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医途大唐 > 第66章 立碑纪念英烈,回朝任兵部侍郎

医途大唐 第66章 立碑纪念英烈,回朝任兵部侍郎

作者:稻谷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6 05:23:37 来源:小说旗

在那广袤无垠、黄沙漫天的大唐边境,朔风恰似尖锐的刀刃,呼啸着席卷而来。林羽身披满是血污与尘土的染血战甲,宛如一尊战神般屹立于战场之上,他目光如炬,紧紧盯着突厥军队的动向,口中不断发出铿锵有力的指令,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大唐将士与突厥军队展开这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杀。战场上,喊杀声震得人耳鼓生疼,仿佛要冲破云霄,刀光剑影闪烁交错,让人眼花缭乱。双方士兵皆红了眼,为了各自心中的信念与使命,拼尽了全身的力气。

林羽手持长枪,枪尖寒光凛冽,他身先士卒,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般冲入敌阵。长枪舞动之处,突厥士兵纷纷倒下,惨叫连连。他的战袍早已被鲜血浸湿,殷红的血迹在风中逐渐干涸,变得暗沉,可他依旧身姿挺拔,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敌人,毫无惧色。数月来,这场平叛之战持续不断,每一日都充满了艰辛与挑战。烈日高悬时,士兵们在滚烫的沙地上厮杀,汗水与血水交融;夜幕降临时,他们又要警惕敌人的偷袭,在疲惫与恐惧中坚守阵地。凭借着林羽卓越的军事谋略,他巧妙地利用地形设伏、突袭,以及将士们钢铁般的顽强斗志,他们一步一步地扭转战局,终于成功将突厥军队赶出大唐边境。这场漫长而艰辛的战争,让这片土地的每一寸都浸染着鲜血,如今虽已落下帷幕,可战争胜利的背后,是无数将士的热血与生命。这些英勇的将士,他们是大唐的脊梁,是为了守护家国安宁,不惜付出自己宝贵生命的英雄,他们的牺牲,是如此的惨痛,却又如此的伟大。

为了纪念那些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大唐将士,林羽深思熟虑后,毅然决定在边境立碑。立碑当日,天空澄澈如洗,湛蓝的苍穹仿佛一块巨大且纯净的蓝宝石,高悬于广袤的边境大地之上。这片历经战火洗礼的土地,在这纯净天空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肃穆。一片开阔的空地上,一座高大的纪念碑拔地而起,碑身由洁白无瑕的巨石雕琢而成。工匠们精雕细琢,每一道纹理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将士们的英勇事迹。在阳光的照耀下,纪念碑散发着神圣而庄严的光芒,宛如一座不朽的丰碑,静静地守护着这片边疆土地。碑的四周,摆满了鲜花,五彩斑斓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颤动,仿佛在低声呢喃,诉说着对英烈们的无尽思念。这些鲜花,是生者对逝者最深切的缅怀,每一朵都承载着人们对英烈们的敬重与感恩。

清晨,曙光初照,天边泛起一抹鱼肚白,紧接着,一阵激昂的号角声骤然响起,那声音划破长空,仿佛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唤醒沉睡的英灵。立碑仪式正式开始。林羽身着一袭素色长袍,长袍随着微风轻轻飘动,他面色凝重,脚步沉稳而缓慢地走向纪念碑。他的眼神中,既有对牺牲将士的沉痛哀悼,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悲痛,仿佛能看到他内心深处对战友们的不舍与怀念;又有对和平的坚定守护,那是一种矢志不渝的信念,从他坚毅的目光中流露出来。他身后,是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大唐将士,他们身着整洁的铠甲,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犹如一面面镜子,反射出他们坚毅的面容。他们手持长枪,枪尖上的红缨在风中猎猎作响,宛如一面面燃烧的旗帜,象征着他们的热血与忠诚。将士们的脸上,写满了悲痛与崇敬,他们的眼神坚定地注视着前方的纪念碑,仿佛透过那冰冷的石碑,看到了那些曾经并肩作战、却已长眠于此的战友们。他们回忆起往昔与战友们一同冲锋陷阵的场景,战友们的音容笑貌,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身姿,一一浮现在眼前,那些画面如此清晰,仿佛就在昨天。

只见纪念碑正面书写着金光闪闪的八个大字:“血沃山河,英魂永铸。” 这八个字,是用无数将士的鲜血写成的,是对英烈们的最高赞誉,是他们用生命谱写的壮丽篇章的最好诠释。这八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向后人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

纪念碑背面碑文:

“岁在大唐上元二年,于此立碑,以祀先烈。

观夫斯地,昔烽火燃,干戈兴。敌犯边疆,山河震动。我军将士,闻令而动,皆怀保家卫国之心,弃安逸,赴危难。

阵前,将士奋勇,长枪骏马,剑影刀光。冒矢石,陷坚阵,不顾生死。有冲锋而殁者,有苦战而亡者,血沃荒野,魂归苍穹。

然以众将士之壮烈,换得山河安宁,家国保全。今虽时移世易,英烈之功,不可磨灭。

立碑于此,勒石铭记。愿后世子孙,知先辈之艰辛,守和平,振家国,英烈精神,永垂不朽。

尚飨!”

在队伍的前列,火铳营的士兵们格外引人注目。他们身着独特的服饰,上面绣着火铳的图案,那图案栩栩如生,仿佛火铳随时都会喷射出火焰,仿佛在无声地彰显着他们特殊的身份。火铳营在此次平叛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凭借手中的火铳,在战场上一次次给予突厥军队沉重打击。当火铳齐鸣时,那巨大的声响震得大地都在颤抖,突厥军队被这突如其来的强大火力打得措手不及,纷纷溃败。他们的英勇表现让敌人闻风丧胆,突厥士兵只要听到火铳营的名号,便会心生畏惧。此刻,他们手中紧握着擦拭得锃亮的火铳,火铳的金属光泽与他们坚毅的神情相互映衬,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他们时刻准备着,为了守护大唐的边疆,再次踏上那充满硝烟与战火的战场,不惜一切代价。

司礼官宣布祭奠先烈仪式开始。林羽来到纪念碑前,身旁的士兵恭敬地递上一碗酒。那碗酒,清澈透明,宛如一面镜子,却仿佛承载着无尽的哀思与敬意。林羽双手稳稳地接过酒碗,微微俯身,神色庄重得如同在进行一场最神圣的仪式。他先是将酒碗在碑前缓缓绕了一圈,让酒的香气弥漫在碑的周围,那香气仿佛穿越了时空,萦绕在英烈们的身旁。这香气,似乎能让英烈们感受到生者的敬意与怀念。随后,他轻轻倾斜酒碗,酒液如一条透明的丝带,缓缓洒落在碑座前的土地上。酒水渗入焦黑的土地,仿佛在与这片浸染过无数热血的大地交融,诉说着生者对逝者的深深怀念。林羽的眼神始终专注而沉痛,口中念念有词:“英烈们,这碗酒,敬你们的无畏与牺牲。你们的离去,让多少家庭破碎,让无数父母失去了儿子,让多少妻子失去了丈夫,让多少孩子失去了父亲,让多少期盼落空,但你们的牺牲换来了大唐边境的安宁,你们的功绩,永垂不朽 。”

林羽宣读祭文:

维大唐上元二年八月二十二日,主帅林羽,谨以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阵前捐躯诸将士之灵曰:

呜呼!朔风猎猎,战云蔽空,烽火照彻山河,干戈起于四野。吾等率师征伐,志在靖难安邦,卫吾家国之宁,保吾黎庶之康。

方今交锋之际,诸将士奋不顾身,冲锋陷阵,以血肉之躯,赴虎狼之敌。长枪所指,勇不可当;刀剑相交,气吞山河。或跃马扬鞭,陷阵于前;或挽弓搭箭,拒敌于侧。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虽千万人,亦往矣!

然战事惨烈,天妒英灵。诸多将士,血洒疆场,英魂长逝。想其家中,高堂倚闾而望,白发苍苍的父母每日都在村口张望,盼望着儿子归来;娇妻盼归无期,独守空闺,以泪洗面;幼子嗷嗷待哺,却再也无法感受到父亲的温暖怀抱,奈何阴阳永隔,再难相聚。

今者,我军幸得大捷,敌寇溃败,山河重光。此皆诸将士之功也!若无尔等舍生忘死,何能至此?吾等虽胜,心实悲恸。视遍野之遗骸,念诸君之忠勇,涕泪纵横,肝肠寸断。

诸将士虽逝,然其忠魂义胆,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永垂不朽!必将荫庇吾国吾民,福泽万代。今具牲醴,聊表寸心,伏惟尚飨!

尚飨

紧接着,全体将士一同跪地,向纪念碑叩首。一时间,寂静的场地上只有将士们叩首的声音,那声音沉闷而有力,仿佛是对英烈们最沉痛的缅怀,又仿佛是在向英烈们承诺,他们将继承遗志,守护好大唐的每一寸土地,让英烈们的牺牲不会白费。叩首完毕,将士们起身,齐声高呼:“英烈不朽,大唐昌盛!” 那声音响彻云霄,在空旷的边境大地上久久回荡,仿佛要将这份信念传递到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人都知道,大唐的将士们将永远守护这片土地,扞卫大唐的尊严。

仪式进入尾声,林羽向前一步,高声说道:“诸位英烈,你们为了大唐的安宁,为了百姓的和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今日,我们立此碑,铭记你们的功绩。你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守护大唐的每一寸土地。

‘烽火连营蔽远空,尘沙漫卷日轮红。

刀光凛冽惊寒雀,剑影森罗泣鬼雄。

遍野哀号凝苦雾,残肢断戟卧悲风。

可怜多少征人血,洒入荒丘万事终。”

说完,他转身面向全体将士,目光炯炯,声音激昂:“将士们!看看我们脚下的土地,这是大唐的疆土,是我们的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开拓而来。我们身后,是无数百姓,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耕种劳作,繁衍子孙。他们在田间辛勤耕耘,收获着希望;他们在市井中忙碌奔波,享受着生活的宁静。我们的每一次坚守,每一次冲锋,都是为了他们的安宁。那些长眠于此的英烈们,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忠诚与担当,我们怎能不继承他们的遗志?

敌人虽暂时被击退,但边境的威胁从未消散。我们身为大唐的将士,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当我们握紧手中的武器,我们握住的是大唐的尊严,是百姓的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烈日炎炎,大地被烤得滚烫,我们挥汗如雨;还是寒风刺骨,冰雪覆盖着大地,我们瑟瑟发抖,我们都要坚守在这片土地上,让敌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让我们以热血为墨,以忠诚为笔,在这边境之上,书写属于大唐的荣耀篇章!”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在空气中回荡,点燃了每一位士兵心中的热血,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已经做好了随时为大唐献身的准备,心中充满了对未来战斗的决心与勇气。

立碑仪式结束后,林羽收拾行囊,准备回朝复命。林羽站在营帐前,目光缓缓扫过眼前这些熟悉的面孔。边疆的风沙在他们脸上刻下了岁月的痕迹,他们的皮肤变得粗糙黝黑,皱纹也悄然爬上了额头,但那一双双眼睛里,依旧闪烁着坚毅的光芒。他深吸一口气,向前迈出一步,声音洪亮却又带着几分不舍:“兄弟们,今日我便要回朝复命了。这一路,咱们并肩作战,历经无数生死,每一场胜利都离不开你们的拼搏与牺牲。从那一场场激烈的战斗,到一次次艰难的坚守,我们携手走过,共同创造了辉煌。”

一位年轻的士兵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上前说道:“林将军,您这一走,我们可舍不得。您带领我们打了这么多胜仗,是我们的主心骨啊。在战场上,您总是冲在最前面,为我们指引方向,给我们勇气。没有您,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林羽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傻小子,我虽离开,但咱们守护大唐的心是一样的。你们都是大唐的骄傲,这片边疆土地,还得靠你们继续守护。你们要记住,我们的使命从未改变,无论我在哪里,都与你们同在。”

这时,火铳营的统领也走上前来,双手抱拳,恭敬地说道:“林将军,火铳营定不负您的教诲,定当坚守边疆,让敌人不敢进犯。我们会不断训练,提升自己的实力,用火铳的威力让敌人知道,大唐的边疆不容侵犯。” 林羽看着他,眼中满是信任与期许:“我相信你们!火铳营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大家有目共睹。往后,更要不断精进,保家卫国。要不断研究新的战术,让火铳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随后,林羽从怀中掏出一本自己整理的兵书,递给身旁的副将:“这本兵书,是我这些日子总结的一些战术和练兵心得,留给你们,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里面记录了我在战场上的经验,以及对各种战术的思考,希望你们能从中汲取力量。” 副将双手接过,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将军放心,我们定会好好研读,将这些经验运用到实战中。我们会按照您的教导,训练出一支更强大的军队。”

告别仪式渐近尾声,边疆的风沙似也为这离情所感,愈发轻柔。林羽身着一袭银色铠甲,身姿挺拔,利落翻身上马。他缓缓转身,目光眷恋地扫过这片熟悉得如同第二故乡的边疆土地,又落在眼前一排排身姿笔挺的将士们身上。他们面庞黝黑,眼神中却满是坚毅与不舍。林羽深吸一口气,声音洪亮且坚定,大声说道:“兄弟们,这一路,咱们并肩作战,历经生死。如今我回朝,定当竭尽全力,为大家争取更好的待遇,换上更精良的装备。愿你们在此平安,大唐辽阔的边疆,便郑重托付给你们了!” 话音刚落,将士们整齐划一地跪地,动作干脆利落,齐声高呼:“将军保重!大唐昌盛!” 那声音震得沙石飞溅,仿若能冲破云霄。林羽一拉缰绳,胯下骏马仰头嘶鸣一声,前蹄高高扬起,随后向着长安的方向疾驰而去。而将士们的呼喊声,裹挟着风沙,依旧在他身后久久回荡,似在为他送行,又似在传递着他们坚守边疆的决心 。

朝堂之上,金碧辉煌,雕梁画栋间弥漫着庄严肃穆的气息。唐高宗李治高坐龙椅,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冕旒,威严尽显。他早已听闻林羽在边疆平定突厥叛乱的赫赫战功,脸上不禁洋溢着欣慰的笑容。此刻,他目光炯炯地望着下方英姿飒爽、身着戎装的林羽,高声说道:“林羽,你此次深入敌境,平定突厥叛乱,一路过关斩将,战功卓着,为我大唐立下了不朽功勋。朕心甚慰,经深思熟虑,决定任命你为兵部侍郎。望你日后在新的职位上,继续为大唐的军事事业出谋划策、尽心尽力,保我大唐边疆永固、国泰民安。”

林羽跪地谢恩,心中既感到荣耀,又深知责任重大。兵部侍郎一职,掌管着大唐的军事要务,不仅要参与军事决策,在朝堂之上与诸位大臣商讨战略,决定战争的走向;还要负责军队的训练、装备等事务,深入军营,监督士兵的训练,确保武器装备的精良。他明白,自己从一个初入官场的医官,凭借着在战场上的勇气与智慧,一步一步走到如今成为兵部的重要官员,这一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每一步都饱含着汗水与努力。

然而,林羽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迅速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对兵部的各项事务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在林羽深入研究兵部事务后,发现这里存在诸多棘手难题。军事决策流程繁琐拖沓,从基层将领汇报军情,他们骑着快马,日夜兼程,将战场上的紧急情况传递回来,到文书传递,经过驿站的一站又一站,再到各级官员层层审批,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一份作战计划往往要耗费大量时间才能送达决策者手中。例如,某次边境突发小规模冲突,前线紧急请求增援,可消息传递回兵部后,经过层层手续,足足耽搁了三天才得到批复,导致前线局势一度陷入被动。战场上,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这样的延误可能会让无数士兵失去生命,让大唐的领土遭受损失,敌人可能会趁机扩大战果,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

同时,军队训练方法陈旧落后。士兵们每日的训练依旧以传统的冷兵器格斗和简单队列操练为主,缺乏对实战中各种复杂情况的应对训练。面对突厥骑兵灵活多变的战术,大唐军队在战场上常常难以招架。突厥骑兵擅长长途奔袭、突然袭击,他们的战术犹如鬼魅,让大唐军队防不胜防。他们能在一夜之间奔袭数百里,突然出现在大唐军队的后方,进行偷袭。而大唐军队的训练却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士兵们在战场上缺乏应变能力,无法有效应对敌人的攻击,常常在敌人的突袭下陷入混乱。而且,在武器装备方面,虽有火铳等先进武器,但数量严重不足,大部分士兵仍使用传统的刀枪剑戟。更糟糕的是,武器的保养和更新机制不完善,许多兵器在战场上出现损坏后,不能及时得到维修和替换,极大地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战场上,武器就是士兵的生命,武器的不足和损坏,无疑是在削弱军队的实力,让士兵们在战斗中处于劣势。

此外,兵部内部的管理体系也十分混乱。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明确,常常出现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物资调配部门与军事指挥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在战争期间,物资供应时常出现延误或短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作战计划的顺利实施。比如,某次战役中,军队急需粮草和箭矢,可物资调配部门却因为与军事指挥部门沟通不畅,迟迟未能将物资送达,导致士兵们饿着肚子作战,箭矢也很快用尽,最终影响了战斗的胜负。这些问题犹如一道道枷锁,束缚着大唐军队的发展,也让林羽深感改革的紧迫性。

兵部虽然掌握着军事大权,但在一些事务的处理上,存在着繁琐的流程和陈旧的观念。 其中,府兵制的弊端尤为突出。府兵平时务农,战时出征,看似兵农合一,节省了国家的养兵费用,但实际操作中问题频出。由于府兵分散在各地,战事紧急时,召集起来耗时良久,严重影响作战效率。例如,此次突厥叛乱初期,朝廷下令召集府兵平叛,可等各地府兵集结完毕,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突厥军队早已在边境烧杀抢掠,占领了大片土地。而且,府兵们长期务农,缺乏系统的军事训练,军事技能生疏,在战场上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同时,府兵的武器装备大多需要自备,这导致武器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战争的需求。此外,府兵的待遇也较低,作战受伤或阵亡后,家属得不到妥善的抚恤,这大大降低了士兵们的积极性,使得军队的士气难以提振。

但他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一些保守的官员对他的举措表示反对,他们认为林羽年轻气盛,不懂官场规矩,贸然改革会破坏兵部的稳定。朝堂上,一场激烈的争论就此展开。面对众人的质疑,林羽据理力争,他详细阐述了改革的必要性和好处,用自己在战场上的经验和对军事的深入理解,说服了一些原本持反对意见的官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羽一边与保守势力周旋,一边努力推进改革。他亲自到军队中视察,根据士兵们的实际需求,改进了训练方法,增加了火铳等先进武器的配备。在他的努力下,大唐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兵部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林羽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为大唐的繁荣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