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朝堂,在历经上官仪谋反、太子李忠被废这两场惊涛骇浪般的轩然大波后,表面上局势逐渐趋于平稳,宛如平静的湖面,可湖面之下,暗流涌动,波谲云诡。李治与武媚在一番深思熟虑、权衡利弊之后,毅然决然地决意推行 “二圣临朝” 之策。这一举措,恰似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无疑将大唐的政治格局推向了一个全新且充满未知的方向。
早朝时分,宏伟壮丽的太极殿内庄严肃穆,凝重的气氛仿若实质般弥漫开来。那高高在上的龙椅之上,李治身姿笔挺端正,一袭明黄龙袍更衬出他一国之君的沉稳威严,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群臣。而在他身旁,武媚凤目含威,头戴凤冠,身着华丽宫装,举手投足间皆是不怒自威的强大气场,周身散发着令人难以忽视的光芒。满朝文武依照官职高低,整齐地分列两旁,大殿内安静得连根针掉落的声音都能听见,众人皆屏气敛息,生怕发出一丝声响,静静等待着这新朝局的大幕正式开启。
李治清了清嗓子,声如洪钟,那雄厚的话语在空旷且高大的大殿内不断回荡:“众爱卿,自今日起,朕与皇后将一同临朝听政,共商国之大事。”
此言一出,大臣们先是微微一怔,旋即纷纷跪地行礼,整齐划一地高呼万岁。然而,在这整齐的呼喊声中,不少人心中实则满是疑虑与不安。他们在心中暗自思忖,皇后参与朝政,这在以往虽并非绝无仅有,但如此堂而皇之地与皇帝一同临朝,还是打破了许多人心中固有的朝堂秩序观念。可圣意既然已经下达,在这威严的朝堂之上,无人敢轻易表露反对之意,只能将内心的想法深埋心底。
退朝之后,兵部尚书林羽内心如波涛翻涌,心潮起伏不定。他在原地伫立良久,思量再三,最终还是决定前往拜见皇后武媚。他沿着那蜿蜒曲折、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长廊缓缓前行,长廊两侧的宫墙高耸,仿佛在压迫着他的内心,让他的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心中亦是百感交集。林羽心中十分清楚,“二圣临朝” 之后,武媚在朝堂上的权势愈发举足轻重,已然成为朝堂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强大力量。此次拜见,对他而言,既是一个难得的能够展现自己、与武媚深入交流的绝佳机遇,或许能借此东风,进一步推动自己心心念念、筹备已久的兵制改革,实现心中那宏伟的抱负。可另一方面,武媚心思深沉如海,手段果决狠辣,在她面前,自己必须谨言慎行,犹如在刀刃上行走,稍有差池,便可能招来大祸,万劫不复。
林羽一边走着,一边反复思索着即将汇报的内容。他在脑海中不断复盘,每一个观点、每一句措辞都在脑海中细细打磨,字斟句酌,深怕出现任何纰漏。“皇后娘娘会如何看待我的建议?会不会觉得我锋芒太露,对她构成威胁?” 想到这儿,他的额头不禁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他又忧虑朝堂上那些暗流涌动的反对势力,若是自己与武媚走得太近,是否会被视为武媚一党,从而遭到暗中针对,被卷入那无尽的朝堂纷争漩涡之中。
然而,林羽心中十分明白,身处这风云变幻、波云诡谲的朝堂,若想有所建树,成就一番大事业,就不能畏首畏尾,裹足不前。他在长廊的尽头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好自己那起伏不定的情绪,而后昂首阔步,带着坚定的信念,来到了武媚的寝宫。
林羽来到寝宫门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朝服,恭敬地跪地行礼,声音洪亮且清晰:“臣林羽,拜见皇后娘娘。”
武媚端坐在榻上,仪态雍容华贵,宛如一朵盛开的牡丹,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她微微抬手,优雅地示意他起身,眼中闪过一抹温和笑意,轻声说道:“林爱卿,许久未见,不必如此拘谨。还记得当年,你初入朝堂,一腔热忱,宛如初升的朝阳,常向本宫请教政务,时光过得可真快啊。”
林羽缓缓起身,脸上浮现出缅怀的神情,微微眯起眼睛,仿佛穿越回了过去,声音也变得舒缓起来:“娘娘,您这一提,臣一下子就想起了往昔。当年在法门寺,寺内古木参天,那粗壮的树干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香烟袅袅升腾,仿若将尘世的烦恼都带入了云霄。臣初涉官场,满心困惑,正为该如何平衡各方势力、推行新政而发愁,向您请教为官之道。您站在那尊庄严的佛像前,身后是摇曳的烛火,您轻言细语却字字珠玑,点醒了迷茫的臣。您说,为官者要心怀天下,也要懂得审时度势,不可操之过急 。”
武媚微微颔首,眼中满是回忆之色,似乎也沉浸在了那段时光之中:“是啊,那时你求知若渴,每次交谈都能举一反三,进步飞速。后来在龙泉寺,我们也聊了不少。”
林羽神色间满是追忆,缓声说道:“娘娘,龙泉寺中,山间清泉潺潺流淌,那清脆灵动的水流声,恰似大自然奏响的绝美乐章,每一声都似在诉说着天地的奥秘。彼时,云雾于山林间缭绕,如梦似幻,仿若将整座寺庙都笼罩于人间仙境之中。我们在寺内,就着那清幽景致,畅谈治国方略,从民生疾苦的细微之处,到边疆防务的宏大布局,无所不谈,相谈甚欢。犹记得谈论边疆粮草运输难题时,娘娘提出分段运输、就地屯田之法,此计可谓精妙绝伦。分段运输,大大降低了长途运输损耗,而就地屯田,不仅能自给自足,更能让士兵们在农闲时操练,提升战斗力。臣此后处理诸多政务,都常借鉴娘娘那时的思路,屡试不爽。时光匆匆,快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回首往昔,那些在法门寺、龙泉寺的日子,桩桩件件,仿若昨日之事,可细细想来,却已恍如隔世。如今朝堂之上,局势波谲云诡,各方势力暗流涌动,风云变幻莫测。能在这般情形下,再次与娘娘深入交谈,敞开心扉,臣实感荣幸之至。”
武媚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微微点头,轻声说道:“你天赋出众,又勤奋好学,一点就通。这些年,你在朝堂上的作为,本宫都看在眼里。如今‘二圣临朝’,朝堂局势复杂多变,正需要你这样的栋梁之才。”
林羽神色恭谨,言辞恳切,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娘娘,‘二圣临朝’乃我大唐之幸事,臣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与娘娘,保我大唐江山稳固、社稷安康。”
武媚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闪过一丝深意,仿若夜空中闪烁的寒星:“林爱卿的忠心,本宫自然信得过。自你提出兵制改革方案后,朝堂上下对你的才能皆是赞赏有加。本宫也盼着你在今后,能继续为大唐出谋划策,贡献心力。”
林羽心中一动,敏锐地察觉到武媚这是在拉拢自己。他连忙应道:“娘娘放心,臣必当鞠躬尽瘁。只是如今朝堂初定,各方势力暗流涌动,仍需小心提防。”
武媚轻轻点头,神色凝重,眼中透露出一丝忧虑:“本宫明白。上官仪之事虽已了结,但余波未平。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或许还在暗处伺机而动。林爱卿,你身为兵部尚书,对军队事务最为了解,可有应对之策?”
林羽沉思片刻,脑海中迅速梳理着思路,条理清晰地说道:“娘娘,兵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军队战斗力也在逐步提升。但为防有人利用军队生事,臣建议加强对军队的监管,尤其是对各级将领的考核与监督,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定期巡查,确保军队忠诚稳定。”
武媚眼中露出赞许之色,微微眯起眼睛,点头说道:“林爱卿所言极是。此事就交由你去办,务必将军队牢牢掌控,不可有丝毫懈怠。”
林羽领命道:“臣遵旨。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负娘娘信任。”
随后,林羽又与武媚深入探讨了朝堂上的其他事务,诸如如何妥善安抚因上官仪谋反事件受到牵连的官员家属,制定合理的抚恤政策,给予他们生活上的保障和精神上的慰藉;以及怎样进一步推行新政,促进大唐经济繁荣发展,鼓励商业贸易,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待林羽告辞离去,武媚靠在榻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她深知,“二圣临朝” 虽已确立,但前路荆棘丛生,朝堂上的权力平衡需要她精心维护,各方势力的博弈也将愈发激烈。而林羽,这位兵部尚书,无疑是她在朝堂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助力之一。
与此同时,在朝堂的暗处,一些反对武媚的势力正在悄然集结。他们在一间隐秘的宅院内,门窗紧闭,屋内气氛压抑。这些人对 “二圣临朝” 极为不满,认为武媚干预朝政,打破了朝堂的传统秩序。他们围坐在一起,低声商议着,正紧锣密鼓地谋划着,试图再次挑战武媚的权威,一场新的风暴,似乎正在悄然逼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