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被打脸后,我靠歌词系统征服全球 > 第81章 负面影响带来的逆袭

胡逸身上一直带着一个神秘的系统光幕,这是他在一次神秘的际遇中获得的特殊能力,它能提供各种关键信息,在他的音乐生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消防通道那刺鼻的霉味如黏腻的丝线般,紧紧粘在衬衫领口,胡逸皱了皱鼻子,已经站在柏林爱乐大厅那明亮的化妆镜前。

当化妆刷轻柔却又带着刺痛扫过下颚淤青时,手机屏幕自动亮起,莉莉·霍夫曼署名的报道如同一块烧红的炭,在眼前散发着滚烫的恶意。他的眼睛瞬间瞪大,眼中满是愤怒与震惊。

《文化殖民者的假面舞会》,那黑体的标题如同一把利刃,下方配着他在慕尼黑啤酒节穿传统皮裤的照片,照片还被刻意调成了暗绿色调,显得阴森又诡异。

文章第三段用加粗字体写道:“所谓文化抵制解决方案,不过是经纪公司提前收买抗议团体的交易。”胡逸紧咬嘴唇,双手不自觉地攥成拳头。

道具师搬着仿古竖琴经过,冰冷的铜弦轻轻擦过胡逸的手背,带来一阵凉意。

他盯着镜子中自己收缩的瞳孔,眼神中满是回忆与痛苦,想起在首尔站那个举着“抄袭者滚出去”灯牌的少女——当时系统用三倍积分兑换的族谱鉴定书,此刻在报道里变成了“精心伪造的文书把戏”。

走廊传来急促的皮鞋声,如同鼓点般敲击着胡逸紧张的神经,场务主任撞开门时带进两片银杏叶,叶片在空中打着旋儿飘落。

“退票窗口排了三十多人,”他扯开勒得脖子难受的领结,脸上满是焦急,“慕尼黑市政厅刚发来问询函。”

胡逸的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化妆台边缘,那里有道去年被话筒架砸出的裂痕,粗糙的触感让他思绪万千。

系统光幕突然弹出,昨晚解锁的《莱茵河挽歌》曲谱水印位置,此刻正与柏林地图上的犹太博物馆重叠。

“给我半小时。”他扯下领口的防喷罩,动作干脆而果断,抓起桌角的城市轨道交通图。

走廊应急灯把他的影子拉长又压短,光影交错间,经过消防栓时,玻璃倒影里的男人正把手机塞进路过的保洁车。

在地下停车场c区的承重柱后,汤姆攥着被揉皱的票根,手指因为用力而泛白。

“他们说你在杜塞尔多夫用的犹太祷文旋律……”这个总爱戴熊猫耳钉的汉堡大学生,此刻把帆布包上的刺绣图腾藏到了身后,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安。

此前,胡逸察觉到汤姆对他的支持和善意,便有意将一个 U 盘放在博物馆厕所。汤姆在博物馆参观时,就隐隐感觉到周围似乎有一些与胡逸相关的气息。胡逸摸到口袋里的博物馆门票存根,冰凉的硬纸片硌着指腹,让他回想起三天前的经历。

三天前那个穿驼绒大衣的老馆长,在空荡荡的展厅里演示如何用十九世纪的簧片琴演奏《以赛亚书》段落,悠扬的乐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今晚第二幕换曲目。”他忽然抓住汤姆的手腕,触到对方脉搏剧烈的震颤。

从化妆间方向传来道具主管的怒吼,声音尖锐而刺耳,大概是发现那箱仿制集中营囚服上的编号贴错了顺序。

胡逸和汤姆简短交流后,便匆匆赶往舞台,此时舞台上正在进行追光灯调试。当追光灯第七次调试时,胡逸站在舞台侧幕咬开润喉糖,甜腻的味道在口中散开。

观众席第七排闪过莉莉的铂金色头发,如同一道耀眼的闪电,她相机镜头盖上的欧盟文化基金标识,在暗处泛着幽蓝的光。

大提琴首席突然拨响《莱茵河挽歌》的前奏,这是彩排时从未出现过的降E调版本,低沉的琴音如同一阵闷雷,在空气中回荡。

胡逸感觉到后颈的汗珠滑进脊椎沟,那一丝凉意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系统光幕在他视网膜上投射出1943年的某份乐谱残卷。

他踏进光柱时,前奏恰好落在集中营囚衣编号的最后一个数字。

莉莉的相机快门声卡在副歌升Key的瞬间,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大厅中格外突兀,那些原本要退票的观众正死死攥住座椅扶手——他们祖父辈的名字,正以摩尔斯电码的节奏在背景屏上明灭。

胡逸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弯腰谢幕,耳畔传来系统提示音,那清脆的声音如同天籁。

新解锁的曲谱水印指向华沙,而莉莉的铂金色发梢正消失在紧急出口,她掉落的工作证背面,烫着与某个搬运工纹身相同的鹰隼徽章。

当追光灯扫过第七排时,胡逸刻意加重了颤音,悠扬的音符在空中颤抖。

莉莉正调整相机焦距的手突然停住了——她为独家报道准备的录音笔指示灯,此刻正随着《莱茵河挽歌》的变奏有规律地闪烁着。

第二段副歌升调的瞬间,舞台穹顶突然降下三百支铜铃,清脆的铃声如同银珠洒落。

这是胡逸用昨晚刚解锁的积分兑换的十九世纪犹太婚仪道具,每支铃铛内壁都刻着集中营幸存者的编号。

当大提琴声攀升到最高处时,悬挂装置突然启动,铜铃如雨点般从观众头顶掠过,叮叮当当的声音不绝于耳。

汤姆的熊猫耳钉撞到了椅背上,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他刚举起手机准备拍摄,前排举着退票凭证的老妇人突然抓住了扶手——有一支铜铃正悬在她鼻尖三厘米处,刻痕在灯光下清晰地显示出“1944.艾琳·伯格”。

“这是我祖母的名字!”老妇人镶着银边的眼镜滑到了鼻尖,眼中满是惊喜与激动。

当她颤抖的手指触碰铜铃时,背景屏同步弹出了1944年的户籍档案,泛黄的纸张上还有纽伦堡警察局的钢印。

莉莉的铂金发梢被空调吹到了镜头前。

她原本对准胡逸特写的相机,此刻正不受控制地拍摄着第七排的骚动——三个举着抗议横幅的年轻人突然撕开标语,露出里面印着家族档案的t恤。

系统光幕在胡逸的视网膜上闪烁着。

他借着转身的动作踩下了舞台机关,仿古竖琴的琴弦突然绷断,飞射而出的铜丝精准地击中了莉莉的相机镜头,“啪”的一声,镜头破碎。

这个设计原本是用于慕尼黑站的爆破特效,此刻在柏林却成了恰到好处的干扰。

当最后一段犹太祷文旋律响起时,退票窗口的电子屏突然黑屏了。

场务主任藏在幕布后擦着汗,他口袋里装着胡逸一小时前塞给他的U盘——里面除了伪造的电路故障程序,还有二十份观众亲属的集中营生存证明。

汤姆的欢呼声撞到穹顶后反弹回来,形成了一阵轰鸣。

这个汉堡大学生终于把帆布包转回到正面,刺绣的熊猫图腾眼睛部位,藏着微型摄像头拍下的全部过程。

他并不知道,三天前在博物馆厕所捡到的U盘,会让他成为胡逸全球后援会的首席情报员。

散场通道的应急灯亮起时,莉莉的工作证正躺在保洁车的脏抹布下面。

那个鹰隼徽章在阴影里泛着冷光,与华沙站宣传册上的某个文化基金会标志完美重合。

胡逸用鞋尖碾过滚到脚边的电池——这是从莉莉相机里震落的配件,此刻在他眼里比退票统计表更有价值。

化妆镜前的淤青已经变成了淡紫色。

胡逸撕开第五颗衬衫纽扣,发现领口内侧不知何时粘了片银杏叶。

场务主任的皮鞋声再次逼近,这次还带着巴黎站舞台平面图和一管遮瑕膏。

“华沙站新增了水下收音设备。”主任的领结依然歪着,但手里的抗议信已经换成了技术参数表。

胡逸用遮瑕膏在虎口画了一道弧线,这是系统新任务的倒计时提示——七十二小时后,某个二战时期的沉船录音将在波罗的海打捞出水。

窗外飘来啤酒沫的味道,带着淡淡的麦芽香气,胡逸把莉莉的相机电池扔进了垃圾桶。

金属撞击声惊飞了窗台上的夜莺,夜莺的鸣叫声在夜空中渐渐远去,这让他突然想起首尔站那个砸中他额头的应援棒。

此刻系统光幕正在更新巡演地图,华沙站的坐标闪烁着危险的红光,旁边标注着莉莉所属媒体的总部地址。

他拧开矿泉水浇在发烫的喉结上,清凉的水流经过锁骨时,在皮肤表面映出柏林爱乐大厅的轮廓。

这个画面被门缝外的备用摄像机偶然捕获,后来成了全球头条的压题照片——标题是汤姆连夜剪辑的《废墟上开花的音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