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快穿:男配不做大怨种 > 第17章 七零男配不做大怨种(十二)

让教育更贴近生产劳动实际,使高等教育更“接地气”,目的是培养无产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这个出发点是好的,而且完全没有问题。然而,这一制度也有不足之处。由于是推荐入学,缺乏统一的文化考核标准,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

在选拔过程中也可能受到政治因素、人际关系等非学术因素的干扰。像对于知青李尊明来说,没有获得工农兵大学生名额可能是因为竞争过于激烈,名额有限,或者在推荐环节中没有足够的优势,比如他可能在“表现工农兵实践经验”“政治关系”等方面不如其他竞争者,从而导致他回城以及接受高等教育的希望破灭。这也说不上,毕竟这件事……大家都知道是咋回事。

—————————————————

村支书等人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蜿蜒的小路尽头,那扬起的尘土像是不舍的尾巴,缓缓落下,最终归于平静。江思年站在原地,望着眼前这条满是车辙印和坑洼的土路,心中泛起一丝难以言说的滋味,只觉得这一切都有些不真实,仿佛自己是被命运的风偶然吹落到这个偏远乡村的一粒种子。

【宿主,再过几年政策开放后,咱们下海经商,赚大钱,修大路。】

一个只有江思年能听到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响起,带着几分兴奋与期待,像是在描绘一幅宏伟壮丽的未来画卷,又是不靠谱的系统在给江思年出主意了。

江思年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川”字,眼神中满是狐疑与无奈。他心想:“这系统说得轻巧,下海经商?哪是那么简单的事儿。且不说政策开放后竞争有多激烈,单就说现在,自己连这乡下的农活都还没摸透,或许以后每天累得骨头都快散架了,挣的公分也就够勉强糊口。做生意得要本钱吧,可自己现在自己的本钱都不够,拿什么去折腾?再说了,这政策到底啥时候变,会不会变,都是未知数,万一只是一场空欢喜呢?毕竟这和原世界不同。”

有些女知青像是被家庭遗忘的孤雁,家里对她们在这偏远乡下的生活不闻不问,生活费更是一分都不曾寄来。她们只能依靠着微薄的公分艰难维持生计,可这乡下的土地贫瘠,挣的公分换算下来,连自己的口粮都难以保证。每次劳作归来,望着那毫无生气的田野,心中的绝望便又深了一分。她们常常饿着肚子入睡,身体日渐消瘦,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在这陌生而又艰苦的环境里,孤独地挣扎着。

还有些女知青,家庭的负担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无情地压在她们稚嫩的肩头。家人明知乡下条件艰苦,却仍把手伸向她们,盼着闺女能寄钱回去补贴家用。每次收到家里的来信,那些女知青便愁容满面,满心无奈与悲戚。她们辛苦劳作,双手满是老茧和伤口,换来的那点工分仅仅能糊口,却还要承受着来自家庭的压力。在闷热潮湿的夏夜,冬天的时候那刺骨的冷风,她们辗转反侧,听着窗外传来的阵阵蛙鸣,思念着远方那个或许并不温暖的家,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只能在无数个寂静的夜晚,暗自落泪,那泪水滴落在粗糙的枕头上,洇湿了一片,就像她们破碎的梦。

有些坚持不住的就会找一个好一点,能够挣工分的就嫁了。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

吴大山带着众人到了知青点后,知青们将自己的东西从牛车上放了下来。现在快要到下工的时间,可还没有回来,根本听着里面也没什么声音。

很快,屋外面来人正是知青点负责人何寄。

“不好意思,今天地里施肥,一时走不开,回来晚了,大家见谅,我叫何寄,是知青点的负责人。大队长提前交待了,让你们先安顿好,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可以找我。”

众人连忙表示不介意,人家只是客气客气,你要是当真了,那不是缺心眼儿吗?而且人家也是有正经工作的,能赶回来接待就很好。

众人把行李搬下来放在门口,吴大山看了看江思年等人,见知青点现在没有用得上自己的地方,便说道:“何知青,既然你回来了,这些知青便交给你安顿好,我先回去了。”

“好的,大山叔,辛苦了。”何寄是最早一批到红星大队的知青,这么多年足够他能够圆滑的处理和村民之间的关系。

大家纷纷和吴大山道谢。

吴大山摆了摆手,想着口袋里的奶糖,他迫不及待的想回去让小孙女补一补,老婆子跟了自己这么多年,也没尝过奶糖是什么滋味呢,也得让她吃点。吴大山思绪万千的驾着牛车走了。这糖是林晓燕给的,路上的时候聊家常,林晓燕其实也给了其他知青。

知青点是坐落在村子的边缘的,远远望去,那几排土坯房在岁月的侵蚀下显得破旧而沧桑,墙体上的泥灰脱落了不少,裸露出斑驳的内里,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然而,当众人走近,却惊喜地发现这里地方出乎意料地大。

踏入那扇摇摇欲坠的大门,一个宽敞的院子呈现在眼前。院子呈规整的四合院式布局,前方以及左右两侧各矗立着一排房屋,房屋的门窗在风吹日晒下显得有些黯淡,但好在还算完整。目光扫去,只见大门进去的两边是两条狭窄的小路,蜿蜒着伸向后方,似乎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角落,引人遐想。

院子的正中央,一口水井格外引人注目。井口由几块粗糙的石头砌成,周围用木头高高围起,这些木头经过长年累月的使用,已经变得光滑,泛着一种陈旧的色泽,想来是为了防止有人不慎掉落。

井边还摆放着一个破旧的水桶,桶身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一条长长的绳子从桶把上延伸至井下,在微风中轻轻晃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