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夫妻双穿:从清朝废太子夫妻开始 > 第123章 以史为鉴

夫妻双穿:从清朝废太子夫妻开始 第123章 以史为鉴

作者:凭阑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6 03:02:31 来源:小说旗

倒也不能说这些大臣都是在杞人忧天,其实这种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至少对于如今的大清来说,是原本看好的继承人登基的事情,反而还没有过,最后继位的人都是凭手段,而不是名正言顺。

康熙帝的父、祖等人都死得很突然,新帝在继位的时候,也不是没有发生过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就登基了。

尤其是其祖父皇太极和其父顺治帝在登基的时候,因为先帝死得太突然,没有留下遗旨,当然也有可能是有遗旨没有传出去,大家都不愿意认,最后都是各方势力商量了好几天,最后才决定出来的结果。

实际上登基的人,大家都知道并不是原本先帝看好的继承人,只不过他们登基更符合大家的利益,也就成了新帝了。

就说康熙帝祖父皇太极登基的时候 ,就有当时的大妃阿巴亥说先帝努尔哈赤留下的遗言,是让十四子多尔衮继位。

虽然因为大妃阿巴亥是多尔衮的生母,这些话也未必可信,但是众所周知努尔哈赤活着的时候,对多尔衮确实是宠爱非常 ,也不断在加重他的地位,这些话未必就不可信了。

至少努尔哈赤没有表明过要让皇太极继位的意思,皇太极能够继位,是凭手段得到其他人的支持。

皇太极去世以后,顺治帝登基的时候,也是这样子。

谁都知道皇太极不可能放弃成年,并且也一直在培养的长子豪格,选择才几岁的顺治帝登基,让曾经竞争过皇位的弟弟多尔衮做摄政王辅政。

但是人死了,也就管不了身后事,顺治帝登基更符合大家的利益,自然是顺治帝登基, 豪格最终被陷害自尽。

就算顺治帝临终之时看好继承人,也不是康熙帝,而是安亲王岳乐,只是那个时候病重的顺治帝,也做不了多少主,在太皇太后的一力支持下,还是康熙帝登基。

听到这里,太子的脸色也不由得凝重起来。

他倒是并不担心这个可能性,尽管这个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可是他占着先知,知道康熙帝的病并不算严重 。

这道旨意,也确实是康熙帝的意思。

大阿哥并没有做什么隐瞒康熙帝情况,想着先要把他这个太子逼死,自己在借机登基的事情。

可是他却想到另外一个可能性了,他现在没有这个担心,是因为有瓜尔佳舒雅和乌拉那拉慧心那里的消息,提前了解这些情况了。

要是换做他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再听到下面这些心腹的担心,他又会是个什么想法,又会怎么做?

他心里面会不会同样有这个担心?

原本太子一直觉得在康熙帝今年会对他态度大变这个事情上,他肯定很冤枉。

不说他对康熙帝的孝心,怎么可能在见到生病的康熙帝,一点儿悲伤之色都没有。

就算他真不孝顺,那也不会这么明显的表现出来。

为此,他也给自己找过不少理由。

因为三阿哥是和他一块儿去的 ,并且表现完全和他成为对比了,他怀疑过三阿哥以及其背后的马佳一族做过什么。

于是他还把自己身边清理了一遍,并且也查出来了不少的问题,以及和马佳一族有牵连的人。

后面他也想过,尽管明面上是这个理由,实际上也有可能未必是这个理由,这个理由只是用来敷衍外人的。

但是不管如何,太子都觉得自己肯定冤枉。

可是现在太子倒是有些拿不准了!

荣妃马佳氏就算仗着当初皇阿玛忙不过来的时候,照顾过他几天,在他身边安插过人手,这些人对他确实不忠心,就真的一定和这个事情有关联吗?

不管身边的人怎么鼓动他,他心里面要是完全没有这些想法,也不可能被奴才牵着鼻子走。

要是这真的只是明面上的理由,让康熙帝一直耿耿于怀,对他产生隔阂的原因,又会是什么?

现在太子不由得开始往另外一个方向想,会不会是他把事情想复杂了。

如果他也像这些心腹一样,怀疑这道召他过去探病的圣旨,是皇阿玛已经没了,大阿哥伪造的。

在这种担心之下,提着心去行宫探病, 见到还好好的皇阿玛,他是应该高兴还是伤心?

太子这里想着这些,一时间没有及时说话,其他人只以为他把这些话听进去了,便就继续往下说。

又有一人开口道:“奴才不认可齐大人这个话,这些都只是齐大人的猜测,并不能说就不一定不是万岁爷的意思,圣旨已下,殿下不去的话,万岁爷又该做何想?会不会怀疑殿下的孝心?你们忘了汉武帝太子刘据的事情了?”

汉武帝刘据和秦公子扶苏的事情,就是完全相反了。

汉武帝刘彻因病在甘泉宫养病,并不在宫里面,和太子的联系也就断开了。

因为有宠臣江充和太子不和,就告发太子在施行巫蛊,才导致汉武帝生病,想要以此治罪太子刘据。

太子刘据询问心腹应该怎么办,就有身边的太子少傅出主意,同样也是说到秦时公子扶苏被奸臣诬陷害死的事情,让太子刘据不能坐以待毙,免得被奸臣害死。

最终选择主动出击,直接起兵杀了奸臣,最后走投无路,只能自杀而亡。

在这个事情上,都说要是太子刘据见到汉武帝刘彻了,父子两人把误会解释清楚,就不会落到最后那一步。

显然,这个大臣的意思是,就算再怀疑旨意有诈,太子也不能不去。

要不然的话,要是康熙帝没事,太子岂不是成了抗旨不尊?

在康熙帝生病想要见儿子,特意召儿子过去的时候,儿子竟然找理由不过去 ,他又会怎么想?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并且一旦选错,就是大事。

就又有人叹道:“怎么索相不在万岁爷跟前,而是裕亲王福全一路,要是有索相在,我们也就不用这样担心了。”

索额图尽管也随军出征了,却并不是跟在康熙帝身边,也就没有办法提供什么消息了。

让太子一党的这些官员,十分的为难,不知道应不应该相信这道旨意。

好在太子在这个事情上 ,倒是并不用为难,毕竟他知道这一道旨意的真假。

于是在回过神以后,太子就抬了抬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你们的担心,孤都知道!”

太子一开口,还是先肯定了这些大臣的忠心 ,毕竟不管考虑得对不对,终究也是在为他着想。

不过他已经知道事情真相如何,肯定不会如这些大臣那样担心,犹豫着到底该不该去。

在瓜尔佳舒雅和乌拉那拉慧心所知道的历史上,他都快马加鞭赶去了,就因为面上表情不如三阿哥上心,都让康熙帝一直耿耿于怀,记在心里面几十年,太子怎么也不可能不去。

然后看着这些大臣还想要开口,太子就继续往下说了。

“只是既然皇阿玛病了,特意让人传旨让我过去探病,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不去,你们就不用再劝说了。皇阿玛洪福齐天,肯定会没事的。”

听到太子这样说,这群大臣尽管担心,却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作为臣子 ,可以劝诫君主,尽自己的忠心。

却不能要求君主一定要听自己的想法,更别说他们自己的意见也不统一。

事情定下来以后,既然是康熙帝生病的时候想让太子去探病,太子也知道他在这一次的表现很重要,自然也不敢耽搁。

把京城的事情安排好以后,太子带着三阿哥,以及太医、药材这些,就快马加鞭朝着康熙帝所在的行宫赶去。

一路风餐露宿,日子自然是不好过。

不过谁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讲究 ,一路上都是在马背上都不下来,不停的换马,就想尽早能够见到康熙帝。

终于在两天后的傍晚,一行人来到康熙帝所在的行宫,并且顺利见到康熙帝了。

要是开卷考试,太子都还能考个不及格,这个太子早就做不下去了,也不可能在无数人虎视眈眈之下,还能坚持个二十余年。

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可能还会犯错。

但是知道现在康熙帝正在病中,需要的是关心。

见到康熙帝以后,三阿哥表现的是满脸的担心与焦急,太子的表现,只能比三阿哥更加担心与焦急。

倒是让康熙帝都嫌弃太子太过于腻歪了,一点都不稳重。

说他:“保成,你是太子,稳重去哪里了?皇阿玛不过是小病,你作为太子,正该稳定人心,做出这个样子,成何体统?”

太子本就了解康熙帝,知道康熙帝有时候责骂并不算什么,完全不管不问才麻烦呢!

听到康熙帝这样说,他倒是放心了,知道这一关算是过了。

就说道:“皇阿玛,儿子也是担心。”

不过康熙帝对太子的表现满意了,其实也没留太子在这边多留。

尽管康熙帝生病以后,就移到行宫养病了。

但是毕竟这个地方 ,离战场也不算远。

康熙帝在生病的时候,人比平时也要脆弱不少,想要见见太子这个宝贝儿子,一时间就没有顾上其他。

在见过太子,心里面高兴以后 ,就想到此地也不算安全了。

他在这里也就罢了!

要是太子也在这里 ,真出点儿什么事,就是天塌了 。

于是在第二天,康熙帝便让太子又回去了 ,自己继续留在战场上指挥。

不过康熙帝也没有在战场上,多待多久。

很快,战事结束,就也起驾回京了 。

等到康熙帝回京以后,京里面的气氛,就一直不怎么好了。

这一次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尽管说看起来也算胜利了,把噶尔丹打跑了。

但是噶尔丹只是回老巢了,大清这边的死伤反而更加严重,康熙帝的亲舅舅佟国纲都没了。

并且在这一次和噶尔丹交手的过程中,大清这边的军队也出现很多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帝无论如何也不会觉得自己胜利了,认为该庆祝。

因此在回京以后,给亲舅舅佟国纲大办葬礼以后。

又把两路人马的主帅裕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以及其他在战场表现不好的人,全都处罚以后,康熙帝的心情也一直很低沉。

康熙帝心情不好,气氛自然一直就沉闷下去了。

直到康熙帝缓过来,开始大量操办皇子皇女的婚事了,气氛才算暖回来。

虽然说大家也心知肚明 ,康熙帝选择这个时候大量操办婚事,也有因为这次亲征噶尔丹并不顺利,要安抚人心的原因。

但是毕竟是办喜事 ,就算有其他目的,气氛也热闹起来了。

先是已经比较大,并且婚事早在几年前都已经定好的大格格、三格格、五格格等人。

这几个人的婚事,早在噶尔丹有异动,康熙帝知道和噶尔丹迟早会有一战的时候,为了安抚蒙古,就定下来了。

不过那个时候,这几个格格年纪都还不算大,康熙帝对自己的女儿还是疼爱,舍不得她们那么早出嫁,一直并没有把人嫁出去。

这一次康熙帝亲征噶尔丹不算十分顺利,担心和噶尔丹同属蒙古的其他蒙古部落看到这个情况,心思会有些浮动。

再加上这几个格格的年纪也都差不多大了,排在最前面的大格格、三格格都快二十了,也不能再说年纪小了,便就渐渐的开始定下婚期。

把几个格格嫁出去以后,就是排行在前面的几个阿哥了。

大阿哥倒是好说,康熙帝给大阿哥定下的是伊尔根觉罗氏,年纪也不小了,成亲正合适。

但是从太子开始,康熙帝就有些犹豫,要让他们现在就成亲,还是再等两年。

毕竟康熙帝给太子定下的茉雅奇是康熙二十二年出生的,给四阿哥定下的郭络罗诺敏是出生于康熙二十一年,也只比茉雅奇大几个月。

就算是为了奖励董鄂彭春在与沙俄打仗的时候,以及这一次和噶尔丹打仗的时候十分英勇,打算指给三阿哥的董鄂清宁,年纪都不算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