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医途大唐 > 第104章 皇后召见与病情研判

医途大唐 第104章 皇后召见与病情研判

作者:稻谷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6 05:23:37 来源:小说旗

寒冬腊月,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席卷整个宫廷,吹得宫殿飞檐上的风铃叮当作响,仿佛在奏响一曲不祥的乐章。从李治寝宫走出的五位顾命大臣,身披厚重的裘皮大氅,却依旧被寒意浸透骨髓。他们的脚步沉重而拖沓,每个人的脸上都笼罩着一层阴云,仿佛承载着千斤重担。

“几位大人,皇后娘娘有急诏,请诸位即刻前往上阳宫!” 一个身形瘦小的太监,脚步匆匆地跑来,神色间满是焦急,他的声音因气喘吁吁而略显尖锐,在空旷的宫道上回荡。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五位大臣瞬间停下脚步,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那眼神中闪过的慌乱,如同夜空中稍纵即逝的流星。长孙无忌微微皱眉,额头上的皱纹愈发明显,他心中暗自思忖:“这武媚娘此时召见,究竟所为何事?莫不是察觉到了我们在陛下寝宫的态度?她心思缜密,手段狠辣,若是知晓我们对太子的支持并非全心全意,定会采取手段对付我们。可如今皇命难违,只能硬着头皮去了。” 想到这儿,他强装镇定,微微点头,说道:“既如此,我等便随公公走一趟吧。”

一行人跟随太监,匆匆朝着上阳宫走去。一路上,风声呼啸,吹得他们的衣袂猎猎作响。苏定方面色凝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忍不住低声对身旁的林羽说道:“林大人,依我看,这皇后召见,怕是来者不善呐。武媚娘野心勃勃,如今陛下病重,朝堂局势本就动荡不安,她此番召见,恐怕是想借机掌控朝堂。我们若不小心应对,太子殿下的处境堪忧啊。” 林羽微微颔首,他那清秀的面容上也满是忧虑之色,轻声回应道:“苏大人所言极是,只是事已至此,我们也只能见机行事了。我一介医者出身,在这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中,实在难以站稳脚跟,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但愿今日之事,不要太过棘手。”

不多时,众人来到了上阳宫。宫殿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晃动,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压抑的氛围。武媚端坐在凤椅之上,身着华丽的凤袍,上面绣着的金色凤凰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振翅高飞。她头戴凤冠,上面的珠宝璀璨夺目,却无法掩盖她眼中那锐利如鹰的光芒。她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的五位大臣,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轻声说道:“诸位爱卿,本宫听闻陛下今日召你们前去商议太子之事,本宫心中关切,特召你们前来,想听听诸位对太子的看法。”

长孙无忌率先上前一步,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朝服,脸上堆满了恭敬的笑容,说道:“回禀皇后娘娘,太子殿下聪慧仁厚,日后必能成为一代明君,只是如今朝堂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太子殿下还需多多历练,方能更好地应对朝堂之事。” 他一边说着,一边暗自观察武媚的神色,心中暗自盘算着:“既不能得罪武媚娘,又不能明确表示全力支持太子,以免日后局势生变,自己陷入被动。这番话,既表达了对太子的认可,又未提及任何实质性的支持举措,应是最为稳妥的回答。”

褚遂良紧接着上前一步,他微微躬身,神色恭敬,说道:“娘娘圣明,太子殿下确有治国之能,只是在处理政务上,还需诸位大臣齐心协力,共同辅佐,为大唐江山出谋划策。” 他与长孙无忌心照不宣,深知武媚娘的手段,也明白此时表态太过明确并非明智之举。表面上支持太子,实则给自己留有余地,毕竟他与长孙无忌家族利益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苏定方心中焦急,他一心为太子着想,深知武媚的野心,不愿随波逐流。他上前一步,双手抱拳,朗声道:“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心怀天下,有担当之责。只是如今朝堂之上,暗流涌动,诸多势力对太子虎视眈眈,臣以为当务之急,是为太子肃清障碍,稳固其地位。” 他一边说着,一边暗自观察武媚的神色,心中暗自警惕,若武媚娘有不利于太子的举动,他定要拼死护太子周全。话语中,隐隐带着对武媚的警告,暗示她莫要对太子不利。

林羽沉吟片刻,上前一步,说道:“娘娘,太子殿下年轻气盛,精力充沛,只是在医术养生方面,还需多加留意。臣愿在这方面,为太子殿下提供帮助,确保他龙体安康,能更好地处理朝政。” 他巧妙地从自己擅长的医术角度切入,既表明了对太子的关心,又避免了直接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他深知自己在朝堂根基尚浅,贸然参与权力争斗,只会成为牺牲品,如此回答,既能保全自身,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太子出力。

李积一直沉默不语,此时见众人皆已表态,他微微抱拳,说道:“皇后娘娘,老臣唯陛下与娘娘马首是瞻,太子殿下若有需要,老臣定当竭尽全力。” 他心中清楚,如今朝堂局势不明朗,太子与武媚娘之间的争斗一触即发,此时明确站队太过危险。自己手握重兵,是各方争取的对象,保持中立,方能在这场权力博弈中,为自己和军队谋求最大利益,他的回答模棱两可,既没有明确支持太子,也没有得罪武媚,尽显老谋深算。

武媚听着众人的回答,脸上依旧挂着淡淡的笑容,可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悦。她心中暗自思忖:“这几位大臣果然各怀鬼胎,没有一个真心全力支持太子的,不过这也在意料之中。如今陛下病重,朝堂局势混乱,正是自己掌控局势的好时机,绝不能让这些大臣坏了自己的计划。” 她轻轻点头,说道:“诸位爱卿所言极是,太子乃大唐未来之主,本宫自会悉心教导。如今陛下龙体欠安,本宫忧心不已,特命太医院前来,一同商讨陛下的病情。”

话音刚落,太医院的院判带着几位太医匆匆走进殿内。院判身着一袭深色长袍,领口与袖口绣着精致的金丝花纹,那是太医院高阶太医的标志。他脚步急促却不失稳重,身后跟着的几位太医,皆垂首敛目,大气不敢出。

院判上前,双膝跪地,双手抱拳,恭恭敬敬地说道:“启禀皇后娘娘,臣等奉命前来。” 说罢,他微微抬起头,目光快速扫了一眼武媚,又迅速垂下。武媚微微颔首,示意他起身。院判站起身,清了清嗓子,神色凝重地开始汇报。

“陛下之症,经臣等反复诊断,确系中风所致。” 院判边说边从袖中取出一个细长的竹筒,从中抽出一卷泛黄的纸张,展开后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迹。他指着上面的文字,继续说道:“陛下发病之初,气血逆乱,直冲于脑,致使脉络破损,气血瘀滞。臣等根据脉象、舌象以及陛下的症状表现,综合判断病情。” 他微微顿了顿,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见众人皆神色专注,便接着说:“陛下初病时,右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謇涩,这正是中风典型症状。”

说到此处,一位年轻太医上前一步,手中捧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各种脉诊工具。院判拿起一根细长的银针,轻轻刺入一个特制的人偶穴位中,解释道:“臣等采用针灸之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以缓解陛下肢体麻木之症。同时,又开了几剂汤药,以平肝潜阳、活血化瘀为主。” 他将银针从人偶上拔出,放回托盘,年轻太医会意,退到一旁。

“经过这段时间的治疗,陛下的病情虽有好转,右侧肢体已能微微活动,言语也较之前清晰些许。” 院判神色稍有缓和,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但很快又恢复严肃,“然而,陛下年事已高,身体机能衰退严重,气血亏虚,元气大伤。且中风之症极易反复,如今陛下脉象虚弱,舌苔白腻,这都表明病情仍不容乐观。” 他再次展开手中的纸张,指着上面的记录,“臣等每日观察陛下病情变化,详细记录症状与脉象,试图探寻最佳治疗方案,可病情反复无常,臣等实在不敢断言陛下何时能彻底康复。”

武媚闻言,秀眉紧蹙,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乃我大唐之主,他的病情关乎社稷安危。诸位太医务必竭尽全力,研制良方,让陛下早日康复。”

众太医纷纷跪地,高呼:“臣等定当竭尽全力!”

这场由武媚主导的会面,表面上是关心太子与皇帝的病情,实则暗藏玄机,各方势力在言语交锋中,各怀心思,而大唐宫廷的权力斗争,也在这看似平静的湖面下,继续暗流涌动,一场更大的风暴,似乎正蓄势待发,随时可能将整个宫廷卷入无尽的深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