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实验室的意外 > 第113章 科普集市筹备

实验室的意外 第113章 科普集市筹备

作者:无所谓的少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6 03:13:03 来源:小说旗

京城的清晨,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太医院。后院那片杏林,在朦胧中影影绰绰,初升的阳光艰难地穿透薄雾,给杏林染上一层淡淡的金晖。张逸站在杏林之中,手中捧着一卷泛黄的医书,书页间批注的墨迹历经岁月摩挲,却依旧清晰可辨。他眉头微皱,身旁堆满了各类医学典籍,这些都是他为此次科普集市精心挑选出来的。

“张太医,昨日整理的《瘟疫论》节选是否合适?” 年轻太医李明气喘吁吁地捧着厚厚一摞誊抄本,匆匆走进杏林。墨迹未干的纸张上,“避瘟香囊配方” 几个字在晨光中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张逸接过书稿,目光缓缓扫过其中关于空气消毒的古法记载。突然,他脑海中浮现出前日在城郊的见闻:百姓们用艾草熏屋预防流感,那袅袅升腾的艾草青烟,竟与书中所述的医理不谋而合。张逸眼神一亮,提笔圈出文中 “苍术、雄黄配伍” 的段落,转头对身旁的李明说道:“把这一章改成图文对照版,配上周围百姓熏艾的实景插图。如此一来,既能彰显古法传承,又能让百姓觉得亲近、接地气。” 李明不住点头,刚要转身离去,又被张逸叫住,“对了,插图绘制时,要注意突出艾草燃烧的细节,以及百姓们使用时的神情动作,让读者更有代入感。”

此时,太医院偏殿内,十几名太医正忙碌地伏案疾书。案头上,不仅摊开着珍贵的古籍善本,还有近三年来的巡诊记录,这些记录承载着无数百姓的病痛与希望。老药工李伯抱着一个大竹匾走进来,竹匾里是晒干的药材标本,干枯的黄芪、蜷曲的蛇床子散发着独特的药香,弥漫在整个偏殿。“张太医,这些药材我都整理好了。” 李伯说道。张逸指了指竹匾,对一旁正在绘图的太医周宁说:“把这些药材按照性味归经分类陈列,尤其要标注日常食用禁忌。你们还记得吗,前日西街的王婶误将半夏当芋头蒸煮,险些酿成大祸。这标注一定要清晰醒目,不能再让百姓犯类似的错。” 周宁一边应着,一边在图纸上比划着,“张太医,那药材标本的摆放顺序,是按常用程度,还是按功效分类更好呢?” 张逸沉思片刻,“先按功效分类,这样便于百姓理解不同药材的作用。但在每个类别里,再把常用药材放在显眼位置。” 众太医纷纷点头,继续手头的工作。

与此同时,民间团队的工作室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王芳站在木梯上,正小心翼翼地调整墙上的手绘思维导图。“医学知识问答”“急救技能体验”“养生功法教学” 几个板块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标注得格外醒目。“小王,把‘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步骤分解成四格漫画,” 王芳对着伏案作画的年轻画师喊道,“记得画上不同体型的人偶,胖瘦高矮都要考虑到发力差异。我们要让每个来看的人,都能清楚明白这个急救法该怎么用。” 小王停下手中的笔,抬起头问道:“芳姐,那漫画里的人偶动作,需不需要配上文字说明呀?” 王芳想了想,“要的,文字要简洁明了,就写每个动作的关键要领。另外,漫画风格要轻松活泼些,别太严肃,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看。”

角落里,擅长手工的陈姐正用彩纸折制心脏模型。三层结构的心脏被拆解成可活动的瓣膜与血管,红黄蓝三色纸条模拟动静脉走向。“这个模型能让孩子们亲手操作血流循环,” 陈姐举起半成品展示,“就是血管接口处总卡不紧。” 话音刚落,机械师老周就带着工具匆匆赶来。他仔细查看了模型,三两下加装了磁吸装置,轻轻一碰,“血液” 便能顺畅流动。陈姐欣喜不已,“老周,还是你厉害,这问题困扰我好久了。” 老周挠挠头,憨厚地笑了笑,“大家都是为了把这科普集市办好嘛。”

王芳翻开活动策划表,目光停在 “义诊区” 一栏。前日走访社区时,她发现不少老人对现代医疗器械心存畏惧,连血压计都不敢触碰。王芳眉头紧锁,思索片刻后,当即联系社区志愿者,计划招募一批 “银发讲解员”,让退休医护人员用方言讲解仪器原理。“李叔,您教过二十年物理,给老人们讲讲听诊器的共振原理再合适不过!” 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包在我身上,保准让他们明白这铁疙瘩比中医把脉还准!” 王芳又叮嘱道:“李叔,讲解的时候,尽量多举些生活中的例子,用大白话,让老人们一听就懂。”

而此刻的赵宇,正骑着枣红马,穿梭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马背上的竹篓里,装着精心制作的集市宣传册。册子首页印着太医院烫金院徽,内页用半白话写着:“届时有太医亲授三伏贴敷贴秘法,更有民间巧匠展示自制养生香囊。” 每到一处商铺,他都先礼貌地递上宣传册,再从袖中掏出集市规划图。

赵宇走进一家绸缎庄,“刘掌柜,您这绸缎庄若愿赞助布料,我们便用它制作中医经络人体模型,” 他指着图纸上的摊位,“模型周身穴位都用您家的金线缝制,来往百姓一准儿记得您的名号。” 布庄老板刘福摸着山羊胡,沉吟不语。他瞥了一眼图纸上 “养生功法展演区” 旁预留的广告位,犹豫着说:“赞助布料倒不是不行,可这宣传效果能有多大呢?” 赵宇连忙说道:“刘掌柜,此次科普集市是太医院牵头,联合民间各方力量举办,届时京城百姓定会蜂拥而至。您的布料用于制作如此有意义的模型,再加上显眼的广告位,名声必定传遍京城。而且,我们还会在宣传册上特别鸣谢您的赞助。” 刘福思索良久,终于点头,“那便赞助五十匹素绢,不过得在八段锦表演区挂幅我家的绸缎招牌。” 赵宇心中一喜,“没问题,刘掌柜,您就放心吧。”

随后,赵宇来到一家药行。药行里弥漫着浓郁的药香,他与掌柜孙德围炉煮茶,相谈甚欢。当提及需要药材标本展示时,孙德突然起身打开地窖。一股霉味混着药香扑面而来,只见整面墙的樟木箱里,百年野山参泛着琥珀光,干枯的灵芝如伞盖般舒展。“这些老物件放着也是蒙尘,” 孙德递过锦盒,“但得在展示牌上注明‘药行百年珍藏’。” 赵宇郑重地点点头,又掏出一份合作协议,“届时药行可派药师坐诊,解答百姓用药疑问。这既能彰显药行的专业,又能为百姓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可谓一举两得。” 孙德接过协议,仔细翻看后,爽快地签了字。

随着筹备工作的推进,各方难题接踵而至。张逸团队在制作宣传手册时,发现其中的解剖图虽精准,却因过于写实吓哭了前来参观的孩童。一时间,众人愁眉不展。张逸紧急召集团队商议,“这解剖图本意是让百姓直观了解人体结构,可如今却适得其反。大家想想办法,如何既能保留知识,又能让孩子们接受。” 李明提议:“要不把解剖图简化,只突出关键部位?” 周宁却摇头,“简化后可能会丢失部分重要信息。”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时,张逸突然一拍脑门,“我们连夜请来民间画师,将脏器绘制成拟人化的卡通形象,比如跳动的心脏戴着听诊器,白细胞化作举着盾牌的小卫士。这样既有趣味性,又能传递知识。” 众人纷纷称妙,于是立刻行动起来。

王芳这边也遇到了麻烦。急救体验区的假人数量远远不够,按照计划,每个假人都要供多人轮流体验,可现有的假人根本无法满足需求。王芳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联系租赁假人的地方,却都被告知库存不足。最后,她灵机一动,联系到戏班。戏班里有许多木偶,经过改造,完全可以当作 “急救练习模特”。王芳马不停蹄地赶到戏班,与班主说明来意。班主起初有些犹豫,毕竟木偶是戏班的重要道具。王芳耐心解释:“班主,这次科普集市意义重大,关乎京城百姓的健康。您的木偶若能帮上忙,也是积德行善。而且,我们会在活动现场为戏班做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戏曲文化。” 班主听后,终于答应借出部分木偶。

赵宇在招商时同样遭遇质疑。粮行老板吴贵连连摇头,“科普集市又不能卖粮,我掺和作甚?” 赵宇一时语塞,但他很快镇定下来,灵机一动,“吴掌柜,您可赞助糙米用于制作膳食宝塔模型。百姓学会合理膳食,自然会更加注重粮食的品质与搭配,您的粮行生意不就更好了吗?” 吴贵听后,神色稍有缓和。当晚,赵宇带着木匠上门,将十石糙米堆砌成金字塔状,每层标注不同谷物占比。吴贵看着眼前的膳食宝塔模型,心中大为震撼,当场追加赞助,要在模型顶端镶嵌自家商号匾额。

距集市开幕还有七日,各方筹备进入白热化阶段。太医院的演武场成了临时制作工坊,太医们脱下长袍,与民间匠人一同组装展架。张逸亲自调试药材标本的灯光,为了让每味药材的纹理都清晰可见,他反复调整角度与亮度。“这灯光再亮一点,才能凸显药材的色泽。” 他一边说着,一边爬上梯子,亲自操作。王芳带着团队反复演练互动流程,每一个问答环节,每一个体验步骤,都经过无数次的打磨。“这个问题的答案提示再明显些,不然百姓可能答不上来。” 王芳认真地对团队成员说。赵宇则带着商家代表巡查场地,根据人流走向调整摊位布局。“这个位置人流量大,把互动性强的摊位设在这里。” 他指着一处空地,对商家代表们说道。

暮色四合时,张逸站在堆砌如山的宣传册前,长舒一口气。月光透过窗棂洒在 “常见急症处理速查表” 上,简明扼要的文字旁,手绘的止血包扎步骤图泛着微光。隔壁工坊传来王芳的叮嘱声:“急救体验区要多备碘伏棉签,别让百姓空手而归。” 远处街巷,赵宇正指挥商队运送最后一批物资,马车上的灯笼连成一串,将青石板路照得透亮。

这场汇聚太医院与民间智慧的科普集市,在无数个日夜的筹备中渐成雏形。从专业医理的通俗转化,到互动体验的精巧构思;从商家资源的整合调配,到文化传播的细节打磨,每个参与者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们深知,明日的集市不仅是知识的展台,更是架起医学与百姓生活的桥梁,让晦涩医理化作市井烟火里的健康箴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