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一位年轻的村民忍不住小声问道:“大夫,这正骨完了就没事了吧?”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好奇和担忧,身体微微前倾,眼睛紧紧盯着江思年。
江思年一边准备下一步的治疗,一边耐心地回答:“正骨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处理伤口,防止感染,促进愈合,后续的调养也至关重要。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只有这样,二黑子才能尽快康复。”他的回答详细而专业,让村民们对治疗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接着,江思年手法娴熟地用银针为二黑子施针。他的手指灵活地舞动着银针,仿佛在演奏一曲生命的乐章。每一根银针都准确无误地刺入穴位,随着银针的刺入,二黑子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痛苦的神情也有所缓解。
江思年一边施针,一边向周围的村民解释道:“这银针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起到止痛和止血的作用,能帮助他缓解痛苦,也有利于伤口的恢复。中医讲究的就是气血通畅,只有这样,身体才能更好地自我修复。”
施针完毕,江思年开始细致地处理伤口。他拿起针线,动作迅速且沉稳,每一针都缝得恰到好处。他的眼神专注,额头微微渗出细密的汗珠,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操作。他的脸上写满了专注和认真,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村民们看着江思年专注的神情和熟练的动作,不禁低声议论起来。
“这位大夫的这医术可真是高超啊!”张大伯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满脸赞叹。
“是啊,要不是有这位大夫在,二黑子可就遭大罪了。”李婶在一旁附和着,眼中满是感激。
“这大夫年纪轻轻,没想到本事这么大。”年轻的村民小王满脸惊讶,话语里满是钦佩。
这些赞叹声在人群中此起彼伏。
处理完伤口,江思年又拿出一些草药,放在石臼里细细碾碎。他一边碾药,一边对周围的村民说:“这草药是我前段时间在山上采的,能消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效果很好。按我弄的方子去煎药,只要按照我说的去做,就能发挥出神奇的功效。”
村民们纷纷凑上前,好奇地张望着,有人忍不住问道:“大夫,这些草药都叫啥名字啊?”
江思年耐心地一一介绍着草药的名字和功效,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随后,他用纱布一层一层仔细包扎好,手法熟练而细致,每一层纱布都裹得恰到好处。最后,他又用准备好的石膏固定住受伤的腿部,确保骨头能够在正确的位置愈合。
包扎完毕,江思年转身对二黑子的妻子耐心叮嘱:“这草药每天要按时服用,在骨头长好之前做什么动作要轻,注意观察伤口的情况。有任何问题,随时来找我。”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关怀和细心,让二黑子的妻子感受到了温暖和安心。
二黑子的妻子感激涕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地说:“大夫,您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呐,这大恩大德,我们可怎么报答您啊。”她的声音中充满了感激和敬意,泪水不停地流淌。
江思年赶忙伸手扶起她,诚恳地说道:“别这样,救死扶伤本就是我的职责所在。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他的笑容温暖而亲切,让人感受到了他的善良和谦逊。
村长也感慨万千,走上前说道:“大夫,您可真是菩萨心肠。今天要是没有您在,二黑子可就危险了。您这一来,给我们村带来了福气啊。”村长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和赞叹,他的眼神中对江思年充满了敬意。
江思年笑了笑,谦逊地说:“村长过奖了,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我会在村里再留几天,观察一下二黑子的恢复情况,大家平日里有什么不舒服的,都可以来找我。”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热情和担当,让村民们感受到了他的医者仁心。
江思年在这个地方停留了数日,期间他一直密切关注着二黑子的伤势恢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惊喜地发现二黑子的身体状况正在逐渐好转,一天比一天好。
为了确保二黑子能够完全康复,江思年特意为他开了几副中药。这些中药都是经过江思年精心调配而成的,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地促进二黑子的骨骼愈合和肌肉恢复。
在将药交给二黑子之后,江思年还特别叮嘱他一定要按照医嘱按时服药,并且在接下来的三个多月里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同时,江思年还提醒二黑子,等到三个多月后,一定要去找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夫帮忙拆除石膏。
毕竟,俗话说得好:“伤筋动骨一百天”。虽然二黑子的伤势已经有所好转,但要想彻底恢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所以,江思年希望二黑子能够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这样才能确保他的身体能够完全康复,重新恢复健康。
—————————————————
与村民们告别后,江思年骑着马,朝着青阳郡的方向疾驰而去。一路上,他风餐露宿,紧赶慢赶,马蹄扬起的尘土诉说着他的急切。多日的奔波,让他面容略显疲惫,可眼神中却透着坚定与执着。
终于,江思年抵达了青阳郡。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心头一紧。此时的青阳郡,已然被瘟疫的阴霾所笼罩,尽管只是一小片区域被疫情肆虐,但空气中弥漫的恐惧与绝望却让人窒息。
好在青阳郡的郡令是个心系百姓的好官,他深知瘟疫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因此在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就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他不仅迅速召集了诸多大夫,还积极组织人力物力,为百姓们提供医疗救助和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