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青看一眼黄梅,黄梅立马笑眯眯的望向她,大眼睛里带着疑惑。
陈正风没两秒,也跟着看过来,“怎么了?”
“没事,你对象怪怪的。”孟冬青收回目光。
她觉得还挺有意思,这个黄梅不喜欢她,但还要装出很友善的样子,怪为难人的。
黄梅心底一慌,“我,我怎么怪了?”
难道叫人看出来了?
不能吧,从进屋起,她表现得就很寻常啊,确实是不那么热情,但女同志矜持一点很正常。
陈正风也有些意外,不太明白地看了看黄梅,又看向孟冬青。
“怪好看的。”孟冬青冲黄梅咧嘴一笑,把相册收起来,把挑出来的照片交给李青梅,“大嫂,帮我放大这几张,咱们挑个时间回家拍个全家福,上次买的胶卷还有剩。”
孟冬青对拍照很热情 ,要不是李青梅说冲照的药水都是化学品,不让她沾,她还想学着冲洗照片呢。
“行啊,沾你和魏瓒的光,我到时候带个徒弟过去,冲扫的费用我这边负责。”李青梅爽快应下。
别看李青梅从小在照相馆长大,成年后又女承父业继续在照相馆工作,但照相馆的胶卷都是有数的,李青梅每一年的福利,也只够每年给孩子们拍拍照。
现在孩子大了,大的闹着要单人相,福利都不够用。
而且以前婆家这边的关系,就算有人张罗要拍全家福,她都不乐意,面和心不和,拍了也不聚不起福气。
“吓我一跳。”她们姑嫂说话的时候,黄梅拍着心口,小声跟陈正风嘀咕,“你朋友说话大喘气干什么呀!”
陈正风没在意黄梅的眼药,“她逗你玩的呢,夸你好看还不高兴啊?”
黄梅轻轻瞪他一眼,谁家好人夸人先叫人把心提起来的,她光担惊受怕去了,哪里还有惊喜。
不过没发现就好。
黄梅来是拍一张生活照,寄给下乡没回城的姐姐,她想脸上带点儿妆,李青梅带她去上粉,孟冬青和陈正风在外边说话。
陈正风红光满面的,看得出来是很喜欢黄梅。
“知青聚会时认识的,也是返城知青,在电影院工作,虽然是临时工,但她家亲戚是电影院领导,应该能转正。”陈正风跟孟冬青说两人认识的情况。
从处对象起,他的时间就紧张了,要出摊,要陪对象,自然就没时间往顾南方那边去。
听到他的话,里屋传来清咳声。
陈正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好意思呢,不让我多说。”
“难怪小晴最近说有什么知青聚会,什么时候办酒?”孟冬青问。
说是知青聚会成了好几对,没想到陈正风的对象也是在这个聚会上认识的,好像今天许小晴就是去那个聚会了。
陈正风脸一红,压低了声音,“怎么着也得到年底了,黄梅家里对我摆小摊不是太满意,我家里也想我找个正式工作,但我不太想。”
摆小摊是辛苦,但真正上道了就知道,除了社会地位差点,赚的其实并不少。
最主要的是时间还自由,陈正风还想着下半年扩大经营呢。
但要是黄家硬要求,他可能还是会为了黄梅去工作。
就是喜欢嘛,愿意为了黄梅退让。
不过陈正风最近也在跟黄梅透底,准备先把黄梅的工作做通,再去说动黄家。
“正风!”正要再说,里头传来黄梅叫人的声音,陈正风不好意思地冲孟冬青笑笑,赶紧进了屋。
里头传来黄梅问陈正风好不好看的声音,孟冬青笑着摇了摇头,收起东西往外走。
现在是八月中旬,按医生教的算法,孟冬青的肚子已经七个多月了,不过她的肚子不算太大,四肢也还纤细,走起路来依旧虎虎生风。
自从俞母找过许小晴后,孟冬青就调整了陪练的次数,一周四天,其余时间休息。
至于许小晴,分配给了季煦,让她跟着季煦的车跑。
反正最近都是在省城附近跑短途,路上真出了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孟冬青也能及时赶过去修车。
不过两人都是学习积极分子,那本《汽车维修》两人都快看烂了,不是那种零件彻底报废,或者发动机的大问题,一般都能自己解决。
孟冬青溜达着回了大院那边,回去的时候,公共汽车路过市纺厂那条路,孟冬青看窗外的时候,正好跟扫大街的刘秀琴对上目光。
市纺厂的外部道路卫生也归市纺厂管,这自然也属于刘秀琴工作的一部分。
只是没有想到,正好跟孟冬青碰上了目光。
明明孟冬青只是平静地看了一眼,但落在刘秀琴眼里,就是孟冬青在笑话她,刘秀琴第一时间背过了身去。
孟冬青果然就是克她!
生下来就不好带,现在更是!
一切都是从孟冬青回来才开始变坏的。
孟夏丽丢了工作,好好的家也被孟冬青给拆散了,人还被逼得远走他乡,留下两个可怜的孩子。
还好两个外孙还在身边,刘秀琴的心还有一丝慰藉。
不然现在家里的情况,刘秀琴冷笑一声,这些人现在都站到了孟冬青那一边,她还有什么,她什么也没有了。
孟春雨和孟秋同两个,她没亏待过吧,结果呢,不是亲生的,就是养不熟。
等公共汽车开走了,刘秀琴才回过身来,她咬了咬牙,一下又一下,重重地扫着地,她就不信了,孟冬青这种无情无意的人,能一直笑到最后!
老天爷一时打了个盹而已,总不能一直眼瞎。
天气炎热,汗水滚进眼睛里,刘秀琴拿挂在脖子上的手巾擦了下眼睛,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越擦汗水越多,也越发心酸。
……
孟冬青没把碰到刘秀琴的事放在心上,对她来说,这跟路上碰到个陌生人没什么区别。
她比较关注许小晴去参加知青聚会的后续。
该不会和陈正风一样,也在聚会上处个对象回来吧。
想想也挺正常的,大家有差不多的经历,回城后又面临差不多的困境,就跟下乡时一样,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骗子!太不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