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快穿:男配不做大怨种 > 第14章 七零男配不做大怨种(九)

快穿:男配不做大怨种 第14章 七零男配不做大怨种(九)

作者:玲冰瑶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6 03:02:15 来源:小说旗

这时,另一个女生也凑了过来,她身材纤细,面容清秀,只是此刻眉头微蹙,双手紧紧地攥在一起,指节都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她有些紧张地说:“我听说乡下的生活条件很差,没有干净的床铺,没有舒适的房间,甚至连基本的生活用品都可能短缺,也不知道咱们能不能受得了。”她的眼睛里闪烁着泪光,那泪花在眼眶里打转,似乎随时都会掉落下来,她仿佛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幅艰苦的画面,画面里有破败的房屋、泥泞的道路和干不完的重活。

江思年心中清楚,这只是他们知青生活的起点,未来的路还很长,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知道,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间,他们将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浇灌出属于他们的希望之花,而这一段知青岁月,也将成为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他相信,通过这段经历,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的真谛,更加懂得珍惜与奋斗的意义。

就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时候,院门口传来一阵喧闹声。众人不禁转头望去,只见一个皮肤黝黑、身材魁梧的中年汉子赶着一辆牛车走了进来。那汉子头戴一顶破旧的草帽,身上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布衫,裤脚高高挽起,露出结实的小腿。他的脸上洋溢着憨厚的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大声喊道:“红旗公社的知青娃们,俺来接你们啦!”他的声音洪亮而又质朴,在院子里回荡着,带着一种别样的亲切。

众人纷纷围了过去,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汉子和那辆简陋的牛车。汉子看着这些年轻的知青们,眼中透露出一丝欣喜和期待,他自我介绍道:“俺叫吴大山,是吴家村的村民。今天就由俺送你们去村里。”说着,他便弯下腰,开始帮知青们把行李搬到牛车上。他的动作十分麻利,力气也很大,那些沉重的行李在他手中仿佛变得轻若无物。

吴大山一边搬着行李,一边心里想着:这些城里来的知青娃呀,看着都挺瘦弱的,也不知道能不能吃得了农村的苦。不过也好,他们来了,村子里也能多些生气,多些文化气息。听说这些知青娃都有文化,说不定还能给村子带来些新的变化呢。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质朴的笑容,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期待。

张伟达看着那辆简陋的牛车,又看了看周围的同伴,笑着说:“这就是我们的‘专车’了,大家把行李放好,准备出发吧。”众人听了,纷纷行动起来,七手八脚地把行李安置妥当,然后跟着吴大山踏上了前往吴家村的路。

一开始,大家的兴致还挺高,边走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道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绿油油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知青们被这美景所吸引,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和欢笑声。

但没过多久,就有人开始喊累了。“这路也太难走了,我的脚都磨出泡了。”一个男生抱怨道。他一瘸一拐地走着,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江思年听到后,连忙走过去,蹲下身子,看了看他的脚,只见他的脚底磨出了好几个大大的水泡,有的已经破了,渗出血来。江思年皱了皱眉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递给他,说:“先包扎一下吧,坚持一下,应该快到了。”

这时,队伍里一个性格开朗的女生大声说道:“咱们这样走着也挺无聊的,要不大家互相介绍一下自己吧,我先说,我叫林晓燕,是R市人,你们呢?”众人纷纷响应,一个戴着眼镜的男生推了推眼镜,说道:“我叫苏九然,来自南方的J市。”

接着,和江思年聊过天的那人说:“我叫张伟达,来自b市,我这人没什么别的本事,就是力气大,以后有什么帮忙的地方,尽管找我。”

随后另外几人也介绍了自己,另一个女孩脆生生地说道:“我叫李宁夏,来自 h 市,以后就和大家相依为命啦。”紧接着,两个模样相仿的男生站了出来,其中一个挠挠头,有些腼腆地说:“我们是刘海和刘洋,是双胞胎兄弟,从 G 市来的。”

众人的目光一下子聚焦在这对双胞胎兄弟身上,眼神里满是好奇。只见他们穿着同样款式但颜色稍有差异的衬衫,脸庞圆润,眼睛明亮而有神,笑起来都有一个浅浅的酒窝,仿佛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大家忍不住交头接耳,纷纷猜测着他们平时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默契,会不会经常被人认错之类的趣事。

江思年看着这对兄弟,脑海中却浮现出原主记忆中的一些画面。他知道这兄弟俩的身世有些坎坷,娘病死了,他们的爹后来娶了个后娘,后娘又生了个儿子,从此家里的天平就失衡了。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他们的爹被后妻的枕边风一吹,便渐渐疏远了这对双胞胎兄弟,甚至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还会拿他俩出气。兄弟俩在家里时常要干最多的活,吃最少的饭,受了委屈也只能默默忍受,因为反抗只会换来更严厉的打骂。尽管生活如此艰难,他们依然保持着乐观善良的本性,这让江思年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怜惜与敬佩之情 ,看着家里不待见俩人儿,便报名下乡了。

看到这批知青孩子,吴大山不禁暗自摇头,心想:这些娃子们呀,一看就是没吃过什么苦的。当年第一批来的知青也是这样,连草和麦子都分不清,闹了不少笑话。不过,他们都年轻,有文化,学东西快,相信过不了多久就能适应农村的生活了。吴大山一边赶着牛车,一边和知青们聊起了村子里的情况,介绍着村里的风土人情和各种趣事,让知青们对村子有所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