地的味道还原,复制那些消费者心中的‘真实感’,不是更有市场吗?”

“‘真实’不需要复制,它是生长出来的,”另一个高管小声嘀咕,但声音很快被淹没。

---

3.

宋小麦这几天很忙,她的“麦香生活馆”在上海已经新开了两家分店,但忙中她抽出时间参加了一个国际面包师大会。

在会场上,人们谈论着最新的发酵技术、如何延长面包的保质期,以及如何将面包的口感更加稳定。

当宋小麦作为演讲嘉宾登上舞台时,她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各位,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土地的味道,\"她开口,\"我小时候住在乡下,家里养了几只鸡,一块小小的菜园能长出整个夏天最香甜的西红柿。后来我开始做面包,才明白,原来一个好的面包,需要的不止是面粉、酵母、水,还有土地的故事,以及种下这些小麦的人的手心温度。\"

她从身后拿出一个布满泥土痕迹的坛子,打开后,里面是手工揉制的麦香面包,空气中的香气让在场的许多人都忍不住吸了口气。

随后,她放了一段视频,那是她去年回到家乡,用最传统的石磨磨粉时,镜头扫过那些田间劳作的老人、孩童,以及被晨光点亮的金色麦浪。

演讲结束后,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宋小麦环视全场,突然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

是李怀山。

---

4.

李怀山出现在宋小麦眼前时,她不禁皱了皱眉。

\"宋小姐,好久不见。\"李怀山笑了笑,\"我是真心佩服你对土地的热情,以及你对‘面包故事’的打造能力。\"

宋小麦冷冷地看着他:\"李总,你的‘永恒香’和我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佩服’从何而来?\"

\"恰恰相反,\"李怀山语气中带着几分认真,\"我忽然觉得,与其模仿,不如合作。\"

“合作?”宋小麦挑了挑眉,“你的意思是......”

\"是这样,\"李怀山解释道,\"孟氏集团已经组建了一支专项研发团队,探索如何用精准农业技术与发酵微生物学结合,生产出能真正带土地香气、却更稳定的面包。也许我可以帮你们村,把‘金穗风味’扩大到国际,你们提供土地和技术,我提供市场。\"

宋小麦没急着回答,反而问道:\"李总,你不怕‘金穗面包’抢了‘永恒香’的市场吗?\"

李怀山低声笑了笑:\"抢市场并不可怕,因为最终抢夺的只是消费者的胃。但信仰无法被抢,所以,我们需要一起,保护这种信仰。\"

---

5.

与此同时,陈阳的儿子陈启正在德国的一家实验室里,对着一台高科技显微镜皱眉。

这是孟氏集团资助的合作项目之一,目的是开发一种能模拟特定土地微生物群落的技术,让工业化生产的面包,尽可能地接近地方风味。

\"启,你最近的压力是不是太大了?\"实验室的负责人是瑞士人库尔特,他端着两杯咖啡走进实验室,\"陈老板让我告诉你,他很支持你的选择,但别太强求自己。\"

陈启笑了笑:\"库尔特,我倒不是为了强求。我只是突然在想,我们这样用技术模拟土地的味道,真的能复刻信仰吗?\"

库尔特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你说得对。信仰来自情感,而技术,顶多能复刻感官上的记忆。\"

陈启若有所思:技术或许可以复现风味,但无法复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土地与种地人之间的联结。这些,是面包的灵魂。

他看向远处的窗外,那里是德国的黑森林,而他心中,则是祖国西南角那片金色的稻麦田。

---

6.

林鸢最近也挺忙,她在忙着组织村子里来的面包师培训项目,而这次,她特地邀请了非洲的几位面包师,与国内的手工面包师交流。

开班第一天的下午,林鸢在村子中央的麦场上架起了一台大型石磨,让学员们用最传统的方法磨面粉。

“你们以为‘传统’已经过时了吗?”林鸢一边磨一边说道:“但你们知道吗,‘传统’只是技术的过去式,而不是‘过气’。”

正当林鸢专注时,陈启突然走到她旁边,笑着说道:“林姨,你看,这块石头是不是很像工业化时代的工具?”

“像什么?”林鸢没反应过来。

“技术的工具,”陈启蹲下,指着地上的石磨槽口,“但你看,真正让它动起来的,是爷爷奶奶的手,是每一颗小麦自己的呼吸。”

林鸢看着地面上的槽口,突然笑了。

---

7.

与此同时,\"土地信仰面包文化节\"在云南小村庄正式拉开帷幕,这是陈阳和宋小麦合作策划的第五届面包文化交流活动。今年的主题是:“土地与人,连接过去与未来”。

开幕式那天,陈阳站在田埂上,看着台下聚集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面包从业者、学者与消费者,他突然有了一种奇妙的感觉。

这不再仅仅是土地与面包连接人的故事,而是土地、信仰与全球情感交织的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